國際地球物理信息化年

“地球物理信息化年”由地球物理和信息科學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和機構共同組織和推動,旨在創造、提供一個國際性的鼓勵、便利、提升、宣傳、通力合作的環境,包括創建一個更容易查找和使用地球物理學信息、數據的網路平台。“地球物理信息化年”的主要目標是實現數據的共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地球物理信息化年
  • 啟動時間:2007年7月
  • 啟動地點:義大利
  • 主題:地球物理數據、信息的共享訪問等
  • 類型:觀測研究平台系統
概述,啟動,主題,相關資料,

概述

“國際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旨在建立世界範圍的地球科學和空間科學虛擬觀測研究平台系統,使已有的和新獲取的準確的數據、信息可以為全社會免費享用。活動由國際測地與地球物理聯合會發起,全世界地球物理和信息科學多個領域的科學家和機構共同組織和推動。

啟動

“國際地球物理信息化年”2007年7月在義大利正式宣布啟動。為加強與國際地球物理界的合作,中國地球物理學會、中國地震學會、中國空間科學學會等單位聯合成立中國委員會參加“國際地球物理信息化年”活動。

主題

“國際地球物理信息化年”如今的工作主題包括地球物理數據、信息的共享、訪問、可視化研究與知識信息開發,地球物理數據挖掘、搶救、保護、集成與分發,地球物理科學(信息)的傳播、宣傳、面向社會公眾的教育普及等。

相關資料

眾所周知,地球物理學是研究發生在地球固體內部、液態圈、氣體圈以及日地空間各種物理現象的本質的一門重要學科。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是一種全球範圍的科學事業,有賴國際範圍協同合作,廣泛地進行觀測試驗,深入地開展分析研究。這在1882~1883 年有第一次國際極年觀測計畫(1st POLAR YEAR),重點放在北極地帶探險和考察,並設立許多臨時台站,側重於氣象的、地磁的和極光的觀測研究。隔了50 年,國際科學界組織了1932~1933 年第二次國際極地年計畫(2nd POLAR YEAR),除了上述氣象學和地磁學外,由於無線電技術和光學技術的發展,例如,新使用了無線電探空等儀器設備,又開展高空電離層和日地物理學等研究,正式參加的國家達33 個。此後,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因此原定的50年間隔縮短為一半,又組織了國際地球物理年(InternationalGeophysical Year,簡稱IGY)1957~1958 年,及隨後的國際地球物理合作(IGC)1958~1959 年。國際地球物理年的研究內容共有13 個項目:①氣象,②地磁和地電,③極光,④氣暉和夜光雲,⑤電離層,⑥太陽活動,⑦宇宙線與核子輻射,⑧經緯度測定,⑨冰川學,⑩海洋學, 重力測量,地震, 火箭和人造衛星探測。其特點在於:包括各種地球物理學分支;涉及全球範圍,不僅北極,還遍及赤道地區和南極大陸,因此也可稱為第三次國際極地年計畫(3rd POLAR YEAR)及其推廣;參加國家多,統計有67 個;最令人注意和重視的,是火箭和衛星技術參加了觀測行列;因而取得的各種科學成就也最豐碩。往後,國際上又先後組織了太陽活動極小期觀測年IQSY(1964~1965 年)及太陽活動期國際觀測年IASY(1969~1971 年),參加後者活動,共有71 個國家之多。通過IGY 和IASY,國際上對日地空間物理的新發現很多,包括太陽風、地球磁層、扇形磁場結構、電漿對流、磁層亞暴以及波粒相互作用等,同時由於大量衛星探測及高速計算機的套用,各種理論和模式得到驗證或揚棄。繼承這些豐碩成果和巨大發現,國際地球物理(特別是地磁學和高空物理)及相關的觀測科學團體,迅速地集中於地球磁層物理的研究。概括說來,地球的空間磁層的存在,是我們地球磁場、高空大氣層和太陽風電漿相互作用的必然結果。國際磁層研究(IMS)於1969~1970 年開始醞釀,在1972~1975年期間,對IMS 從事計畫修訂和補充,由國際相關科學團體聯合成立日地物理特別委員會(SCOSTEP)及所屬的IMS 指委會,以及其他必要的組織措施。至此,IMS 正式定於1976 年1 月1 日開始,1976~1979 年為全面觀測期間,1980~1981 年為資料分析整理和深入研究期間。根據不完全統計,宣布參加IMS 活動的約有41 個國家、572 個科研機構,個別的科研計畫已在千數以上。在這裡,還簡單提及國際中層大氣計畫( MAP)和第四次國際極地年(4th POLAR YEAR)。中層大氣計畫(MAP)是指在1982~1985 年期間,全球有關單位較集中地加強或開展對離地面10km 直至100km 高度範圍內的中層大氣的探測和分析研究。第四次國際極地年(IPY4)於2007 年開始,距離國際地球物理年為50 年,恰與第1~2 次極年相距50 年相同。本次活動的宗旨是通過開展國際合作以及多學科交叉的科學活動,在南北極地區建立全面、系統的觀測體系,系統地獲取數據;探索極地科學前沿,增強對極區與全球關係的認知與了解;在世界範圍內宣傳和普及極地科學知識,吸引和培養第一代極地科學工作者。這次活動得到中國政府的高度重視,中國作為發起國之一參與了第四次國際極地年活動。由於科技迅速發展,預期第四次國際極地年遍及南北兩極地帶,未來將有空前的碩果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