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反地雷組織(ICBL),最早由六個非政府組織在1992年10月發起,在這之前他們針對「人員殺傷性地雷」禁用條約等議題,已經經過了長達五年的談判。1997年12月,已有122個國家簽署「禁止人員殺傷地雷條約」,此條約在歷史上比其他協定更具國際法的約束力,也是首次達成廣泛禁止使用傳統武器的條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反地雷組織概述
- 外文名:ICBL
- 發起時間:1992年10月
- 主要成就:1997年諾貝爾和平獎
簡介,成就,
簡介
80年代初期,已有許多非政府組織正視到上億顆地雷在地球上造成不人道的傷害等相關議題,人權組織、兒童福利團體、難民組織、醫療及人道團體,都從自身的領域出發,試圖了解地雷對人類所造成的傷害,並利用其資源幫助受害者。明顯地,減輕該問題的唯一方法即是減少武器數量,NGOs團體便用各自最具影響力的方式,來達成上述目標,他們不斷地擴大與地雷相關的議題,並且努力地收集有助於全球禁武的相關資訊。
成就
在ICBL的努力下,全球的情勢轉變成有利於傳統武器使用談判的情勢。由於冷戰的結束與權力中心的轉移,衝突方式議題的解決比避免核子威脅來得容易。各個組織與個人開始注意到,在冷戰期間如何避免衝突發生,何種武器與何種戰爭方式對一般民眾的生命傷害最大。除此之外,各國政府對全球關切的議題,出現與以往冷戰時期相反的熱烈反應。反地雷條約的簽署過程增加了外交的新面向,其中可以看出國際間希望反地雷運動能具有國際適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