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公共藝術獎

2013年4月12日至15日將在上海大學舉行首屆國際公共藝術獎頒獎儀式和公共藝術論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公共藝術獎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public art award
  • 時間:2013年4月12日至15日
  • 特點:上海大學舉行首
基本簡介,附帶範圍,

基本簡介

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公共藝術》雜誌主編汪大偉擔任論壇組委會主席。這是一個充分體現國際化的學術交流平台,將為我們帶來最新的國際信息,並為國際公共藝術提示多元的發展方向。
中國《公共藝術》和美國《公共藝術評論》兩家期刊於2011年共同創立了“國際公共藝術獎”,以“地方重塑”為主題,選擇來自全球的藝術家在2006年1月1日到2011年9月30日期間的作品。評審為來自英國、美國、日本、巴西、土耳其、中國的策展人、公共藝術和當代藝術評論家,並在全球範圍推舉15位研究員,由他們提名了141件作品,包括壁畫、雕塑、社區改造、空間轉換、藝術活動等多種形式,在不同層面上具有標桿性,為我們理解和闡釋公共藝術的基本內涵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範例。

附帶範圍

截止2011年10月 31 日,共收到由全球專家組成的研究團隊推薦的141個優秀公共藝術案例,涵蓋裝置、建築、雕塑、壁畫、行為、活動等多種類型,其中許多作品在當地具有一定影響力,並曾獲得過獎項;也有相當一部分作品來自較為貧窮、不發達的國家和地區,公共藝術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當地人們的觀念,進而改變人們的行為,帶來新的希望.
2012年5月10日至11日,《公共藝術》雜誌在上海組織召開了評審會,評選入圍案例。邀請前英國利物浦雙年展行政長官路易斯·比格斯擔任評審委員會主席。評審團成員由多年從事、策劃公共藝術項目經驗的專家學者組成,包括美國《公共藝術評論》雜誌主編傑克·貝克,荷蘭阿 姆斯特丹藝術和公共空間基金會主管弗爾雅·厄爾德姆奇,日本東京都現代美術館(MOT)總策展人長谷川祐子,巴西聖保羅大學當代藝術教授卡提亞·坎頓,中國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公共藝術》主編汪大偉教授。在為期2天的評審中,經過激烈討論,評審制定出入圍作品(項目)的必備標準,同時評選出26個最佳案例,其中6個案例入選最後大獎。
國際公共藝術獎評選活動今後將每兩年舉辦一次,任何國家都可以申請成為主辦方。“國際公共藝術獎”的評選活動不僅能夠拓寬公眾視野,建立一個強大、廣泛的全球公共藝術網路,也能促進公眾更好地理解公共藝術概念,並積極參與公共藝術的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