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前身是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成立於1996年,2015年5月更名為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
- 外文名: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NESE STUDIES
機構簡介,下設機構,人才培養,學術成就,
機構簡介
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前身是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成立於1996年,2015年5月更名為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研究院以世界範圍內的中國文化研究為其研究對象,立足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創新,在中外文化交流史的背景下,探究中國文化在世界各民族的傳播軌跡和路徑;梳理中國文化典籍外譯的歷史、人物和譯本,總結中譯外的理論與方法;以學術史的方法研究各國漢學(中國學)發展與歷史變遷;從跨文化的角度,研究中國文化在海外的影響,探究世界各國中國形象形成的機制,揭示文化互鑒中的中國文化的世界性意義。
下設機構
研究院結構:
中國海外漢學研究中心
中國文化研究所
中國文化海外傳播評估中心
研究院的學術期刊:
《國際漢學》
《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
《國際儒學研究通訊》
《世界漢語教育史學刊》
研究院學術組織:
國際中國文化研究學會
世界漢語教育史學會
國際儒聯的國際聯絡委員會
人才培養
人才培養方面設定:
1、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一級學科。研究院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一級學科下設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專業二級學科,目前在國際文學關係研究、國際中國文化研究、跨文化與翻譯研究三個研究方向培養碩士、博士研究生。
2、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研究院在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下設中國文化研究專業二級交叉學科,面向國際招生,中英文授課,培養中國文化研究專業碩士研究生。
3、政治學一級學科。研究院在政治學一級學科下設國際中國學專業二級交叉學科,面向國際招生,全英文授課,培養國際中國學碩士研究生。
學術成就
十餘年來,研究院科研人員獲得國家級、省部級項目40餘項,出版學術著作36部,編著40部,譯著29部,辭書2部,教材3部。在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連續三年榮獲校級科研單位一等獎。研究院與美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梵蒂岡、瑞典、俄羅斯、印度、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以及香港、台灣、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33個大學和研究機構保持密切的聯繫和交流。中心接待來自世界各國的來訪學者百餘人,舉辦學術講座百餘場,召開國際學術會議七十餘次,與國內相關領域的學術溝通密切。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掛牌成立
5月31日上午,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中國文化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中央文史館官員、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教授劉夢溪,北京大學教授樓宇烈、嚴紹璗、李明濱,北京行政學院教授侯且岸,北京語言大學教授閻純德、李慶本,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何培忠,中國科學院研究員汪前進,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過常寶,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任大援,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彭龍,副校長孫有中等出席了揭牌儀式。會議由孫有中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