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經濟(期刊)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防經濟》創刊於1944年,1944年10月第2/3期停刊。李炳煥任主編,由國防經濟雙月刊社發行。雙月刊,屬於經濟評論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防經濟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44年5月
  • 出版周期:雙月刊
人員編制,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人員編制

主要撰稿人有凌舒謨、孫宕越、張禮千、段文燕、李超英、李炳煥、張正元等。

欄目方向

主要設有論著和譯述兩個欄目。
該刊主要目的在於“不但研究目前經濟問題,而且對於戰後財政、金融、產業、貿易、交通、復員等項亦預為探討。”載文對國防經濟體系,國防與鐵路、水陸交通、金融貨幣、國防工業和資源以及外國戰時經濟比較和軍費等問題均有論述。
刊物一方面登載大量翻譯文章如《聯合國戰費的估計》、《美國物價管制之成就》、《處置戰敗德國的態度與政策》、《戰後貿易與東亞之關係》等,介紹世界各國戰費估計與籌措、各國國防經濟設施與戰時經濟政策、聯合國善後部署、戰後各國發展對戰敗國處置的方針政策,乃至戰後世界貿易、經濟恢復等方面內容。
另一方面從國防經濟建設、國防經濟問題、國防經濟理論等角度出發,分析報導本國國防建設的發展情況,如李聖三的《鐵道與國防建設》講述了鐵道在國防建設上所負之使命,提出國防建設的鐵道發展計畫;孫宕越則在《當前之淪陷區水陸交通》一文中從交通路線(包括鐵路、公路、水路三方面)和交通政策兩方面入手,分析了淪陷區不同地區的交通情況。
同時,該刊還關注世界大戰局勢、戰後貿易與東南亞的關係、商業計畫、聯合國戰費估計等問題,發表了一系列分析討論美國、日本等國軍費、實力比較的文章。如李炳煥在《同盟國與軸心國的國防經濟》一文中,通過分析同盟國與軸心國的資源比較、人力比較、運輸量比較、軍事力量比較、軸心國的危機等方面,得出軸心國終將一敗塗地的結論。

文化傳統

附:發刊詞
各國人士鑒於這次空前世界大戰的慘劇,正在研究戰後如何維持和平。我國先哲早有弭兵戢武的遺訓。今日我們更應當為著世界和平與文化進步而努力,但是欲達到中國目的,必須有適合現實的具體方案,切實實行,才有永久和平的希望。設仍如戰前的情形,國與國開懷猜疑之念,存獨霸之心,則流血慘劇,不難重演,中華民族與世界上最和平的民族,攻人之國,奪人之土,素極反對,然時處今日,為保障中國之獨立自由計,為人民貧富之均衡發展計,自須遵照,國父十年國防計畫與實業計畫及總裁在中國之命運中所昭示者,對國防與經濟二者亟應雙管齊下兼籌並顧,如是則中國國家民族方能永存於世界矣。
隨著世界政治經濟的演變,平時經濟與戰時經濟互相接近,形成一種新概念,頗足以奠定國防經濟的理論基礎。國防經濟是平時經濟,經濟動員,戰時經濟與經濟復員轉變自如應付皆適的經濟國防制度。平時經濟樹立了國防民生的基礎。經濟動員使平時經濟轉入戰時經濟,完成其所需的各種準備。戰時經濟一切措施須按照動員計畫及當時實際情形,發生富有彈性的戰略,其關鍵在於經濟統製得法與否,至於經濟復員系指戰後經濟善後與經濟復興而言,此實非恢復戰前的經濟狀況而確是適應戰後新環境的調整。
德、蘇經濟動員準備的充實與英、美戰時經濟統制的嚴密,都是事先周密計畫的結果。英、美兩國孜孜矻矻對於戰後問題下深切的研究。邱吉爾的四年計畫與?的社會保密計畫尤為顯著。同人鑒於戰時經濟問題之嚴重與戰後經濟復員之切要,爰有國防經濟之刊行,舉凡國防經濟理論,戰時經濟問題,經濟復員計畫,各國國防經濟設施等都是屬於討論的對象。本刊發行的動機,不但研究目前經濟問題,而且對於戰後財政、金融、產業、貿易、交通、復員等項亦預為探討,以供當同參考。倘能拋磚引玉,起學者共鳴之趣。群相發揮高見,造福國家民族,是不特本社同人之幸。也是國家之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