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史略》是近代丁冠青撰寫的一部醫史類中醫著作,刊於1946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國醫史略
- 作者:丁冠青
- 創作年代:近代
- 類別:中醫著作
- 語言:中文
《國醫史略》是近代丁冠青撰寫的一部醫史類中醫著作,刊於1946年。
《國醫史略》是近代丁冠青撰寫的一部醫史類中醫著作,刊於1946年。內容簡介全書六章,以六個歷史階段分述中國醫藥史,列太古醫藥、上古醫藥、中古前期之醫藥、中古後期之醫藥、近代醫藥以及現代醫藥。書後附《中國歷代名醫概略表學》...
《中國醫學史略》是1986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范行準。本書主要講了博大精深的醫學歷史以及各科醫學疾病的講解。作者簡介 范行準,名適、字天磬,浙江省湯溪縣厚大鄉人。少時家境清貧,先生13歲始,在叔父開的藥店裡當學徒,16歲出師。18歲回鄉,繼續學習中醫二年。20歲始,在鄉診病,凡三年。後...
王慶國,1952年10 月生,河北滄州 人 ,中醫基礎研究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 學部委員 ,國醫大師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終身 教授。王慶國於1972年入讀遼寧中醫學院;1982年2月—1985年2月就讀於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專業,畢業後獲得傷寒論碩士學位;1985年9月—1988年7月就讀於北京中醫學院傷寒論專業,畢業後獲得...
截至2020年3月,劉尚義已撰寫有“中國煉丹術史略”“(易經)學術發展述要”等30餘篇論文,主編、副主編有《南方醫話》《中國基本中成藥優選》等 20部余 論著。人才培養 指導學生 截至2020年3月,劉尚義已指導培養中醫學子數以千計,許多已成為中醫藥事業的棟樑和骨幹,他們中有高級職稱18人、博士7人、博士後2人...
陝西醫史博物館主編和參編著作有《陝西科技志●古代科技史●醫藥章》《陝西曆代醫家史略》《陝西中醫史話》《蘇沈良方校注》《西周酒文化述略》《中國傳統醫學與文化》《中醫基礎理論對少數民族醫學發展的影響》《景教與中國醫藥學》《絲路華夏醫藥辨析》等8部。陝西醫史博物館學術著作有《中國古代醫史圖錄》(人民...
《中國醫籍大辭典》是2002年8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辭典類工具書,分為上下兩冊,由裘沛然主編。《中國醫籍大辭典》共收錄著錄存世或公開出版的中醫藥學各學科歷代醫藥書籍詞目17600餘條,亡佚醫籍詞目4700餘條,收錄詞目從先秦醫籍始,下迄20世紀末,按照中醫藥學科分類編年法排列。編寫背景 中國是世界上唯一...
《天津中醫藥史略與學術思想》是天津出版的圖書,ISBN是978-7-5308-4205-8 目錄 第一章 商代至宋代的天津地區中醫藥狀況 第一節 戰國時期至宋代的天津地區中醫名家 第二節 元代天津地區中醫醫家與著作 第二章 明代和清中期以前天津地區的中醫藥 第一節 明清兩代天津地區醫藥衛生狀況 第二節 明代和清中期以前...
在50年代初期,所著《中國醫學史略》、《脈學批判十講》等書,仍是致力於“中醫科學化”主張,這是任應秋40歲以前學術思想主體。系統學習,全面掌握 1954年,人民政府對中醫提出了“系統學習,全面掌握,整理提高”的方針,強調了西醫學習中醫的重要意義,相繼建立和健全了中醫的教學、科研和醫療機構,在新形勢下,...
撰有《中國歷代醫學史略》、《中國診斷學綱要》、《張贊臣臨床經驗選編》、《咽喉病新鏡》等專著10餘種及醫話、養生、臨床總結等學術論文數十篇。年方弱冠,背井來滬,為博採眾長,先就讀於上海中醫專門學校,復轉學於上海中醫學院,由於勤懇好學,頗多創見,深得當代名醫謝利恆、曹穎甫、包識生諸前輩之器重。卒業後,...
1950年被聘入華東軍政委員會衛生部工作。1953年,轉入軍事醫學科學院。1958年隨院遷到北京。1979年離休,但仍繼續從事醫學史研究。1998年病逝撰有《明季西洋傳入之醫學》、《中國預防醫學思想史》、《中國醫學史略》、《中國病史新義》等著作。是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中醫醫史文獻學家之一。出版圖書 ...
史略 上古時期 先秦時期 漢~唐時期 宋金元時期 明清時期 民國以後 第二章養生的基礎理論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氣血學說 臟腑學說 經絡學說 體質學說 第三章養生的基本原則 法天順地 保精養氣 形神共養 動靜結合 協調平衡 第四章古代名醫論養生 華佗論養生 孫思邈論養生 張從正論養生 朱丹溪論養生 張介賓論養生 ...
1942年春,有人奉日方之命請他到已淪陷的上海授課,又被其拒絕而閉門治學,撰《唐代政治史略稿》一書;5月,趁一暴風雨之夜,攜家逃離香港抵桂林。“萬國兵戈一葉舟,故丘歸死不夷猶。袖間縮手嗟空老,紙上刳肝或少留。此日中原真一發,當時遺恨已千秋。”(《陳寅恪詩集》,清華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將其...
錢先生認為學以致用,才能充分體現學術研究的價值,而著書立說是學術傳承的重要環節。錢先生在清儒“欲免俗儒需讀史”思想影響下,深入研究學科發展歷史,撰寫專科學術史。所著《本草名物訓詁發展史略》是對從“本經”開始至清末雅學本草名物訓詁的歷史回顧與研究之作,將本草名物訓詁發展史作以初步總結。《傷寒論》...
據2023年4月內蒙古醫科大學蒙醫藥學院網站顯示,吉格木德已在中國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蒙醫學史研究概況”“近代蒙古醫學史略”“蒙醫學針、灸、刺學史研究”“蒙醫學家—伊希巴拉朱爾”“蒙醫學起源與發展的研究”“蒙古族醫學基礎理論發展史”“論正常赫易、希拉、巴達乾”“蒙醫藥學史概述—四個發展階段”“古...
《上海中醫學院年刊》是近代上海中醫學院教務處編著的一部醫史類中醫著作。刊於1934年,由丁濟萬撰寫發刊詞。人員編制 書首介紹上海中醫學院創辦人丁甘仁史略,陳果夫、于右任、孫科等近十位政界、社會名人題字,各位院董、院長、教職員及應屆畢業生的個人照片,以及校舍、學生實習的華隆醫院外景照。辦刊宗旨 該刊認為,...
如“成無己學術思想發微”、“丹溪相火論評析”、“論景岳陰陽觀”及“張仲景《傷寒卒病論》考析”、“吳瑭生平史略”、“溫病學派大師葉桂”、“張錫純用石膏”等論文,均是其悉心研究的成果。尤其重要的是,張氏強調臨床實踐乃研究各家學說不可或缺的途徑。因前人的理論、經驗均來自實踐,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理解、...
總結出《中國本草藥物化學發展史略》,為改寫“天然藥物化學發展史”作出了新論證;在天然藥物化學學科建設及中藥整理研究方面,為考證整理和充實祖國醫藥學寶庫,推進中藥現代化,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主要貢獻及榮譽 畢生致力於中醫藥研究動態中藥研究 ,學風嚴謹, 培養了幾代人才 。中國地大物博,天然藥物資源十分豐富,...
是他一論心血的凝。全書分十一章,從早期作品、兒科研究、藥學研究、血吸蟲病性肝硬化專題、疑難雜症治驗錄、抗老延壽探討、老史略、證、掌、證、略、基和理論與壽略小 品、時論書序言、追蹤意書等幾個方面收集了他各個時期撰寫的學論著和有開文章,反映了他的學�眼界和豐富臨床經驗。特別是他在兒科和血吸蟲...
關於王士雄的卒年,史料記述不詳,說法不一,但據《浙北醫學史略》記載:“嘉興已故中醫張文沖述其先祖昔居渟溪,曾親睹孟英,其人清瘦不偉,好學不倦,享壽61年,故其卒年當為1868年”。此說當屬可信。百家講壇 大國醫—王孟英 (一) 半痴山人 醫術 王士雄學醫3年之後,就開始為人治病。1824年夏間,鹽業...
試圖再現萬修堂中醫二百餘年發展里程與概貌,反映當時當地師承授受、院校師承合一的中醫教育模式發展史略,並彰顯各醫家學術淵源和臨證經驗,以示其長,利於後學。本書策劃編寫過程得到多位學者、領導支持與指導,新安縣教育原局長趙象賢、洛陽柴士科等提供寶貴原始資料;尤莊村長趙奎子、趙海峰積極協助調查;縣人大副...
《八桂韋氏正骨世家》為嶺南中醫世家傳承系列第二輯之一冊,該世家以廣西國醫大師韋貴康為傳承代表,四代傳承,以**手法和傷藥享譽國內外,尤其在東南亞地區廣受關注。《八桂韋氏正骨世家》首次系統整理其家族秘技和學術精華,填補嶺南中醫藥與文獻研究空白。圖書目錄 第一章 世家史略 第一節 世家風貌 一、韋氏手法,...
全書內容分為三篇:緒論與發展歷史的回顧、診法與辨證、現代研究概況;共 12 章,分別為概論、發展史略、診法、辨證、辨證方法的綜合套用、臨床各科診斷概要、常見症狀鑑別診斷、診斷步驟與思維方法、病案書寫、診法的現代研究、辨證的現代研究以及計算機在中醫診斷學中的套用研究等。圖書目錄 《國醫大師臨床研究》叢書序 ...
北京國立歷史博物館史略 故宮太平花 清朝玉牒 故宮自鳴鐘 大高玄殿 金鰲玉(蟲東)團城 北大紅樓 京師大學堂 北京大學 北大預科課程 北大史學系課程 北大研究所國學門 民俗歌謠的研究 北京商業執照 否認“滿洲國”大刀隊 蘆溝橋 “七·七”事變 全面抗戰 八百壯士 順民 西北文物展覽會 抗暴自衛的地道 狼牙山等...
女子以肝為先天”一說的商榷論逍遙散、定經湯等的沿革及其異同當歸對婦科病的宜忌論柴胡的運用對“柴胡劫肝陰、葛根竭胃汁”的評議《內經》有關婦產科條文闡釋《金匱要略》婦人病三篇注釋張景岳的學術思想及其對婦科的論點《婦科玉尺》簡介漫談中醫的“學”和“教”菁莪毓秀,杏苑花繁——廣東中醫藥專科學校史略...
全書分世家史略、世家卷藏、世家秘傳、世家驗案、世家秘方、世家薪火等篇目為基本結構,全面記述粵東女科世家發展源流,提煉診治經驗,總結秘方秘技,完整展現中醫世家在診病治病時的獨特思維和寶貴精華。作者介紹 王福強,副主任中醫師,康城國醫館負責人,曾遊學於大娘巾蔡氏女科世家第十三代傳人蔡佩雲主任醫師,長期致力...
55.《西藏佛教發展史略》56.《西藏中部農區民間宗教的信仰類型與祭祀儀式》57.《民政志》58.《瓊結縣誌》59.《堆龍德慶縣誌》60.《墨竹工卡縣誌》61.《拉薩市城關區志》62.《探究西藏歷史的現代人》63.《和諧理念下的西藏旅遊業發展研究》64.《建立健全藏傳佛教寺廟管理長效機制專題研究》65.《中華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