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衡

《 國衡 》1935年5月10日在南京創刊,1935年11月10日第1卷第13期停刊。由國衡半月刊社編輯並發行。其他題名《國衡半月刊》。半月刊,屬於綜合性刊物。撰稿人有胡韻華、余慕陶、薛伯康、雍家源、陳鐘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衡
  • 類別:綜合性刊物
  • 創刊時間:1935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以檢討國內外政治經濟之理論與制度,發揚固有文化,喚起民族意識,建設新中國為宗旨。

欄目方向

欄目有經濟、時事報導、軍事、科學世界等。主要內容有批判檢討中國問題及國際現有形勢,研究國內建設事業,介紹學術思潮及名人傳略,也刊有文藝作品。
該刊曾刊有李芳的《怎樣復興中華民族》一文,從經濟、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闡述了如何復興民族的問題,認為欲復興中國民族只有先謀領袖集權政府的樹立,而後實施國家統制經濟、訓練民眾、組織民眾以及統制文化等復興大業,才能突飛猛進地推進完成民族復興。還載有《文藝的革命性與黨派性》,認為文藝是具有宣傳煽動和教導三大作用的武器,必然是贊助其所屬黨派的革命運動,並促成其所屬黨派的掌握政權;在一個黨派之革命運動的現實關聯中,文藝更能具體完備地發揮它的革命性和黨派性。
文化方面,該刊還有姜琦的《我也談談“中國本位文化建設”問題》、《墨學論略》等文章。
時政方面,該刊刊登過《民主主義乎?獨裁乎?》、《憲政與黨治》等文章,是研究當時社會思潮的史料支撐。

文化傳統

附:發刊辭
中國的衰落,中國的危難,到今日業已達於極點。在這樣的形勢之下,如何復興民族,如何革新政治,如何為三民主義而建設一個新時代的中國,應為今日最迫切最重要的集中研討的主題。
遠一點說,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受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日甚一日。久而久之,不僅帝國主義者的堅甲利兵,聲光電化,遠勝於我,即在一般所謂“精神文明”的文物政教方面,亦顯然起了動搖。舉世皇皇,國是無由建立。這樣如何改革往者,努力方來,使偉大的中華民族得以培植一種新的生機,創造一種新的生命,得與當代各國爭優勝,原為近百年來“從根救起”的基本問題。近一點說,民國二十年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實為中國遭遇到的空前國難,其意義的嚴重,為近百年所僅見。九一八事變的發動者,與西方列強之間,雖均屬於國際資本帝國主義者,然而因為時間與地域的差異,實大有緩進急進的不同,經濟侵略政治侵略以至領土侵略的不同。換一句話說,通常的西方列強的對華侵略,其主旨在漸進的市場的獲得,資源的吸取,而九一八事變之所昭示,則是乾脆的破滅中國,顛覆中華民族,使我措手不及,萬劫不復的初步!在此期間,我們如何劍及屢及,力圖自救,內植基礎,外御強暴,以確立新中國的生命,更屬刻不容緩!
自九一八事變發生以至今日,轉瞬已屆四年。此四年中,衡時論世之士,所在多有,發行刊物,有如雨後春筍,不過以我們的淺見看來,頗覺枝節居多,洞見本原的較少;空論居多,提供具體方案的較少;大家忙於新八股式的論爭詭辯,卻缺乏真誠的積極的實際貢獻;七年之期易逝,三年之艾猶處,在國難當頭的今日,這顯然是極可痛的一回事。我們深有感於來日的艱難,與當前的紛亂,認為今後在理論上的路線,非集中於民族復興的共同立場不可,在實踐上的動向,非集中於實事求是的準備工作不可,而其整個目標,則在內安攘外,保障統一與獨立,以完成一個現代化的強有力的中央集權之新國家。準此立論,本刊今後的內容分配,大致如次:
一、具體的研究:國防建設方案;經濟建設方案;政治改進方案;教育革新方案;革命外交方案;農業教濟方案
二、嚴正的批判:貪污的官吏;橫暴的好強;失當的政策;不良的風尚;陋規與惡習;盲從與錯覺。
三、客觀的介紹:國際政治經濟的推移;弱小民族運動的實況;各種新興制度的理論與實際;各種學術思潮的現勢與展望。
四、切實的調查:各國國防的準備;國內資源的分布;農村衰落的實況;各省匪區的真相;貪污土劣的事跡;新興建設的現狀。
以上所列舉的,只是理想中的梗概,其他臨時問題,當然有不少要補充的。我們的學識很平庸,見聞又淺陋,值此艱巨,深愧力不從心!但顧亭林氏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我們只有以此興亡有責的一片精誠,籲請國內賢達,學術專家,以共赴國難的立場,不吝予以同情和指正,使本刊漸次光大,卻能有以自效。我們謹於此,深深地致其希求與敬意。(1935年創刊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