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學術類刊物,周刊,1927年11月1日創刊於廣州,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編輯,該校出版部出版,學術研究刊物。國立第一中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後,該刊亦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該刊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最晚一期為1930年第11卷第129/130/131/132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28年
- 出版周期:周刊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學術類刊物,周刊,1927年11月1日創刊於廣州,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編輯,該校出版部出版,學術研究刊物。國立第一中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後,該刊亦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該刊停刊時間和原因不詳,館藏最晚一期為1930年第11卷第129/130/131/132期。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學術類刊物,周刊,1927年11月1日創刊於廣州,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編輯,該校出版部出版,學術研究刊物。國立第一中山大學改名為國立中山大學後,該刊亦改名為《國立中山大...
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全編,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內容介紹 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籌備於1927年秋,成立於1928年1月,為著名歷史學家傅斯年、顧頡剛等人創辦,其所出版刊物《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在語言歷史學和民俗學界影響很大。很多文史研究名家在刊物上發表文章,因此此刊無論學術...
《民俗周刊》,1928年3月始刊,至1930年4月出到110 期暫時停刊,是民俗學、民間文學刊物。廣州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民俗學會編印。其前身是《民間文藝》周刊。源流與發展 顧頡剛的《發刊詞》說:“因放寬範圍,收及宗教風俗材料”,故將原《民間文藝》改為《民俗》。並表明:“要把幾千年埋沒著的民眾藝術...
“《民俗》周刊創刊九十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已於2018年11月30日 ~ 2018年12月02日在珠海市舉辦。活動背景 1928年3月21日,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主辦的《民俗》周刊正式刊行。創刊號以“同人”的名義在《發刊詞》中宣示民俗學研究的立場、目的和方法,“我們要站在民眾的立場上來認識民眾”,“我們要探檢...
該刊刊載國立中山大學研究古中國語言的論文、考證等,載文不僅有當時中山大學學者的研究性論文,還有翻譯一些國外學者的研究著述,其所研究的範圍涉及民族學、考古學、語言學、歷史學等領域。在考古學方面,該刊載有對中國古代器皿與樂器的研究性論文,如胡吉宣的《釋簠》考證了這古代器皿的形制、用途以及歷史流變;而...
《由文字的意符研究“孝”字之根據》,署名李雁晴,載於《廈大周刊》1928年 《中國文字學發凡》,載於《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民國18年(1929)《圖書目錄之緣起》,載於《圖書館學季刊》第5卷2期,1930年6月 《史記訂補之餘》,載於《武漢大學文哲季刊》第1卷1期,1930年1-3月 《目錄學之名稱...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北京大學哲學門本科畢業,先後任教於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雲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社會教育學院、蘭州大學,同時兼任北平研究院歷史組主任、燕京大學歷史系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蘭州大學歷史系主任,曾主編《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
顧頡剛在1927-1929年任國立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兼主任、圖書館中文部主任、主編《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時,與時任國立中山大學歷史學教授兼主任、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近代史料徵集整理委員會主任的陳功甫先生有過交往(見《顧頡剛日程》第2卷45頁、122頁、266頁)。會見少帥 1936年11月15日,時任燕京大學...
關於民國時期對新史學的發展起有關鍵性作用的學術期刊,美國密西根大學歷史系的張春樹認為是1926年6月開始發行的論文集型的學刊《古史辨》、1927年11月開始刊印的《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1928年10月刊行的《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1934年3月發行的《禹貢》半月刊和1934年12月創始刊...
《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歷史學部史學專刊》國立中山大學研究院文科研究所歷史學部編輯,國立中山大學出版部出版的學術性刊物。創刊號發行於1935年12月1日,雙月刊,雙數月1號(第二卷改為8號)發行。地址位於廣州文明路廣州石牌。館藏有1935年創刊號、1936年發行的第1卷第2-4期、1937年發行的第2卷第1期...
《 民間文藝(廣州)》1927年11月創刊於廣州,周刊,屬於民間文藝刊物。該刊由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編印,中華郵政局特準認為新聞紙類。具體停刊時間不詳,停刊原因不詳,館藏最後一期為1928年第11、12期合刊。《民間文藝(廣州)》作為民間文學刊物,館藏資源較多,其中蒐集的大量民間歌謠、俗曲、諺語、...
此文刊出後,容庚作有《答商承祚商承祚評寶蘊樓彝器圖錄》一文,商承祚復跋其後,一併刊諸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第11集第121期)。答與跋除互相問難外,於二人之情誼、性格亦有所敘述,為古文字學史上一段佳話,特附記於此。在銅器辨偽方面,商承祚尚著有專文《古代彝器偽字研究》(1933年...
10 《惠陽?仔山苗民的調查》 鐘敬文 國立第一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 1927年第6期 11 《撞人情歌》 鐘敬文 劉潛初 新女性 1927年第2卷第11期 12 《憶「社戲」》 鐘敬文 北新周刊 1927年第24期 13 《山歌選序》 鐘敬文 北新周刊 1927年第51-52期 14 《廣州風物雜憶》 鐘敬文 一般(1926年) 1927...
《清代的幾個思想家》是近代容肇祖編著的一部哲學著作。內容簡介 本書包括顏元的生平及其思想(原載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三集三十四期),閻若璩的考證學(原載塌南學報一卷四期),記廖燕的生平及其思想(原載國立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周刊第二十號及二十一號),戴震說的理及求理的方法(原載北京大學國學季刊...
《永樂大典七皆台字韻殘帙跋》,載於《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第2集第23期,1928年4月3日 《王靜安先生年譜》,載於《國學論叢》第1卷第3號,1928年4月。《王靜安先生手校手批書目》,載於《國學論叢》第1卷第3號,1928年4月。《王靜安先生著述目錄》,載於《國學論叢》第1卷第3號,1928...
《詞曲集論四種》任訥 廣州國立廣東大學鉛印本 《曲錄補正》任二北 《國聞周報》《研究詞集之方法》任二北 《東方雜誌》第25卷第9號1928年5月 《國學方法論叢》(分類篇)台北學人文教出版社1979年10月 《校補“陽春白雪提要”弁言提要》任二北 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 周刊4卷37期1928年7月 《研究詞...
對當地風俗習慣作了大量筆記,先後整理出《瑤山兩月視察記》、《正瑤舞歌》、《甲子歌》、《瑤山採集日程》等大量民族民俗資料,並在1928年《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出版發行“廣西瑤山調查專號”。史學家顧頡剛先生稱讚這次調查“真是一件大功績”。由此為中山大學建起了比較完整的動植物標本室,培養和吸引了一大批...
商代失國霾卜考 《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一九二八年第三集第三十期 殷契辨疑不分卷 民國十八年(一九二九)《億年堂叢書》石印本 殷契說存一卷 民國十九年(一九三〇)《億年堂叢書》石印本 殷契瑣言不分卷 民國二十三年(一九三四)《億年堂叢書》石印本 殷墟文字綴零考釋不分卷 稿本 殷百官...
歷史語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附錄: 《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周刊》發刊詞 本所發掘安陽殷墟之經過 —敬告河南人士及他地人士之關心文化學術事業者 一吾等發掘之緣起及工作之宗旨 二 糾葛之突生 三政府之主持及在開封之接洽 四 河南省政府之解決此事 第二編人物與交遊 論伯希和教授 追憶王光祈先生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
4.續評《小說月報》“中國文學研究號”5.評《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論文 6.評郭沫若譯《浮士德》上部 7.評三宅俊成《中國風俗史略》8.評戈公振《中國報學史》9.評梁乙真《清代婦女文學史》10.評《燕京學報》第三期(附馮友蘭來函)11.《清華學報》中的“撰著提要”12.評《清華學報》第五卷第一期 13...
1.瑤歌(二百餘首),3萬餘字,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1928年9月第4卷第46、47期。2.《參觀京、滬各地生物標本瑣記》,《自然科學》1930年9月第2卷第4期,1934年4月第18卷第4期。3.《楊妹》,0.35萬字,《海王》1948年6月12日。4.《憂讒畏譏——一個詩詞故事》,0.34萬字,《海王》1948年...
1927年在廣州中山大學創辦了《民間文藝》周刊,次年更名為《民俗周刊》,發表了很多關於民俗和民間文學研究方面的文章,葉德均就是在這一時代背景下開始走上學術道路的。葉德均出版的第一部書《淮安歌謠集》,就是蒐集、整理的家鄉淮安的歌謠,1929年該書作為“民俗叢書”之一由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出版,這一年他...
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科中國哲學門,曾任廈門、中山、燕京、北京、雲南、齊魯、中央、復旦、蘭州等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主任、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北碚修志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邊疆學會理事長、中國史地圖表編纂社社長、大中國圖書局總經理等職。1954年8...
祝英台故事集 《祝英台故事集》是1930年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收有關祝英台故事的考證以及將這個故事演化成各種戲曲、唱本的介紹文章,共14篇。作者有顧頡剛、錢南揚、沅君、馮貞群等人。
顧頡剛於1913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20年北京大學本科哲學門畢業。以後留任教於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雲南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復旦大學、社會教育學院、蘭州大學等,並任北平研究院歷史組主任、齊魯大學國學研究所主任主編《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周刊》、《燕京學報》、《禹貢半月刊》、《邊疆...
謎史 《謎史》是1928年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錢南揚。介紹謎語的產生髮展。
1. 《敖包的祭祀》,《歷史人類學學刊》第七卷第一期,2009年4月,1-42頁。2. 《一次歷史之航——讀後》,《中國文物報》2009年10月30日。3. 《“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往事》,《邊疆民族考古與民族考古學集刊》第一集,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年,189-199頁。4. 《苗疆“牯髒節”:祖先,...
即天一閣藏明鈔本,《六經堪叢書初集》本或“東方學會排印本”或“東方學會復刻天一閣兩卷本”或富晉書社民國據天一閣藏明鈔本鉛印一冊本同)、國朝典故本(朱當㴐、鄧士龍本相同)、羅以智校傳抄明抄本、上虞羅振玉景印天一閣本(廣州中山大學印本或“廣州中山大學覆刻者”或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文史研究所“...
周旖,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院副教授,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生導師;多倫多大學信息學院(Faculty of Information at University of Toronto)訪問學者;擔任中山大學圖書館與資訊科學研究所、《廣州大典》與廣州歷史文化研究重點基地,以及文獻遺產保護與修復研究創新基地(高等學校985基地)研究員。主講“信息資源共享”...
於孟洲:重慶地區中壩文化的相關問題研究 古代民族考古 趙惠民:藏族文字起源與考古發現 張小貴:胡裔墓葬與入華祆教葬俗 民族考古學歷史與理論 劉文鎖:“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學研究所”往事 郭立新:“民族考古學”認知的比較 高朋 王磊:族群理論與考古學研究 王磊:李濟與中國考古學 陳伯楨:台灣民族考古學的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