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營壩灑農場志(1956-2006)

國營壩灑農場志(1956-2006)

《國營壩灑農場志(1956-2006)》是國營壩灑農場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營壩灑農場志(1956-2006)
  • 作者:國營壩灑農場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楊大平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指導思想:本志以國營壩灑農場建場五十年的經歷為依據,以各個歷史時期農場的發展為脈絡,系統地記述農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一業為主,多種經營”和改革開放政策指引下,以天然橡膠為主要產業的艱難曲折的發展過程,並力求以經濟建設成就為主線,反映農場發展歷史的真貌。二、體例:本志根據新編地方志的要求,採用事以類從,橫排豎寫的方法,通過述、志、證、表、錄六種主要體裁的形式,用規範的語體文如實記述壩灑農場在雲南農墾總局的領導下的發展歷史和現狀。

作品目錄

封面
國營壩灑農場志
場志編纂委員會
圖片
編委
壩灑農場
農墾集團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楊焰平(中)采場指導工作
膠林
新世紀二代膠園
農場制膠廠
橡膠成品
集團公司總經理蘇維凡到壩灑農場視察工作
原集團公司總經理李軍(中)、農場黨委書記楊大平(右)、原場長柏林輝(左)與幹部職工一起觀看農場建場五十周年慶典文藝演出。
農場子弟學校
農場在蒙自銀河路建蓋的職工集資商住樓
1964年省農墾總局局長江洪州來到壩灑農場看望湖南支邊青年
原黨委書記文庭海(中)副場長孫連遜(左)觀看民兵大比比武
民兵訓練
整齊劃一
義務勞動
農田測量
魚滿倉
分局總農藝師方天雄來場檢查割膠工作
精益求精
為革命養豬
豐收的喜悅
我為革命送膠忙
瑤族女割膠工
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
由於黨委(支部)重視,認真加強了領導,經常抓,反覆落實,培養典型,樹立樣板,民眾性的自覺堅持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已開始形成高漲。這是上寨生產隊的職工在學習毛主席著作,職工們說:“我們隊既是生產隊,又是學習毛主席著作的大學校”。
學習
業務培訓
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
農場場長馮志強(中)在救災現場
搶險現場
洪災之後
活躍的文藝生活
六十年代的農場業餘文藝宣傳隊
歡度春節
文藝匯演
決一雌雄
香蕉基地
農場種植的熱帶經濟作物、名貴中藥材肉桂
碩果纍纍
繁榮的市場
上山下鄉
大會戰
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農場職工居住的茅草竹籬房
農場領導馮志強(左)與離休老幹部在四十場慶座談會上
河口縣委副書記趙向前(左二)、州城建局規劃處處長李勇(右一)在農場黨委書記楊大平、場長柏林輝的陪同下,視察壩灑集鎮
農場七屆二次職代會主席台
紅河州分局黨委書記文庭海(右)與河口縣縣委書記李明亮(中)在農場建場三十周年慶典會上
紅河州州長白成亮(右)采場指導工作,左為原場長馮志強
農場建場四十周年慶祝大會
集團公司副總經理趙劍鵬(中)在農場黨委書記楊大平(左)和副場長鄒雪和(右)的陪同下到基層調研
農墾總局局長古希全(右二)、河口縣委李明亮書記(右三)、副書記蔣正元(右一)等領導來場指導工作
救死扶傷
白衣天使正在為病人量血壓
農場醫院化驗室
千鈞一髮
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評審會
國營壩灑農場志
河口縣壩灑小城鎮總體規劃暨控制性詳細
序言
浩歌揚征程 熱汗鑄華章——壩灑農場建場50周年
前言
凡例
目錄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自然概況
第一節 自然條件
第二節 社會概況
第二章 農場發展綜述
第一節 歷史沿革
第二節 農場發展歷程
第三節 體制的變遷
第四節 農場基本情況
第五節 農場的經營
第六節 建設成就和貢獻
第二篇 大事紀要
第三章 大事紀要
第一節 試驗時期(1951年~1955年)
第二節 發展時期(1956年~1966年)
第三節 緩進時期(1967年~1976年)
第四節 全面發展時期(1976年~1992年)
第五節 深化改革時期(1993年以後)
第四章 事件側記
第一節 壩灑農場的創建
第二節 紅河人民公社
第三節 兵團體制時期
第四節 城市知青在農場
第五節 十二分場簡況
第三篇 創業實錄
第五章 披荊斬棘
第一節 艱難的生活環境
第二節 艱苦的勞動條件
第六章 戰天鬥地
第一節 創造歷史
第二節 抗災自救
第四篇 橡膠
第七章 橡膠栽培管理
第一節 品系
第二節 栽培管理
第三節 抗寒植膠
第四節 橡膠高產基地的建設
第八章 病蟲害防治
第一節 白粉病
第二節 其他重要病蟲害
第三節 自然災害
第九章 割膠
第一節 膠工隊伍
第二節 割膠管理
第三節 割林管理
第四節 附錄
第十章 產品加工
第一節 制膠廠
第二節 橡膠產品
第三節 加工技術及設備
第五篇 多種經營
第十一章 多種經營的發展和管理
第一節 多種經營的方針政策
第二節 多種經營的效果
第十二章 調整產業結構
第一節 調整範圍和措施
第二節 多種經營的經濟效益
第三節 其他經營行業
第十三章 交通運輸和電力
第一節 道路交通
第二節 運輸車輛
第三節 電力
第四節 通訊
第十四章 農場的工商業
第一節 農場商貿行業
第二節 工副業
第六篇 企業體制及勞動管理
第十五章 農場的管理體制
第一節 體制的演變
第二節 作業區機構
第三節 管理體制改革
第十六章 勞動工資管理
第一節 職工概況
第二節 工資制度
第十七章 勞動保險與職工福利
第一節 職工勞動保險
第二節 職工福利
第三節 最低生活保障
第四節 勞動保護及安全生產
第七篇 農場經營管理
第十八章 農場的經營體制
第二節 計畫管理體制的變革
第三節 農場的計畫管理
第十九章 農場的經營管理
第一節 經營方針
第二節 經營管理制度
第二十章 農場的財務管理
第一節 財務制度的演變
第二節 資金管理
第三節 成本管理
第四節 利潤管理
第八篇 改革與發展
第二十一章 企業整頓
第一節 整頓的原則和內容
第二節 農場整頓的重點
第三節 檢查驗收
第二十二章 經營體制改革
第一節 改革經營管理制度
第二節 轉換經營機制
第三節 改革分配製度
第二十三章 養老保險制度
第一節 企業自行管理時期
第二節 契約制職工的社會保險
第三節 養老保險社會統籌
第二十四章 其他改革
第二節 其他改革措施
第三節 新世紀的改革措施
第二十五章 小城鎮建設
第一節 總體規劃
第二節 規劃的實施
第二十六章 職工自營經濟
第一節 發展歷程
第二節 規模與效益
第三節 附錄
第九篇 黨政群工作
第二十七章 壩灑農場黨委
第一節 隸屬關係變化
第二節 黨委工作機構
第三節 黨組織的代表大會
第二十八章 組織工作
第一節 黨組織概況
第二節 黨員思想教育
第二十九章 農場行政
第一節 行政建制的變更
第二節 農場的幹部管理
第三節 幹部體制的變化
第三十章 工公及民眾組織
第一節 農場工會
第二節 共青團
第三節 女工委員會
第四節 老年人協會
第五節 民族華僑和殘疾人工作
第三十一章 思想政治工作
第一節 政工機構和隊伍
第二節 思想政治工作
第十篇 農場的教、科、文、衛
第三十二章 職工文體活動
第一節 職工的文化生活
第二節 職工教育和培訓
第三十三章 農場教育事業
第二節 教師隊伍
第三節 中國小教育
第四節 教育改革
第三十四章 醫療衛生及計畫生育
第一節 醫療衛生髮展概況
第二節 醫務人員及醫療技術
第三節 疾病防治
第四節 計畫生育和婦幼保健
第三十五章 農場科技
第一節 農場科技工作
第二節 科技成果套用
第三節 土壤普查
第十一篇 屯墾戍邊
第三十六章 民兵武裝
第一節 民兵組織
第二節 民兵訓練
第三節 民兵的任務
第三十七章 政法保衛系統
第一節 武裝部、法庭
第二節 社會治安
第三節 邊境事務管理
第三十八章 難民管理
第一節 難民安置
第二節 難民管理
第三十九章 場地及場軍關係
第一節 場地關係
第二節 軍民關係
第四十章 參加自衛還擊作戰
第一節 邊境鬥爭
第二節 自衛還擊
第三節 立功受獎
第十二篇 “四清”與“文革”
第四十一章 “四清”運動
第一節 “四清”的始末
第二節 “四清”的後果
第四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
第一節 紅河公社的“文革”運動
第二節 清理階級隊伍
第四十三章 揭批林彪“四人幫”
第一節 撥亂反正
第二節 正本清原
第十三篇 傳記、簡介、名錄
第四十四章 英烈傳
第一節 革命烈士
第二節 功臣英模
第三節 離休幹部
第四節 人物簡介
第四十五章 名錄
第一節 榮譽榜
第二節 幹部名錄
第十四篇 資料彙編
第一部分 檔案資料
第二部分 統計資料
第三部分 壩灑四分場二十年統計資料
第四部分 文字資料
第五部分 回憶錄
第六部分 民族風俗簡介
修志始末
場志審查小組人員名單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