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法幣改革,系國民政府為廢除銀本位制,實行紙幣制度的改革。1935年11月3日,國民政府規定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三家銀行發行的紙幣為法幣。法幣政策的實施,統一了幣制,是中國貨幣制度的進步,在實行初期對社會經濟的...
國民政府幣制改革是實行法幣政策的一次改革。1935年11月3日,國民政府財政部公布《法幣政策實施辦法》,規定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次年2月又增加中國農民銀行)發行之鈔票為法幣,禁用黃金;實行白銀國有,所有銀元限期至銀行兌換法幣;並確定外匯價法幣一元折合英鎊一先令二便士半,或美元二角九...
4.整頓紙幣案(1935年)5.銀本位改革之籌議(1935年)6.銀本位幣之確定(1935年)7.銀本位幣鑄造條例(1933年3月8日)8.建立中央造幣廠(1935年)9.中央造幣廠審查委員會章程(1933年4月14日)10.金融管理機構的演變(1935年)11.金融監理局組織條例(1927年11月19日)12.金融監理局檢查章程(1927年11月28...
法幣是舊中國1935年11月4日至1948年8月19日流通貨幣的名稱。舊中國長期採用銀本位制,1933年4月“廢兩改元”以前,實際上是銀兩與銀元並用。“廢兩改元”後,雖然貨幣得到統一,但國民黨政府財政經濟上的困難並未得到解決。英美兩國為控制舊中國的貨幣權,又展開了激烈的爭奪。背景 世界貨幣戰爭 1929年資本主義...
1935年11月3日,國民黨政府公布“幣制改革”的命令,決定由中央、中國、交通(1936年又加入中國農民銀行)發行紙幣為“法幣”,禁止白銀流通,白銀收歸國有。當時國民黨政府一下子奪取了3億多銀元。並把法幣定為一元合英鎊一先令二便士半,但照當時市場的銀價折算,每一元法幣是一先令十便士半,這中間實際價值相差8...
他們要求國民黨政府厲行內政改革、保障民權、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這樣一來,他們就成了蔣介石“安內”的對象。因為在蔣介石看來,只要與他不一致者,阻礙國民黨一黨專政和其獨裁統治者,都是要安內的對象。1933年.蔣介石指使特務暗殺了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總幹事楊杏佛;1935年,鎮壓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國民黨政府在訓政...
南京當局迫於形勢,於1935年11月3日匆忙發布《國民政府財政部改革幣制布告》,同日孔以財政部長身份發表“關於幣制改革的宣言”。布告規定自次日起,以中央、中國、交通三行所發行之鈔票定為“法幣”,逐漸收回三行以外的鈔票;將白銀收歸國有,限期以法幣收兌;集中保管法幣準備金;法幣匯價由三行無限制地買賣外匯來...
1935年11月,國民黨政府實行法幣政策,以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1936年2月又加上中國農民銀行四家所發行的貨幣為法幣,同時宣布白銀國有,禁止銀元流通。1936年發行輔幣,當時華東地區供應的鋪幣主要由上海中央造幣廠製造,1937年11月日軍攻占上海,上海中央造幣廠內遷,中央銀行輔幣供應渠道中斷,造成常州地區...
國民黨政府廢止銀兩,採用統一的銀本位幣的一次幣制改革,實行於1933年4月6日。1914年國幣條例規定以銀元為本位幣後,中國的貨幣雖然在理論上已經統一,但因銀兩制度繼續存在,遂形成兩、元並用的雙重幣制。1933年3月1日財政部發布《廢兩改元令》,先從上海實施,規定銀本位幣1元等於上海規元7錢1分5厘的兌換比價,3月...
1935年國民黨推行幣制改革,恰逢國際市場白銀價格猛跌,他應孔祥熙之請赴美,與美財長摩根韜談判,簽訂“中美白銀協定”,穩定了國內金融。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急需貸款購買軍火,他於1938年接受蔣介石的使命再度赴美,與摩根韜談成2500萬美元的“桐油借款”,解了燃眉之急。1947年4月,陳光甫在蔣介石堅邀下出任新的...
1935年11月,國民黨政府宣布實行法幣政策,禁止銀元在市面流通。隨後發行可在市場上流通的21種版別的鎳幣;但其實早在1935年初,民國政府已經委派美國費城造幣廠鑄造伍分,拾分,廿分的鎳幣每種11枚,送交國民政府呈遞樣品。國民政府時期制幣事宜多與美國方面往來,如中央造幣廠之籌建,開工後之管理等皆得力於美方。「...
1935年國民黨政府改革幣制,收回中南等私營銀行的紙幣發行權,四行儲蓄會業務亦隨之宣告結束。1936年宋系官僚資本的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公司以及交通、金城、上海等銀行投資成立當時中國最大的棉業托拉斯“中國棉業公司”,分支機構遍及全國各地,控制花紗布的產銷及儲運。宋子文任董事長,胡筠、徐新六等六人任常務董事...
國民政府紙幣 法幣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與三十年代之交,我國因受國際金價及銀價波動的影響,白銀不斷外流,銀本位幣制難以維持,國內的貨幣發行也未趨統一,雜亂不堪。國民黨政府於1935年實行“法幣改革”,規定中央、中國、交通三行(後加中國農民銀行)所發行的鈔票為“法幣”,同時禁止銀元在市面上流通,並強制將白銀...
1935年國民政府推行的幣制改革是要放棄銀本位制,採用外匯76匯價本位的法幣。為了不引起金融市場的恐慌,孔祥熙和宋子文經過協商,決定逐步降低外匯匯率,以便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逐步適應法幣新匯率。這一舉措無疑是幣制改革的核心機密。從一開始,宋靄齡就千方百計地套取這方面的情報。當幣制改革還在秘密策劃,社會...
1935年,在國民黨政府親日外交的推動下,周作民曾和吳鼎昌一起率領經濟考察團訪問日本。回國後,周作民擔任中日貿易協會副會長。抗戰爆發後,周作民被任命為農產調整委員會主任委員,但他很少過問。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前,他一直在成為孤島的上海租界裡指揮著淪陷區金城銀行各地分行的業務活動。太平洋戰爭爆發時周作民正在香港...
1935年,國民黨政府對幣制進行改革,以法制形式強制確定了流通貨幣,即“法幣”。開始法幣只同英鎊£保持一定的比價,後來隨著美元在國際市場上的作用越來越大,法幣又同美元掛了鉤。所以,法幣符號就借用美元符號而寫成“$”。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成立,並發行了新中國第一套人民幣,但在解放初期,人們書寫...
《一九二七至一九三七年中國財政經濟情況》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在1981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阿瑟·恩·楊格。內容介紹 書中論述了國民黨政府在它執政的第一個十年間的財政政策;財政收支和貨幣流通情況;內外債務負擔及其清償整理過程; 1935年11月幣制改革的前因後果和實施經過;實 行改革時國內外的錯綜複雜背景,...
1934年因美國宣布“白銀國有”,在全世界高價收購白銀,使中國白銀大量外流,動搖了銀本位制的基礎,造成通貨緊縮、信貸減少、物價暴跌、企業倒閉,引起大規模擠兌、搶購、投機風潮,社會經濟陷入嚴重危機。1935年,國民黨政府邀請英國政府幫助幣制改革,隨後頒布緊急法令,實施法幣改革。參見“法幣改革”(311頁)。
這時,國民政府以救濟危機安定市面為名,命令中國、中央、交通三行借款1800萬元,由財政部組織“錢莊監理委員會”,對上海錢莊進行管理監督。這樣,這一封建性質的信用機構也受到了國家資本的控制,而失去獨立性,變成國家銀行的附庸了。1935年11月法幣政策實施以前,國民政府的國家金融體系已完成了對全國金融業的控制,並...
4月6日全國實行廢兩改元,從此中國進入了為時短暫的銀本位制時期。銀本位幣即船洋。法幣政策和通貨膨脹實行銀本位後,各種舊銀元和紙幣繼續流通,貨幣制度仍未統一。由於美國高價向國外收購白銀,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爆發了嚴重的貨幣信用危機。在英國的支持下,國民黨政府於1935年11月 4日放棄銀本位制,實行外匯本...
1948年8月18日,政府下令實行幣制改革,以金圓券取代法幣,強制將黃金、白銀和外幣兌換為金圓券。但由於濫發造成惡性通貨膨脹,致使大量城市中產階級因此破產,導致政府民心大失,成為國民黨內戰迅速失敗的原因之一。發行背景 抗日戰爭後期,通貨膨脹十分嚴重,法幣的實際購買力大大下降,黑市匯價失控。有鑒於此,抗戰勝利...
第一節 1927一1931年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第二節 1931―1935年間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衰退 第三節 中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高峰 第十三章 抗日戰爭前的中國農村經濟 第一節 抗日戰爭前國民黨政府實行的農村經濟政策 第二節 抗日戰爭前中國農村中的土地占有關係與經營形式 第三節 抗日戰爭前中國農村中的剝削關係 ...
各解放區發行的地方性貨幣逐步收回,並廢止國民黨政府發行的偽鈔。人民幣上印有的“中國人民銀行”六個正楷字,由董必武親筆手書。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幣便成為新中國統一的貨幣,以“萬元”為單位。由於社會主義建設的飛躍發展,為健全和鞏固人民幣的地位,中國實行了幣制改革,自1955年3月1日起,中國人民銀行開始發行...
為了挽救危局,國民黨政府宣布從1948年8月20日起實行幣制改革,廢止從1935年開始發行的法幣。而代之以金圓券,以1元對300萬元的比價收兌法幣,強迫人民把持有的金、銀、外幣換成金圓券;同時限制物價,將其凍結在8月19日的水準上。但是,這些措施已無濟於事。在國民黨政府厲行暴力限價的經濟中心上海。從1948年8月底...
1935年,貝祖詒參與國民政府“廢兩改元”的幣制改革,以其為主起草貨幣改革政策,由中央、中國、交通三家銀行發行法幣,禁止銀圓流通。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貝祖詒代表中國銀行和中央銀行合作,共同經營外幣交易,維持公眾信用。1938年4月任中國銀行副總裁。受戰爭影響,國內通貨膨脹嚴重。為維持法幣幣值,1939年3月...
金圓券是解放戰爭後期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發行的一種貨幣。解放戰爭後期,為了支付軍費和彌補巨額財政赤字,國民政府大量發行法幣,造成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為了挽救面臨崩潰的經濟,1948年8月19日國民黨政府實行“幣制改革”和“限價政策”,頒發了《金圓券發行辦法》。規定:金圓券每元含黃金0.22217克,1金圓券折合法幣300萬元...
第一章 軍閥統治時期(1911~1935年)貴州信用票據 第一節 北洋軍閥時期的幣制改革 第二節 貴州軍閥統治時期信用票據的發行與使用 第二章 國民黨統治時期貴州信用票據流通情況 第一節 法幣政策的實施 第二節 金圓券、銀圓券對人民民眾的掠奪 第三節 國民政府時期貴州信用票據 第三編 新中國成立後...
民國中期後幾年,各地軍閥逐步走向衰落,國民黨政府開始了統一幣制控制金融的進程。這一時期國民黨政府主要發行紙幣,銅元輔幣逐漸被鎳幣所代替。發行的銅元主要有黨徽布圖分幣等。解放前夕,貴州、綏遠還發行了地方銅元,但只是曇花一現。至此,銅元走完了其短暫的歷程,逐漸退出流通領域。銅元收藏 收藏價值 所謂銅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