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國民革命軍番號)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民革命軍番號之一,先後被五省聯軍舊部、西北軍舊部、直系吳佩孚舊部、湘軍、直魯聯軍舊部和中央軍使用。其中最為主要的是中央軍第14軍,組建於1931年,先後參加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期間,作為12兵團的組成部分東援徐州,在雙堆集被殲滅。後重建,並參加長沙起義,一部旋即叛逃,最終在廣西被殲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
  • 前身晉軍孫魁元部
  • 成立時間:1930年1月
  • 軍長:孫魁
五省聯軍舊部,西北軍,直系吳佩孚舊部,湘軍譚延闓部,直魯聯軍舊部,西北軍韓復榘部,中央軍,

五省聯軍舊部

1926年9月中旬,獨立第1師擴編為第14軍,吳建中、謝杰分任第1第2師師長,在江西瑞金、會昌擔任贛粵閩邊境之守備。9月6日,攻克縣。9月29日占永豐。9月底主力轉戰贛東撫州、金溪,一部向瑞金集結。10月初,第1師師長吳建中升任副軍長,易簡繼任師長,20日進攻撫州,易簡陣亡,師長一職由該軍黨代表熊式輝兼任。10月2日占宜黃、崇仁。10月中旬,第2師由瑞金向福建汀州攻擊前進。11月下,第1師由贛東進占福建邵武、建陽、建甌、順昌、泰寧。
1927年1月,該軍由閩入浙。3月抵蘇南,分駐無錫、江陰、武進。5月24日,全軍由陰渡江北上至海州,進攻山東鄭城,進占臨沂。6月28日,占縣。7月由海路經宿遷、揚州返回江南。8月主力駐無錫、江陰。9月初隸屬右翼軍,自鎮江附近渡江追擊孫傳芳部。9月14日,軍委會將軍長賴世免職。10月1日,該軍縮編為獨立第1師(熊式輝任師長,旋改稱第13軍第37師。後改稱獨立第37師。1928年8月縮編為第5師一部)
歷任軍長:
賴世璜(1926.8.26-)

西北軍

1927年5月,國民軍聯軍第14路軍改稱第2集團第14軍下第4第5第12師師長魏鳳樓、韓德元、高樹勛。由陝西經荊紫關進入河南南陽、湖北襄陽作戰。1928年4月,屬第2集團軍第2方面軍參加北伐,在南安陽作戰。10月該軍與第23軍縮編成第23師
歷任軍長:
孫連仲
馮治安
秦德純

直系吳佩孚舊部

1927年7月15日武漢國民政府任命張聯陞(1926年10月中央(北洋)暫編陸軍第5師師長兼襄鄖鎮守使張聯陞接受國民革命軍第9師番號)為第14軍軍長,駐湖北襄陽,旋被馮玉祥收編為第38軍。
歷任軍長:
張聯陞

湘軍譚延闓部

1928年1月,第13軍(下轄第5、第38、第39師,師長成光耀、李韞珩、岳森)在湖南改稱第14軍(第38師改稱第45師,第39師改稱第49師)。第8軍所屬第2師撥隸該軍為教導師,師長李雲傑。1929年1月,縮編為第50師。
歷任軍長:
陳嘉佑
晉綏軍
1929年6月16日,以第33師、騎兵第6師編成第14軍。旋番號撤銷
歷任軍長:
孫楚

直魯聯軍舊部

1930年1月7日,閻錫山以陸海空軍副總司令的名義,任命孫殿英為第14軍軍長。3月,蔣介石任命孫為第27軍軍長。
歷任軍長:
孫殿英

西北軍韓復榘部

1930年4月27日,第29師等部在山東濟南編成第14軍,屬第3路軍。1931年1月5日,番號撤銷。
歷任軍長:
曹福林

中央軍

1931年6月,在江西成立第14軍,下轄第10師。10月,增轄第83師。1932年初,第83師參加淞滬抗戰,第10師在浙江嘉興待命。5月,該軍由嘉興浦金山調湖北武穴。6月,主力在孝感,一部在廣水、花園,隸屬中路軍第6縱隊,參加對鄂豫皖蘇區的“圍剿”(1932年6月下旬至10月中旬)。9月20日,第10師攻占金家寨。9月下旬,移駐棗陽地區整訓。1932年11月,第10師由武漢到江西,1933年春屬中路軍第2縱隊,集中臨川以南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四次“圍剿”(1933年1月1日至4月29日)。第83師留駐湖北,在黃安、經扶(今新縣)等地“清剿”。1933年2月第83師由花園、孝感調往河北密雲,直隸于軍委會北平分會參加長城抗戰,同年秋調駐江西。
1933年12月,該軍經永豐、撫州、資溪進福建光澤、邵武、順昌,鎮壓福建事變。1934年1月,進駐泉州,參加對中央蘇區的第五次“圍剿”(1933年10月至1934年10月)。2-5月第10師在閩北一帶,進軍泰寧建寧。戰後,擔任閩西南“清剿”作戰。
1936年2月,第10師開赴皖西太湖“剿匪”,4月開赴信陽整訓。6月集結廣東四會、清遠。7月7日,調駐福建。9月開赴武昌,調駐孝感、花園、武勝關。12月西安事變發生後,該軍編入“討逆軍”第8縱隊,進駐華陰、潼關、華縣。1937年5月第10師調駐鄭州。
1937年7月,該軍進至河北石門。8月,經易縣向南口進軍參加平綏路東段方面作戰(1937年8月8日至9月11日)。9月屬第14集團軍。10月上旬轉山西忻口等地參加太原會戰(1937年9月12日至11月12日)。戰後駐趙城等地。1938年1月移防聞喜、馬1938年3月,第83師調隸第93軍,第85師轉隸該軍。6月,駐防曲陽城。1939年2月,所屬第10師與第93軍所屬第83師對調,該軍改轄第83第、85師。5月21日,第83師進攻翼城。該軍參加第2戰區1939年冬季攻勢(1939年12月10日至1940年2月2日)。1940年5月,增轄第94師。年底,該軍渡過黃河駐河南臨汝。1941年初,第85師調駐池,第94師駐垣曲。第83師在黃河南岸參加晉南會戰(1941年5月7日至6月15日)。1942年改隸第4集團軍,1943年初改隸第36集團軍194年5月,在洛陽參加豫中會戰(1944年4月中旬至6月中旬)。10月,調駐四川南川、重慶、璧山,改隸重慶衛成總司令部,12月,第94師裁撤番號。1945年4月,第10師撥入,該軍改轄第10、第83、第85師。1946年5月,整編為整編第10師。7月中旬至8月中“清剿”武當山。1946年冬,第83旅由四川進入豫西,“堵剿”由大別山北撤的中原解放區部隊,輾轉入陝。1947年春,該整編師由四川萬縣調關中,控制在鹹陽附近,保持機動,往返於晉南及豫西之間。4月上旬,該師(欠第85旅及第83旅第248團)由耀縣車運關,渡河北進。4月22日進駐山西運城。4月下旬,第10旅(欠第29團)在開城至關間擔任河防,入陝北作戰(1947年2月下至7月下旬)。第10旅第29團及第83旅等留守晉南在運城等地參加晉西南作戰(1947年4月上旬至8月中旬)。5月下,第85旅進駐宜川。
1947年6月師部由運城開豫西,率第85旅及在陝縣待命的第10旅東開魯西南,第83旅脫離建制。隸屬陸總鄭州指揮所第4兵團參加魯西南地區作戰(1947年6月下旬至7月下旬),7月18日到達柳河。20日到曹縣。“追剿”劉鄧大軍(1947年8月中旬至下),沿隴海路經鄭州轉平漢路,到湖北黃安(今紅安)麻城進攻大別山。9月初由信陽經鄭州到民權,由大別山戰場回援魯西南。9月20日,由民權向曹縣進攻。在嘉祥、濟寧一帶擔任機動。1947年11月返回大別山戰場,在豫南潢川、羅山,隸屬第5綏靖區參加大別山“進剿”作戰(1947年11月27日至1948年2月底)。12月底從大別山回援平漢路,進攻信陽以北地區。1948年1月20日由確山到泌陽,掃蕩桐柏、江漢地區,旋返回確山。3月在潢川。4月守駐馬店、確山,向西掃蕩桐柏、江漢地區。5月在桐柏。5月底由南陽東進。改隸第12兵團。1948年9月,恢復第14軍的番號,下轄第10、第85師。11月上,由豫西經確山東進,參加淮海戰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11月26日至12月15日該軍在安徽宿縣西南雙堆集被殲滅,軍長熊綬春陣亡,第10師代理師長潘琦、第85師代理師長吳宗遠被俘。
1949年1月,在湖南重建第14軍,下轄第10、第85師。5月15日,由長沙、寧鄉、安華、湘鄉地區轉進邵陽。6月,第85師番號撤銷,增轄第62、第63師。8月4日,參加長沙起義(11月第63師大部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53軍第217師)。後因起義部隊內部態勢複雜,負責人對部隊掌握不力,8月7日軍長成剛率軍部、第10、第62師和第63師1個團重新加入國軍。9月28日至10月6日在邵陽地區作戰。10月下旬轉進至廣西全縣。11月初到達桂林,奉命馳援黔中。11月21日中止援黔,集結柳州、柳城、大埔。11月25日,第62師在柳州被殲滅。12月初到南寧。12月9日,第63師一部在靈山縣那隆鎮、寧明縣思樂鎮附近被殲滅。13日,一部進入越南。
歷任軍長(整編師師長):
衛立煌
李默庵(1937.9.7-)
陳鐵(1938.6.21-1943.3免兼)
張際鵬(1943.3代理一1945.2)
余錦源(1945.2-)
羅廣文(-1948.2.12免兼)
熊綏春(1948.2.12-1948.12.11陣亡)
張際鵬(1949.1.10-)
傅正模(1949.6.10-)
成剛(1949.6.2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