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番號之一,先後被五省聯軍舊部、西北軍舊部、直系吳佩孚舊部、湘軍、直魯聯軍舊部和中央軍使用。其中最為主要的是中央軍第14軍,組建於1931年,先後參加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期間,作為12兵團的組成部分東援徐州,在雙堆集被殲滅。後重建,並參加長沙起義,一部旋即叛逃,最終在廣西被殲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
- 前身:晉軍孫魁元部
- 成立時間:1930年1月
- 軍長:孫魁
國民革命軍番號之一,先後被五省聯軍舊部、西北軍舊部、直系吳佩孚舊部、湘軍、直魯聯軍舊部和中央軍使用。其中最為主要的是中央軍第14軍,組建於1931年,先後參加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期間,作為12兵團的組成部分東援徐州,在雙堆集被殲滅。後重建,並參加長沙起義,一部旋即叛逃,最終在廣西被殲滅。
國民革命軍番號之一,先後被五省聯軍舊部、西北軍舊部、直系吳佩孚舊部、湘軍、直魯聯軍舊部和中央軍使用。其中最為主要的是中央軍第14軍,組建於1931年,先後參加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解放戰爭淮海戰役期間,作為1...
該軍前身是北洋軍閥直系江西陸軍第4師。1926年8月,北伐軍總司令部將江西陸軍第4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師,賴世璜任師長,熊式輝任黨代表。下轄吳建中兩個旅和易間、陳國屏、溫大川、劉士毅4個團。獨立第1師組建後,即在會昌集中,兵分左右縱隊直取信豐,攻克贛縣。9月中旬,獨立第1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
第十四集團軍 1937年8月上旬奉令組建,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衛立煌,其基本部隊第十四軍為中央軍嫡系,下轄第十師、第八十三師、第八十五師,該集團軍是抗戰爆發後首支開進華北作戰的國民黨中央嫡系部隊,曾在平西地區對日作戰,屬第一戰區管轄。作戰情況 1937年9月,該集團軍為增強山西對日作戰力量,經石太路進入...
蕭韶在會昌草擬了《工人運動和農民運動宣傳大綱》,常與吉安黨組織取得聯繫,並寄送《嚮導》、《新青年》、《階級鬥爭》等革命刊物,在贛南民眾中傳閱。起義後的賴世璜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蕭韶在十四軍政治部工作。9月6日,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攻占贛州,蕭韶與陳奇涵等隨軍入贛,從事黨的活動,發展...
1927年起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副軍長,1929年任國民黨軍第四十五師師長,1931年起任第十四軍軍長,曾在蔣介石指揮下,率部進攻大別山革命根據地。抗日戰爭初期,先後任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及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等,積極主張抗日,指揮忻口戰役。1938年到延安,對中國共產黨有了較深的了解。歷任第一戰區司令...
第十四軍在澮河南岸構成陣地,掩護兵團爾後之轉移。另外以第八十五軍之一部位置於南坪集以南,掩護第十軍轉移。各軍上述行動,為解放軍發覺。26日,解放軍尾隨迫近進擊,擔任掩護的第八十五軍受到猛烈攻擊,另有由西而來的解放軍小部隊鑽到雙堆集附近地區騷擾襲擊,雖被驅逐,但使國民黨軍受到一些妨害。此時,由於部隊...
集團軍是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中華民國國民革命軍最大的軍事編制單位。第一支集團軍於盧溝橋事變後立即組建,之後於戰時不斷組建。抗戰期間比集團軍更大的軍事編制單位只有按地理區域劃分的戰區,及兵團。而僅有的四個兵團只存在於武漢會戰期間。因此事實上集團軍是國民革命軍最大的作戰單位,通常下轄兩個以上的軍或軍團和...
當楊賡笙一傳達廣州革命政府的意圖,他和賴立即回響,聯名致電廣州總司令部請求收編。蔣介石隨即下令,將賴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賴世璜為軍長,劉士毅為參謀長,另派熊式輝為黨代表。其時,革命軍已占長沙。軍閥孫傳芳率重兵駐於南昌,欲反擊長沙以牽製革命軍。劉士毅即協助賴世璜率領第十四軍,從雩都(今...
張世光(1907~1980)別號適鈞,平江縣長壽鎮人。黃埔軍校第四期、陸軍大學第九期畢業。歷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一師排長、第二十四師連長、第三十九師營長、第十八軍旅參謀主任、師參謀處長,第十師副旅長、團長、師少將參謀長,第十四軍參謀長,第九十四師師長,第十八軍副軍長,第八十八軍中將軍長,中央訓練團軍事訓練...
趙博生(1897年-1933年1月8日),河北省黃驊縣人。1917年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24年到1931年在馮玉祥部及國民革命軍第二十六路軍任職。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12月領導寧都起義,後參加紅軍,任紅五軍團參謀長兼十四軍軍長。1933年1月犧牲,時年36歲。2009年,趙博生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
周磐,國民革命軍第十四兵團中將副司令官。 周磐(1893--1952),字砥平,湖南邵陽人。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3期騎兵科、陸軍大學特別班第1期畢業。早年在湘軍任職,1923年任湘軍第2師6團團長,1926年秋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1師副師長兼1團團長,參加北伐。1927年任第35軍1師師長,1928年任獨立第5師師長,1932年6...
王天培(1889年1月5日-1927年9月2日),字植之,號東俠,侗族,出生於貴州省天柱縣,中國國民革命軍著名將領、北伐名將。人物生平 王天培。原名倫忠,字植之,光緒十四年(1888年)農曆十二月初四出生於天柱縣織雲鄉。其父王大瀛,以堪輿看相為生,一生漂泊無定。天柱巨富龍大楷禮賢下士,不但日常接濟王大瀛...
李默庵(1904年10月17日—2001年10月27日),湖南長沙人。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加入中國共產黨,後退黨。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國民革命軍和北伐戰爭,1935年任駐閩第二綏靖區司令官兼第十師中將師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任陸軍第十四軍軍長。1938年轉任第三十三軍團軍團長。1940年任湘鄂贛邊區總指揮,兼...
淞滬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任命陳銘樞擔任京滬鐵路方面防衛,為左翼軍總指揮,蔣鼎文為右翼軍總指揮。蔣鼎文率領第二軍、第十四軍自江西移師滬、杭,在川沙、楓涇、吳江構築第一線陣地,並於嘉善、平湖、乍浦構築第二線陣地,積極布防,策應十九路軍抗戰。第三次增兵 此時,日本海軍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被十九路軍敢死隊...
應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請求,國民革命軍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率蔣介石嫡系部隊第十四軍、第九軍、第八十五師、獨立第五旅等部,由石家莊趕來太原以北增援。10月10日衛部集中於忻口附近,會合原第二戰區各部,區分為三個兵團。劉茂恩所指揮的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第十七軍、第九十四師為右翼兵團。以王靖國為...
民國十四年(1925年)10月起兵驅逐蘇皖等地奉系軍閥勢力,同年11月在南京宣布成立浙、閩、蘇、皖、贛五省聯軍,任五省聯軍總司令。期間擁兵數十萬,積極進行軍事改革,重用知識分子,裁減賦稅,善待農人,江南五省人民生活安定。民國十六年(1927年)2月組織兵力阻止國民革命軍北伐,主力軍消耗殆盡一蹶不振。民國...
5月5日,中日雙方簽署《淞滬停戰協定》,規定中國國民革命軍不得駐紮上海,只能保留保全隊,日本取得在上海駐軍的權利,6月,日本軍閥全部退回日租界。 十九路軍軍長蔡廷鍇巡視前線 一·二八淞滬抗戰是十四年抗戰的重要起點之一,是中國軍隊第一次與日軍的全面對抗和較量,也是局部抗戰階段給予日軍沉重打擊的一次戰役。它遏制...
1923年任夏斗寅部參謀長,創辦鄂軍軍官研究所。1926年該部改編為鄂軍第一師,任參謀長兼團長,繼任國民革命軍獨立第十四師副師長兼參謀長。該師擴編為新十軍,任第一師師長。1927年參加北伐。後任第二十七軍第六十五師師長兼代軍長。 1931年任陸軍第十三師師長。1933年奉調入贛“圍剿”中央蘇區紅軍,同時兼任...
1933年3月任陸軍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四十七師師長,率部進入川黔滇對長征紅軍圍追堵截作戰。1935年4月任陸軍少將軍銜,1936年10月任陸軍中將軍銜,1936年11月被授予國民革命軍誓師十周年紀勳章。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二戰區第十四集團軍(總司令衛立煌)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四十七師師長,率部參加太原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