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軍需校

國民政府軍需校

軍需學校前身是北洋陸軍軍需學校,孫中山為實現軍需獨立的理想,以當時民用物資與軍需補給,鹹由總統府統一調度,深感人才稀少,制度缺乏,乃手令參謀總長黃克強成立軍需學校。是當時中華民國創建的第一所軍事學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軍需學校
  • 校訓:一家一業,一心一德
  • 創辦時間:1912年3月24日
  • 知名校友:唐功楷
學校慨況,軍需學校學員情況,著名校友,

學校慨況

於1912年3月24日,在南京招收學生班第一期學員183名,舉行開學典禮,是為校慶日之始。後遷北京改名“北洋陸軍軍需學校”,1928北伐勝利後,由國民政府接管,遷回南京。 1937年抗戰軍興,學校遷至江西吉安,1938年2月,遷至江北縣縣立中學舊址;因日機轟炸,1938年7月遷往重慶北碚蔡家場。抗戰結束後,於1946年還遷南京,1949年底由福建漳州遷台灣。
1940年國民黨創建軍需獨立制度,大力創導統一軍需教育,裁撤各戰區臨時軍需訓練機構,另在西安、桂林設立第一、二分校,除從全國高等院校統一招生考試錄取外,還責成各地保送現職軍需人員進校培訓,以應急用。該校在重慶期間得到迅速發展,8年間總計培養上千熱血青年,特別是第13、14、15、16期學員共有558人,達到鼎盛,期間一直由蔣介石兼任校長。學員從重慶畢業後,奔赴抗日前線,為民族救亡圖存作出了應有貢獻。
1954年5月學校在台灣改建為財務經理學校,相繼與海軍工程學院及聯勤測量學校合校,遷入桃園大溪鎮員樹林現址,校區遼闊(約六十四餘公頃),並增加學系,設立研究所,開辦專科部,延攬師資,充實設備,蔚成台灣地區軍隊唯一之理工學府。
1980年11月改制升格為“國防財務經理學院”,1982年12月改名為“國防管理學院”。2000年台灣當局整合三軍大學、國防醫學院、國防管理學院及中正理工學院合併,成為國防大學,以期繼續為台灣地區培養優秀之人才。
軍需學校教務:學生課業很重,考試極為嚴格。教官都是專家學者,大多有留學經歷,訓誨嚴謹。
校歌:整軍經武七德是從,戢兵禁暴,保大定功,安民和眾,益以財豐……

軍需學校學員情況

軍需學校在重慶辦學期間,共培養了十期學員,其中第10期於1939年2月畢業,66人;第11期1939年10月畢業,67人;第12期1939年12月畢業,68人;第13期1940年6月畢業,121人。隨著戰事緊急,第14、15、16期畢業達到437人,直到1946年第20期後,軍需學校才結束在渝辦學,僅留少尉軍官咼蘭青守校舍。據國民黨軍需學校廣州聯誼小組1995年統計,該校全球抗戰校友健在者共511人,其中中國大陸189人,中國台灣267人,中國香港8人,另外在美國40人、加拿大5人、澳大利亞1人、日本1人。

著名校友

著名金融家、社會活動家唐功楷,該校13期學員,曾任美國國會顧問委員會高級顧問,1991年獲美國總統老布希頒贈的榮譽獎狀。
軍需學校時期主要校長:
張敘忠(1927-1935任),湖北枝江人,首任校長,曾任陸軍中將,軍需總監,中國軍需學第一人;
蔣中正(1935-1949兼),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