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七星崗街道中山一路,由四川自貢人李義銘兄弟集資始建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坐北朝南偏東15度,共九層,為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築。由方亭、主樓、兩側樓及附樓組成,建築平面呈“山”字形,面闊35.6米,最大進深18.41米,主樓高32米,附樓高22.14米。建築面積5030.28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558.92平方米。舊址不僅記錄了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這段艱難的歷史,也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促進統一祖國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
2013年5月3日,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
- 地理位置:重慶市渝中區七星崗街道中山一路
- 所處時代:1937~1946年
- 占地面積:558.92 m
- 保護級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編號:7-1869-5-262
- 批准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歷史沿革,建築格局,建築特點,歷史文化,文物價值,保護措施,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原名私立義林醫院。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四川自貢人李義銘兄弟集資在觀音岩荒地修建,李自任院長。
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內政部等機構及重慶市衛戍警備司令部先後徵用義林醫院辦公。
抗戰勝利後,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蒙藏委員會、內政部等機構隨國民政府返回南京,義林醫院仍為重慶市衛戍警備司令部徵用至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歸還義林醫院。
重慶解放後,李義銘將私立義林醫院捐贈給重慶市人民政府。
1950年8月,重慶市衛生局將其改組為重慶市第二人民醫院。
1961年2月,重慶市第二人民醫院經改組合併為重慶市外科醫院。
1999年,重慶市外科醫院落架大修後更名為中山醫院。
2014年,合併成為重慶市人民醫院。
2018年,重慶市人民醫院正式掛牌“中國科學院大學重慶醫院”。
建築格局
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坐北朝南偏東15度,共九層,為中西式磚木結構建築。由方亭、主樓、兩側樓及附樓組成,攢尖及歇山屋頂特具中國元素,屬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折衷主義風格。該建築面積5030.28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558.92平方米。
建築特點
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建築平面呈“山”字形,面闊35.6米,最大進深18.41米,主樓高32米,附樓高22.14米,平街一層進門是一個二層高的方形大廳,中間以兩根方柱支頂,柱頭呈上大下小的漏斗狀。大廳二層四周置迴廊,以簡潔的木質欄桿圍護。鐘樓置於門廳前端,正立面六層高,與大樓連為一體,屋頂採用四角攢尖頂。
歷史文化
- 相關人物
李義銘(1894~1956年),四川自貢人,民國九年(1920年)畢業於私立華西協合大學,是西部地區第一批學西醫的學生之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李義銘在重慶創辦民營義林醫院,隨後集資修建了一棟中西合璧式的義林醫院大樓。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戰爆發,國民政府遷都重慶,便將這幢建築征為立法院、司法院等辦公之用。
文物價值
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屬典型的中西合璧的折衷主義風格,具有較高的建築景觀價值,對於研究20世紀重慶建築的發展歷史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舊址不僅記錄了國民政府遷都重慶這段艱難的歷史,也是維護國家主權、領土完整,促進統一祖國的重要歷史文化資源,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
保護措施
1992年,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被市中區(今渝中區)人民政府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2009年12月15日,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被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重慶市文物保護單位。
2013年5月3日,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8年11月,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入選第三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項目名錄。
(一)保護範圍
東至周邊建築外牆面;南至文物本體南側道路路沿石;西至相鄰道路路沿石;北至舊址北側外牆外擴6米。
(二)建設控制地帶
東至周邊建築外牆;南至相鄰道路路沿石;西至周邊建築外牆;北至周邊建築外牆。
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位於重慶市渝中區七星崗街道中山一路。
國民政府立法院,司法院及蒙藏委員會舊址
- 交通信息
乘坐重慶市內公共運輸124路、462路、466路、476路、0492路、871路、3204路至觀音岩普瑞眼科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