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殉墓園

國殉墓園

坐落在風景秀麗的來鳳山下、波濤奔涌的疊水河畔的國殉墓園建於1954年,是全國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國民黨抗日陣亡將士陵園,整個布局仿南京中山陵,主體建築由大門、忠烈祠、烈士墓展廳、紀念塔等組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國殉墓園
  • 地理位置:騰衝
  • 景點級別:抗戰紀念陵園
  • 始建時間:1954年
簡介,歷史,

簡介

以中軸對稱的台階式布局,呈東北寬、西南窄的鐘形,寓意“木鐸警世”“警鐘長鳴”。在高約30米的小團坡頂,一圓形平台上巍然聳立著一呈方錐形的紀念塔,猶如一柄出鞘的長劍,直指雲霄。烈士墓以塔為中心呈輻射狀,按作戰序列成縱隊排列,碑上刻有烈士英名及軍銜總計3 168名。在忠烈祠的右旁,還有一個由1個主碑和19個附碑組成的盟軍碑,以告慰60年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而在這兒犧牲的19名美籍盟軍在天之靈。而與整個陵園極不協調的是,大門左則低矮的“倭冢”,裡面葬著日本148聯隊隊長藏重康美大佑、副隊長太田大尉和桑弘大尉,他們的墓冢猶如千古罪人,面對英靈長年跪拜請罪。莊嚴肅穆的墓園,記錄下了一段悲壯的,可歌可泣的抗戰歷史。
國殉墓園

歷史

二戰期間,日本法西斯發動了太平洋戰爭,占領了東南亞,由於日軍封鎖我國沿海通道,使位子滇西的滇緬公路成了英美聯軍向中國運輸戰略物資的生命線。為切斷這補給線,日軍1941年12月在緬甸登入,向中緬邊境大舉進攻。1942年3月,民國政府組織10餘萬遠征軍,經滇西進入緬甸,支援英美聯軍對日作戰,而對殘暴的侵略者,我遠征軍奮勇抗擊。1944年5月,為策應中、英、印聯軍對緬北日軍的反攻,打通中緬、中印間的陸上交通線,收復怒江以西的失地,遠征軍發起了滇西反攻戰役,以20集團軍6個師的兵力向日軍發起總攻,在美國空軍的配合下,血戰40餘天,收復騰衝。殲滅敵軍6000多人,而我遠征軍9000多官兵為國捐軀,盟軍19名官兵的英魂留在了異國的土地上。
騰衝國殉墓園是雲南省僅有的抗戰紀念陵園,它氣骨錚然,標誌著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誓死保家衛國的民族精神,體現了我抗日將士氣壯山河的民族氣節和功蓋千秋的豐功偉績。巍巍墓碑是壯士的英魂在堅守著他們用生命和熱血換取的這片和平的土地,他們仍然在靜靜地守衛著這塊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傳統的“極地第一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