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差壚,春秋中期。斂口,短頸,闊唇,底圓近平。上腹壁飾四個獸面鋪首銜環。唇口有一字,肩飾銘文十行五十二字。記國差主政時期工師鑄此器之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差壚
- 高:34.6厘米
- 時期:春秋中期。
- 外形:斂口,短頸,闊唇,底圓近平
描述,銘文釋文,相關歷史,
描述
國差壚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高34.6厘米
春秋中期。
斂口,短頸,闊唇,底圓近平。
上腹壁飾四個獸面鋪首銜環。唇口有一字,肩飾銘文十行五十二字。
記國差主政時期工師鑄此器之事。
銘文釋文
國差立事歲鹹丁亥,攻市。(借為工師。) 亻昏 ■西寶<缶詹>三秉,用實旨酉。(酒,)侯氏受福■壽,卑旨卑
氵靜 ,侯氏母。毋。□母< 爿厲 >,齊邦賓貯靜安寧,子子孫孫永□保用之。(□■為無法解讀的字)
相關歷史
記國差主政時期工師鑄此器之事 。國差,春秋齊卿國佐,又稱國武子、賓媚人,國歸父之子。公元前589年,鞍之戰後以詞說服晉國主將郤克,訂盟於袁婁。公元前573年被齊靈公殺害。
國佐的祖父是國懿仲,齊桓公姜小白就是因為有了國懿仲、高傒的擁護而在激烈的君位爭奪戰中獲勝,成功登上君位的。國佐歷齊惠公、齊頃公、齊靈公三代,一直擔任齊國的上卿。頃公七年(公元前592年),頃公侮辱晉、魯、曹、衛四國使臣,國佐嘆道:“齊國自此將有外患了!”。齊頃公十年(前589)晉、魯、曹、衛四國聯兵大舉攻伐齊國,齊大敗於鞌地(一說今濟南北馬鞍山;一說濟南華不注山)。國佐奉命出使求和,在面對晉軍主帥郤克提出的屈辱齊國的無理要求時,他不畏強暴、據理力爭,迫使晉軍與齊國簽訂了“袁婁之盟”,齊國得以轉危為安。《左傳》載:“齊、晉戰於鞍,齊國佐陳辭以拒晉師”。
後來,國佐又多次代表齊國參與會盟征戰。其位高權重終於招致齊國國君的猜疑。另外一方面,國佐敢於犯顏直諫,檢舉別人,也得罪了不少大臣。據《左傳》記載,大臣慶克與靈公母親私通,被國佐訓斥。隨後,靈公母親藉機誣告國佐參與謀反。當時,正在外用兵的國佐不得已占據谷邑舉行叛亂,並出兵殺了大臣慶克。靈公便採取緩兵之計,與國佐講和,復了國佐官職。於是國佐便離開谷邑回到都城。然而,次年(公元前573年)正月,即被靈公誘殺於宮中。罪名是:棄命、專殺、據谷邑以叛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