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大師郭文彬

國寶大師郭文彬

麵點大師郭文彬先生堪稱業內泰斗,業界素有“南羅北郭’之說,他是國內餐飲業首位國際“烹飪藝術大師”、餐飲業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十六位“國寶級烹飪大師”之一,他曾服務過的國家領導人和各國政要無數。本書在郭文彬老先生口述基礎上梳理了他從一個年幼失學的少年成長為業內翹楚的成長曆程,期望提煉出他的成功要素,以供後人借鑑。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寶大師郭文彬
  • 出版社:智慧財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 頁數:216頁
  • ISBN:9787513026543
  • 作者:楊秀麗
  • 出版日期:2014年6月22日
  • 開本:16
  • 品牌:智慧財產權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麵點大師郭文彬先生堪稱業內泰斗,業界素有“南羅北郭”之說,他是國內餐飲業首位國際“烹飪藝術大師”、餐飲業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十六位“國寶級烹飪大師”之一,他曾服務過的國家領導人和各國政要無數。楊秀麗編著的這本《國寶大師郭文彬(從失學少年到大師的成長印跡)》在郭文彬老先生口述的基礎上,梳理了他從一個年幼失學的少年成長為業內翹楚的成長曆程,期望提煉出他的成功要素,無論是對於學生還是對於行業從業人員來說都具有勵志和可供參考的價值。

作者簡介

郭文彬先生堪稱業內泰斗,業界素有“南羅北郭’之說,他是國內餐飲業首位國際“烹飪藝術大師”、餐飲業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十六位“國寶級烹飪大師”之一,他曾服務過的國家領導人和各國政要無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家國巨變 顛沛流離失學少年
生逢戰亂,流離失所
移居上海,早年喪父
寄人籬下,少年失學
第二章 投身食界 吃苦耐勞鍛鍊成長
糖果廠的全能小工
廖九記飯店中得遇被提攜之恩
維多利亞酒家內小有所成
離滬赴京,北京飯店內成名
第三章 博採眾長 技術創新海外揚名
承繼傳統,融南北,中西
勇於創新,搞發明,獲專利
收徒授業,進學佼,海外生
國際交流,楊國粹,成大師
第四章 京華名廚 躋身國寶大師行列
入選京華名廚聯誼會
名列果寶大師行列
獲選中國餐飲業功勳人物
第五章 桃李天下 教會徒弟幸福師傅
傾情授徒,不怕被“餓死”的師傅
成立工作室,走進校園和社區的大師
附一
附二
附三
後記

文摘

廖九記飯店在當時的大上海來說應該算是一個規模不大的飯店,有十多個工人。郭文彬在飯店裡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跑腿、打雜、送外賣。
廖九記飯店離郭文彬的家很遠,郭文彬自然捨不得花錢坐車,從家到飯店步行的話要走一個半小時,來回跑路太耽誤時間了,所以郭文彬只能住在飯店裡。住哪兒呢?宿舍是沒有的,床就更甭想了。那么睡在椅子上嗎?也不行,因為老闆說人睡過以後椅子上容易長臭蟲,客人來了坐在上面要是咬了屁股怎么辦?你小小的郭文彬能承擔得了責任嗎?17歲的郭文彬承擔不了,所以他只能睡在地上!
身體上的磨難其實還算不得什麼,要命的是廖九記飯店的老闆竟然是郭文彬國中同學的爸爸,換句話說就是郭文彬與這家飯店老闆的二公子是中學同學!年輕人都是好面子的,郭文彬自然也不例外。但迫於生活的無奈,自怨自艾對於郭文彬來說顯得太奢侈了,他沒有時間和條件去為自己哀傷,他能做的就是好好乾,爭取留下來,不僅能吃飽飯,而且還能補貼一下老母親和最小的弟弟。
郭文彬最初的時候每天的日子是這樣度過的:早晨起床後燒開水、洗毛巾、搞衛生,衛生搞完差不多就到了開門營業的時間了,他要負責把厚重的大門板子卸下來從前面扛到後院。白天營業的時候,除了要隨時支應老闆、大廚及各位前輩的各種使喚外,郭文彬的主要工作是要出去送外賣,為了提高效率,他學會了騎腳踏車,一手拎著四五十斤重的食盒,另一隻手扶著車把,每天郭文彬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晚上飯店打烊了,他要再上門板、搞衛生,一天結束。好在郭文彬本身就不怕吃苦,最原始的動力是我要讓別人夸、不讓別人指責。他心裡想的是我寧可不睡覺也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忙完分內的事後只要有活他都會搶著去乾。有一陣飯店裡老是飄來一陣陣臭味,大家怎么找都沒找到臭味的來源,後來還是郭文彬發現店裡通向樓上的樓梯特別窄,頂上有個狹小的夾層,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有一隻貓死在了夾層里,天長日久死貓就腐爛發臭了。夾層很小,死貓不好往外掏,郭文彬仗著年齡小,身子也輕,自告奮勇爬上去用手一點點將死貓掏乾淨。
時間長了,郭文彬慢慢摸索出幹活的規律了,怎么安排才能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他心裡有數了,這樣也就能節省出一些時間了,空下來的時間乾什麼呢?用郭文彬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也不能閒著呀,所以就去廚房幫忙,無論哪位師傅、哪個工位,只要郭文彬有空,保證隨叫隨到!勤快、眼裡有活的小夥計很快就贏得了後廚師傅的欣賞。尤其是廚師長陳榮,郭文彬的心靈手巧讓他很是喜歡。陳榮出面找老闆幫郭文彬解決了晚上睡在地上的問題,而且有時間還會教上幾手,甚至他忙的時候就會讓郭文彬炒上倆菜,所以別看郭文彬後來是以麵點揚名天下,但和其他麵點師傅不同的是,郭文彬無論是熱炒、冷拼還是宴會設計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也正是在這個時候,通過自己的表現郭文彬遇到了他後來感念一生的兩位最初的啟蒙師傅——龔福和廖忠禮。
龔福和廖忠禮二位老先生在當年的上海也算是行里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們曾在越南西貢(今天的越南胡志明市)、新加坡等國家主廚,製作的麵點有很多精妙之處,經驗豐富、技藝高超。他們二位師傅也很喜歡郭文彬,有什麼事情都願意叫上郭文彬一塊乾,到關鍵之處有時候也會指點一二,很多技術在乾的過程中郭文彬也就逐漸地掌握了。幾年後,郭文彬正式拜龔福和廖忠禮為師,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在廖九記學徒的一年多時間裡,郭文彬每月可以掙到15塊錢,當時的一般工人工資大概在四五十塊錢左右。在郭文彬的記憶里,在糖果廠和廖九記飯店學徒的兩年多算是他這輩子最苦最累的時候。這段時間裡的勞累、孤獨和寂寞是今天的年輕人無法忍受的,但郭文彬卻從來沒有想過要離開,能夠支撐下來的最大的信念就是“我要做好!”當然,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糖果廠的工作分淡旺季,一到了夏天,糖果賣不出去了,廠里就得停工,自然也就沒工錢可發,而在飯店,雖然苦、累,但每天都有活乾。在郭文彬的心裡,有活兒乾就意味著有飯吃,就意味著有希望,所以咬牙也得堅持啊!
人們常常會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這句話在郭文彬的一生中得到過無數次的驗證。在廖九記飯店幹了一年多以後,一個新的機遇擺在了郭文彬的面前。
P32-35

後記

採訪郭文彬大師的過程,毫不誇張地說是一個既輕鬆又艱難的過程。說輕鬆是因為郭大師的隨和和不設防,他雖譽滿業內,但沒有絲毫自傲可言,他透明到可以毫無保留地把研究心得和配方與同行分享,任何人求到他的門下,認識的、不認識的他都肯傾囊相授;對於我這樣的外行,無論我提在內行看來多么幼稚的問題,他都會耐心細緻地給我解釋作答,只要涉及他的麵點專業,他的話就會明顯地多起來。但同時,完成對他的採訪又是艱難的,尤其是要完成一部傳記的寫作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因為對待過往的種種努力、辛苦付出以及取得的成績,他只能做到輕描淡寫。他甚至記不清楚自己曾經獲得過哪些榮譽、有過多少項發明創造,更搞不清哪些重大的歷史時刻中曾經有過他忙碌和奉獻的身影。我常常和郭大師開玩笑說,換了別人這些經歷中值得炒作的東西太多了,而他只會說“就是工作嘛”,卻無法提供我所需要的寫作素材和細節。常常是我通過別的渠道搜尋到某個信息後回過頭來和郭大師求證,他才恍然大悟般地想起自己竟然還有過這樣的經歷。對待曾經的榮譽與輝煌,他是那么的淡然與平靜。我往往需要多方“啟發”,但更多的時候是我費盡心機也無法得到我們通常宣傳所需要的豪言壯語。常常是被我逼問急了,他會帶著一絲天真的表情一拍腦門說:“唉,我笨嘛。”這時候的郭文彬哪有大師的影子?只是一位可愛的老頭、可親的鄰家爺爺。可就是這樣的一個“笨人”,他在工作中搞過無數項技術革新,擁有三項國家發明專利。麵點界素有“南羅北郭”之說,他是毫無爭議的業內泰斗級人物。他的聰明才智都奉獻給了他的事業,他的精力都放在了工作上,而通常人們所追逐的名利在他的眼裡卻是那樣的微不足道。
戰亂年代中幼年喪父、少年失學,“國中二年級”是郭文彬大師能夠寫在簡歷中的最高學歷。郭文彬從一個國小徒能夠成長為業內翹楚,靠的是什麼呢?每每念及此處,在我的腦海中便會出現這樣一幅畫面:一株被亂石壓住的小草,為了生長,它不管上面的石塊怎么重,石塊跟石塊問的縫隙怎么窄,總要曲曲折折地、頑強不屈地挺出地面來。它的根往土裡鑽,它的芽向地面透,而阻止它的石塊最終被拋在一旁。這是怎樣的神秘力量呢?這是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這就是精神的力量!我想任何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大到國家的崛起、民族的復興需要精神的力量,小到一個人,但凡有所成就,同樣需要精神和信念的支撐。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曾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戰勝自己,需要精神的力量;面對困難,需要挺起脊樑;取得成就,更需要頭腦清醒,要知道自己到底有幾斤幾兩。從某種意義上講,精神層面的東西是一種更為強大的力量。 迫於家計,郭文彬在本該求學的年紀離開學校步人社會,成為糖果廠的一名廉價小工,但他沒有自怨自艾,即便是從打掃衛生乾起,也要掃出自己最好的狀態。做小工,他是最讓老闆省心和放心的那一個;靠著自己的勤奮努力,他得以被兩位恩師看重從而進入麵點世界;在麵點行當里,他不因循守舊,他勇於創新,發明無數。工作中,無論分內分外,他都毫無怨言;做徒弟,他敬老愛老,67歲早已成名的郭文彬拜周子傑老師傅為師,就因為當年周師傅曾經教過他拉麵的技法,飲水思源,他說做人要懂得感恩;當師傅,他讓千百年來勤行里盛行的“教會徒弟餓死師傅”在他這兒成為終結。郭大師的徒弟曾親口給我講過一個小故事,有的師傅帶徒弟,關鍵時刻就會把徒弟支走,徒弟偷藝,偷偷去數師傅拋在垃圾桶里的雞蛋殼個數,被師傅發現後,從此師傅再丟雞蛋殼就揉碎了再丟。而在郭文彬這裡,每年他會召集所有徒弟聚在一起辦學習班,有了創作心得他會毫無保留地詳細寫出來分發給各個徒弟,他徹底改變了老一代師傅們憑感覺傳授技藝的方式,每種作品從配料到配方,他毫不保留地與人分享。徒弟們要去參加比賽,他比人家本人還上心,把徒弟叫到家裡,從創意到製作,指導示範,親力親為。郭文彬不怕被徒弟們掏空,用他自己的話說是“不怕,用完了我還有”。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他不狹隘,他的不因循守舊來源於自信,當然,自信來源於實力。這樣一位國寶級的大師,在很多人忙著收徒收錢的時候,他卻走進社區為進京保姆傳授技藝。我採訪過的所有人,提到郭文彬,首先要說的就是他人好,廚德好。從匠人到大師,也許在有的人眼中只是一步之遙,但中間那一步,能跨越者卻少之又少。我以為,郭文彬用他的勤勞、睿智、務實和豁達成就大師之路的同時,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關於成功的思考。
對於郭文彬大師的採訪,是從2012年的3月份開始的,此前我與郭大師並無淵源。開始出於尊敬和禮貌我稱他為郭大師,隨著與他的接觸逐漸增多,我稱他為郭老師。雖然“老師”這個稱謂在今天被使用的範圍之廣、頻率之大已遠遠超過了它原本的含義,但於我而言,我還是願意使用它最本真的意思,即《辭海》中所說的“老師,泛指在某方面值得學習的人”。郭老師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贅述我對郭大師的稱謂之變是想說明我自己的一段心路歷程,一段對於一位老人的認識過程,更是對於成長和所謂成功的再認識過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司馬遷用這八個字讚美孔子的品德高尚和行為堪稱典範,又自言“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郭老師當然不敢與孔聖人比肩,但我對他也是“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一個個在郭文彬大師眼中平凡又普通的日日夜夜悄然從手邊溜走,他的從業生涯已走過了66個春秋。自強、自立、執著、創新讓他事業有成,不計較個人得失、常懷感恩之心、寬容和淳樸讓他收穫了普遍的尊敬。而這些,不正是我們今天的社會所急需的嗎?梳理郭大師的一生,我略顯笨拙的筆觸也許無法完全展示一位國寶級烹飪藝術大師的人生歷程,但我誠心地希望那些感動過我的事情也能感染看到這本書的每一個人。如果你是一位即將步人職場的年輕人,我由衷地希望郭文彬由一位地地道道的草根到大師的成長曆程能對你有所啟示。
對郭文彬大師的採訪歷時近一年,書中所涉及的史料和圖片除註明出處的之外,均為郭文彬大師口述和他本人提供。本書是應郭文彬大師之邀並在北京市外事學校的無私幫助下才得以結集出版的,北京市外事學校從人力、物力到採訪場地等都給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客觀地說,沒有田雅莉校長的大力支持,就不會有此書的面世。此外,任保東、萬輝、李瀟、鄧昕雯、熊斌、林靜等人也提供了很多幫助。特別鳴謝原北京市政府食品工業辦公室主任、原北京食品協會會長李士靖,作為當年的老領導,李老為本書提供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史料。同時,還要感謝中國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馮恩援先生,馮會長在百忙當中為本書傾情作序,字裡行間,飽含深情,令人動容。此外,王曦、張蕊在資料整理過程中做了很多工作,在此一併表示感謝。

序言

應原北京市食品辦公室主任李世靖老前輩之囑,為“國寶級”烹飪大師郭文彬先生專著寫序,說郭老是“國寶級烹飪大師”這句話的是十屆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同志,在全國兩千萬餐飲從業者當中,有此殊榮的可謂鳳毛麟角。
郭文彬烹飪大師是我國著名的麵點烹調高級技師。郭老是廣東人,年輕時出道在上海,長期從業於北京,餐飲業有這樣的人生成長經歷的人並不多,郭老的成功或許和這種跨越式的生活脈絡有關係吧。
要說中國當代的麵點烹飪大師不乏其人,但能與郭老的“超人之處”相比的就不多了。主要是郭老的創新精神,這個創新可不是我們對業內專業廚師常講的菜品創新範疇。郭老開始創新發展時,社會上還沒有流行這個詞呢。20世紀70年代,郭老就職於北京飯店,飯店要擴建東樓,上級領導要求“要一流水平”,郭老自己動手創新設計了我國首個完整的全套不鏽鋼廚房設備,現在說來或許比較輕鬆,要知道,四五十年前我們的廚房還處在“磚頭壘灶、青灰涮膛”的時代,連上海也沒有生產不鏽鋼廚具的廠家,照我說,郭老承擔的任務就像如今的登月工程一樣,是一般人難以勝任的。餐飲業是傳統服務業,我們看待創新,特別是看待前輩創新的成果,包括像郭老在1986年布拉格世界烹飪大賽時創造的食品雕刻“九龍慶豐收”,以及20世紀60年代困難時期研究出的“酒花發麵”等成果,都需要我們穿越時空回到歷史的原狀,才能體會到什麼是創新。
我以為創新的核心就是攻克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特別是破解那些普遍認為不可能改變的問題。創造屬於史無前例,而創新是在傳統背景下對事物進行與時俱進的改良,這種創新精神也成為我們現實中實現中國夢的核心動力。創新精神是建立在工作責任心的基礎上,踐行在不斷實踐過程中,創新過程是職業生涯歷練的過程,創新的成果是社會共享的美好境界。我們向郭老學習不僅是老人家精湛的麵點加工技藝,這方面書中多有敘述,我就不多談了,而是要學習其一生奉獻的創新精神和對職業的敬畏。
中國美食博大精深,常使國人以此為榮。日前,我有機會率團前往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展“中國美食走進聯合國”的推廣活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先生在活動開幕式發言中講到:中國美食品種之多難以計數,同一食品在不同地區、不同廚師理解下,通過細緻的調和會創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令人驚嘆不已。這是對中國美食文化的影響力、中國軟實力給予的充分肯定。美食給人帶來的不僅是食物本身美味的直接感受,美食還可以產生心靈的溝通,“才上舌尖又上心頭”就是經典描述。美食無國界,可以跨越種族、信仰、文化、自然環境的差別而產生共識,中國美食璀璨的今天,是郭老這樣的老前輩們以及他們的弟子,在不斷傳承、發展、創新中付出大量心血,在實踐過程中創造出的輝煌篇章。中國烹飪協會名譽會長、全國政協常委,80高齡的陳廣元大阿訇說:我們提念逝去的先人,是為了學習他們為社會發展而積累的寶貴人生經驗,提念前輩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我們餐飲行業的“中國夢”是希望中國美食全球共享,希望中國的飲食文化得到世界廣泛認同。通過不懈努力,我們繼承發展中國飲食文化的夢想就一定能夠實現。
隨筆
有感一代宗師——郭文彬
生於嶺南滬入行,成於京師鑄九章。
龍承豐年七級塔,妙手誠心業經常。
傳藝成文皆新貌,圖新又見弟子彰。
斯人已去思其想,國寶大師史留芳。
中國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2013年12月1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