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耐鹽鹼水稻產業聯合會,由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牽頭,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優勢企業發起成立。國家耐鹽鹼水稻產業聯合會的成立意味著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化邁出重要步伐,將有力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雙向延伸與布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耐鹽鹼水稻產業聯合會
- 成立時間:2024年4月12日
- 牽頭單位: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
- 發起單位: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及相關科研單位、優勢企業
國家耐鹽鹼水稻產業聯合會,由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牽頭,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優勢企業發起成立。國家耐鹽鹼水稻產業聯合會的成立意味著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化邁出重要步伐,將有力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雙向延伸與布局。
國家耐鹽鹼水稻產業聯合會,由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牽頭,聯合相關科研單位、優勢企業發起成立。國家耐鹽鹼水稻產業聯合會的成立意味著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產業化邁出重要步伐,將有力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雙向延伸與布局。...
第三屆中國耐鹽鹼水稻發展論壇於2023年11月17日至19日在廣東省湛江市舉行。舉辦單位 由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主辦,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華南中心與廣東海洋大學承辦。活動內容 本次大會以“發展抗鹽鹼作物、助力鄉村振興,促進鹽鹼地改良,端牢中國飯碗”為主題,就耐鹽鹼水稻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新動能...
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已分別在華南、華東、西北、東北的典型鹽鹼地生態區設立了4個區域中心。東北中心研究範圍覆蓋東北三省一區地域上所有典型鹽鹼地 生態區。活動內容 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已分別在華南、華東、西北、東北的典型鹽鹼地生態區設立了4個區域中心。其中,揭牌的東北中心研究範圍覆蓋東北三省一區...
建設模式。通過跨區域、跨領域、跨學科統籌推進和任務協同,水稻雜種優勢利用技術與農業分子生物技術、鹽鹼地改良綜合生態技術等相關領域和產業有機銜接,基礎研究、套用研究與技術創新融合,與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雜交水稻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台緊密銜接,推動資源開放共享,構建整體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
陳立雲有兩大心愿:一個是在全世界範圍內推廣套用耐鹽鹼水稻種植,持續擴大雜交水稻種植面積;二是竭力支持和幫助解決兩系雜交水稻機械化制種問題,有效降低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成本。交納特殊黨費 2020年3月2日,陳立云為支持疫情防控鬥爭、堅決打贏疫情阻擊戰,他獲得的2019年湖農業大學年度人物獎的1萬元獎金,通過人事處...
李新奇,男,漢族,於1963年4月生,湖南長沙人。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第三代雜交水稻首席科學家,第三代雜交水稻團隊負責人,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曾任聯合國糧農組織雜交水稻項目顧問、北京雜交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鄭州大學離子束生物工程實驗室特聘教授、廈門市科技...
第一屆國際海水稻論壇 2016年第一屆國際海水稻論壇在海南三亞召開,100餘人參會,以“耐鹽鹼水稻研發、育種、推廣”為主題。在袁隆平的倡議下,由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牽頭,國際水稻所等28家單位簽訂海水雜交稻戰略合作協定,共建中國海水雜交稻產業聯盟,開展耐鹽鹼水稻種質資源的鑑定、共享和育種聯合攻關等,共同...
2021年1月15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五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宣布,已在全國簽約600萬畝鹽鹼地改造項目,2021年將正式啟動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和商業化運營,擬用8至10年實現1億畝鹽鹼地改造整治目標,實現“億畝荒灘變良田”。截至2022年年底,中國耐鹽鹼水稻(俗稱“海水稻”)種植面積已突破100萬畝。
建立國家耐鹽鹼水稻區試協作組,創建了中國科協智慧農業創新聯合體,成立中國海水稻產業協同創新平台。在全國建設有6個研發中心,全球建設有14個規模化耕種管服示範基地,全國100個品種測試站、500多個品種展示,構建形成了全球化的商業育種體系。公司擁有國內外知名院士3人,國家津貼專家數名,研究生學歷以上人才占員工...
論壇以“鹽鹼地稻作改良”為主題,將圍繞“耐鹽鹼水稻”、“農業物聯網”、“土壤改良”、“植物生長調節素”等議題進行廣泛的交流和研討,探討問題土壤改良的新方向,共同推進鹽鹼地稻作改良的集成化研究和產業化推廣。旨在對海水稻研發中心2017年土壤改良新技術研究情況進行匯報,海水稻研發中心獨創的“土壤四維改良...
5月28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和袁米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啟動“中華拓荒人計畫”,在我國五大主要鹽鹼地類型和延安南泥灣次生鹽鹼與退化耕地共六地,同時進行水稻插秧“拓荒”,建立稻作改良試驗示範基地,開展耐鹽鹼水稻品種審定區域種植試驗和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產業套用示範。基本實現了“海水稻...
冷藏、製冷等涉氨經營項目,不含危險及違禁物品)及普通貨運;貨物及技術進出口(不含出版物進口);以自有資金投資(未經金融監管部門依法批准不得從事向公眾吸收存款、融資擔保、代客理財等金融服務);土地整理及修復;會務服務,展覽展示服務等。歷史沿革 2021年3月,共同組建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 心。
耐鹽鹼水稻育種技術 《耐鹽鹼水稻育種技術》是2019年10月1日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袁隆平。內容簡介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導師,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2011年獲得馬哈蒂爾科學獎。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創者和帶頭人.
2012年6月,袁隆平正式受聘為“陳游標綠色食品產業高級顧問”。 2013年1月,當選湖南省政協副主席,3月當選政協十二屆中國委員會常務委員 [58]。 2016年1月,袁隆平辭免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職務 [59]。 2018年9月13日,當選為中國發明協會“會士” [60]。 2019年7月,任袁隆平國際高端農業人才培養中心理事會主席 [61...
支持鹽鹼地、乾旱半乾旱地區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建設。2022年10月,山東農業大學劉鵬教授帶領的創新團隊鹽鹼地改良5畝示範田每畝實收測產911.9公斤。社會影響 2023年12月,我國科學家發現在鹽鹼地上能夠促進糧食增產的關鍵基因,入選2023年度國內十大科技新聞 。
龍稻124是由黑龍江省農業科學院耕作栽培研究所以公認的耐鹽鹼較強的水稻品種龍稻5號為母本、豐矮占1號為父本雜交,以龍稻5號為輪迴親本連續回交3代後,採用系譜法選育出的水稻品種。龍稻124是普通粳稻。在適應區出苗至成熟生育日數143天左右,需≥10℃活動積溫2700℃左右。該品種主莖13片葉,長粒型,株高99.3...
3. 創新思維搭建一批科技平台:作為骨幹策劃和籌建國家863計畫雜交水稻與轉基因植物海南研發基地,牽頭創建三亞市南繁科學技術研究院、三亞黨政網路信息中心等,牽頭策劃首屆中國博鰲農業科技創新論壇、海南三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三亞遙感信息產業園、瓊州學院大學科技園等。4. 主動提出一大批重點建議:提出各類建議報告80餘...
回國後及時引進專門人才組建了研究團隊,作為常務副站長和學科帶頭人帶領研究團隊於2003年在吉林省大安市典型蘇打鹽鹼地代表區域規劃並創建了“大安鹼地生態試驗站”。2007年又與吉林省生態產業發展協會成功申請了“吉林省鹼地生態經濟工程實驗室”。主持和參加了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課題和科技部“草地973”項目等多...
2018年5月28日,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青島城陽啟動“中華拓荒人計畫”,在我國五大主要鹽鹼地類型和延安南泥灣次生鹽鹼與退化耕地共六地,同時進行水稻插秧“拓荒”,建立稻作改良試驗示範基地,開展耐鹽鹼水稻品種審定區域種植試驗和鹽鹼地稻作改良技術產業套用示範。袁隆平院士也亮相青島,並親手篩選秧苗。2019年12月8日第...
2022年5月18日上午,在興安盟袁隆平院士工作站水稻科研基地舉辦的“袁夢興安·稻香未來”袁隆平院士蠟像揭幕暨國家耐鹽鹼水稻技術創新中心興安盟分中心揭牌儀式上,袁隆平之子袁定陽繼2021年發布“袁夢計畫”2.0版後,再次宣布啟動“袁夢計畫”3.0版,將助推興安盟在推進高端水稻研發平台建設和延伸稻米產業鏈上再上新台階。
2019年12月16日,入選“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隆平高科185個品種獲國家審定,高檔優質、高抗豐產表現突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公告第360號》,隆平高科及下屬子公司自主培育或與他方共同培育的總計185個品種獲得國家審定通過,其中水稻新品種132個,玉米新品種52個,棉花新品種1個。得益於...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530053重點項目半野生棉對新疆次生鹽鹼的應答機制及套用合作單位負責人,165萬元(2016.01-2020.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1371666項目棉籽油脂合成與調節關鍵基因的表達分析與功能驗證。主持人,80萬元(2014.01- 2017.12)國家重大專項項目201xZX08005-004-008子課題轉耐旱、耐鹽鹼、抗病、耐瘠薄等轉...
通過普通野生稻中篩選抗遺傳資源(包括非生物脅迫和生物脅迫抗性),通過圖位克隆、關聯分析(GWAS)或eQTL mapping方法對抗性基因進行定位克隆,並對抗性基因的分子遺傳及生化機制進行研究;同時,套用抗性基因培育抗性水稻品種。目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耐冷、耐旱、耐鹽鹼、細菌性條斑病抗性等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科研...
5、“抗蟲轉基因小麥”2000年9月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第二主研人。6、國家轉基因植物研究與產業化專項課題 “抗蚜蟲轉基因小麥與田間實驗” 2002年11月2日通過了科技廳組織專家組進行的項目驗收。第三主研人。7、“P5Cs基因高效表達提高轉基因水稻抗旱耐鹽鹼能力”2000年12月通過省級鑑定,達國際先 進水平。第三...
2021年4月13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吉林大安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入選“全國工人先鋒號”擬表 彰集體。2021年4月27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吉林大安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榮獲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2021年9月,入選2021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範項目名單。2022年5...
1、創辦了“全國水稻新品種展示試驗”、“海南(國家)瓜菜新品種試驗”,現已成為水稻、瓜菜行業品牌,獲得社會各界好評。2、創辦期刊《農業科技服務110》,年發放12000份。3、承擔三亞市農業科技服務110指揮中心的工作,年為農戶提供信息服務50多萬條。4、年舉辦各類農業科技培訓20餘次,積極配合省市有關主管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