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玉米改良中心

為了加強我國種子工程建設,增強我國種業的創新能力,發展民族種子產業,促進農業的持續發展,農業部1998年正式批准以中國農業大學為依託單位建立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堅持以發展玉米科技,服務“三農”,提高我國種業的國際競爭力為大目標,圍繞育種資源的改良與創新、基因工程技術與套用、分子標記技術與套用、玉米基因組學和新品種選育與利用五個方向開展研究。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已經形成了梯隊合理、各有所長的高水平科研團隊。現有固定人員21人,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4人,“萬人計畫”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入選國家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2人,農業部產業體系專家3人,新世紀優秀人才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1個。固定人員中包括教授13人、副教授5人、講師1人,助理研究員1人、專職管理人員1人。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自組建以來,已經在遺傳材料的創製,大規模重要農藝性狀的基因/QTL定位,功能基因的克隆和利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創製了玉米轉基因抗蟲和抗旱新材料,建立了玉米轉基因、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和雙單倍體育種(DH)等技術體系,對提升我國的玉米研究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截止2015年,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已經完成國家各類科研項目131項,現承擔國家各類科研項目21項及企業委託項目23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文301篇,其中SCI刊源的論文159篇。近年來,連續在國際頂尖刊物Nature Genetics、PNAS發表文章,備受國際同行矚目。培育通過省級以上審定的玉米新品種55個,其中國家審定品種17個。獲得新品種保護29項。申請專利39項,獲得授權專利29項。培育的農大系列玉米新品種在全國玉米產區推廣,其中農大108連續三年(2001-2003)的推廣面積居全國第一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育成抗多種病害、高配合力自交系綜3、綜31、P138、178等,其中綜3及綜31選育獲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高油玉米種質創新獲200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通過玉米重要營養品質優良基因發掘與分子育種,育成中農大甜413、中農大414、中農大甜419等品種,該成果獲2016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根據農業部農技推廣中心不完全統計,1998-2015年,農大系列玉米新品種在全國的累計推廣面積達到3.57億畝,增產玉米142.8億公斤,新增效益228.4億元。
國家玉米改良中心作為中國作物學會玉米專業委員會的掛靠單位,自1998年以來,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共組織11次全國性的大型玉米學術交流活動。為了充分發揮國家玉米中心的科技優勢,提高我國玉米種業的競爭力,國家玉米改良中心與國內大型種子公司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共同開發中心的玉米新品種。十幾年來,在農業部和中國農業大學的正確領導下,在戴景瑞院士的帶領下,經中心全體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國家玉米改良中心在玉米遺傳改良科學研究,主持全國玉米育種聯合攻關,培養玉米遺傳育種人才,組織國內育種材料交換,參與玉米科研國際合作和組織國內玉米學術交流等方面取得了富有成效的進展,為推動我國玉米改良事業的發展發揮了國家隊的作用,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