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當前中國文化戰略發展的幾個問題、文化產業的戰略價值、構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低碳模式、文化“走出去”戰略的轉型、文化民權、文化產業正義、中華文明的現代化與兩岸文化產業合作發展、科學技術發展與文化產業管理制度建構、我國文化產業戰略力量的發展方向、改革開放30年我國文化產業政策與管理評估及其重要啟示等十多個方面對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戰略問題進行了研究。
基本介紹
- 外文名:National Cultural Governance: Theory on Cultural Industries Development Strategy in China
- 書名:國家文化治理: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戰略論
- 作者:胡惠林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177頁
- 開本:16
- 品牌: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811062X, 9787208110625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當前中國文化戰略發展的幾個問題
(一)文化戰略發展的基本戰略關係
(二)中國文化戰略的世界關係
(三)中國文化產業的立場
(四)中國文化戰略的能力建設
(五)中國文化戰略的核心價值觀
二、文化產業的戰略價值
(一)文化產業的界定方式:文化界定
(二)文化產業是人的一切社會文化關係的總和
(三)文化產業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制度和國家戰略
三、構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低碳模式
(一)以文化產業層級分工體系,明確文化產業發展的目標定位和戰略選擇
(二)積極發展低碳文化產業,建構資源成長型和環境健康型的文化產業發展兩型模式
(三)創新資源使用文化,建立文化資源消費補償機制
(四)建立以普惠性為主,以定向性為輔的文化產業政策體系
四、文化“走出去”戰略的轉型
(一)建立文化產業發展國際化戰略的整體性思考
(二)文化制度和標準國際化,是“走出去”戰略的核心
(三)以文明轉型實現文化“走出去”戰略轉型
五、文化民權:國家文化軟實力建構的戰略性基礎
(一)以普通民眾生活為基礎塑造國家文化形象
(二)提高普通民眾有吸引力的精神生活方式
(三)建立以文化民權為價值取向的國家文化軟實力觀
(四)實現民眾思維的主體性建構
六、文化產業正義:文化產業發展的歷史地理學問題
(一)文化產業:建構還是解構歷史?
(二)文化產業:消費歷史還是生產歷史?
(三)文化產業:地理符號建構與文化習性遷移
(四)文化產業:改變和再造景觀與文化認同
(五)文化產業規劃:新人文生態環境締造與誤區
(六)“三跨”戰略:中國文化產業的歷史地理學革命
七、再論文化產業正義:文化產業權力與權利
(一)文化產業權力與權利:自生成、被賦予與人的本質力量的對象化
(二)文化產業權力與權利:非均衡與反權力
(三)文化產業權力與權利:公權、私權的博弈與文化產業分配正義
(四)文化產業權力與權利:權力均衡與再生產——國家文化安全及其獲得
八、三論文化產業正義:文化產業的公其責任
(一)文化產業公共責任的起源
(二)文化產業公共責任與人的文化安全
(三)文化產業公共責任普世性與差異性
(四)文化產業公共責任的三維空間
九、中華文明的現代化與兩岸文化產業合作發展
(一)文明進程中的中華文明的現代化
(二)中華文明現代化的兩岸共同責任
(三)中華文明可持續發展與兩岸文化產業合作
十、科學技術發展與文化產業管理制度建構
(一)科學技術發展與文化產業管理制度建構間的和諧關係
(二)技術反文化特性與文化產業管理制度建構的“時間差”
(三)科學技術發展與文化產業管理制度建構規律
(四)技術導向的文化產業預警制度訴求
(五)結語
十一、我國文化產業戰略力量的發展方向
(一)三位一體、三者並舉的文化產業創新體系和發展模式
(二)文化產業城市層級分工體系新制度形態
(三)無障礙流通、全流域開放的文化市場體系
(四)建構國家文化產業與社會文化產業共同體
十二、改革開放30年我國文化產業政策與管理評估及其重要啟示
(一)改革開放30年我國文化產業政策與管理績效評估
(二)改革開放30年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啟示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