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6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由河南省科技廳主管,依託河南農業大學組建,2000年通過驗收並正式命名。

基本介紹

中心簡介,機構設定,科研成果,交流合作,專家風采,

中心簡介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1 9 9 6 年經國家科技部批准, 依託河南農業大學組建,其成員單位為河南省農科院和河南工業大學。2 0 0 0 年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命名掛牌。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心現有專兼職研究人員67名,其中,高級職稱37人,具有博士學歷的25人,博士生導師8人,客座研究人員12人,工程化開發人員19人。中心設有小麥生理生態、遺傳育種、生育調空與生物技術等研究室和品質分析實驗室等,組建有“河南國家小麥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優質小麥加工實驗基地”、“農業智慧型化研究所”的等下屬企業和20餘個試驗基地。

機構設定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下設科學研究部、開發經營部、辦公室以及小麥生理生態、小麥生育調控與生物技術、小麥遺傳育種等研究室和品種分析實驗室, 並建有河南國家小麥工程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優質小麥實驗加工基地、農業智慧型化研究所等下屬企業和2 0 余個試驗站和示範基地。

科研成果

近年來,中心先後主持承擔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重大專項、十一五”科技支撐計畫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轉基因植物研究與產業化專項、國家農業成果轉化資金及省部級科研項目80餘項,科研總經費突破7500萬元,取得科研成果20餘項;獲國家發明專利10餘項;發表論文670餘篇,出版學樣專著20多;在GENBANK登入新基因30多個,並獲轉基因抗穗發芽和抗白粉病小麥新品系8個;培育小麥新品10多個;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研究生120餘名。中心主持的“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在2006年創造了小麥平均畝產717.2公斤和小麥、夏玉米兩熟畝產超噸半糧(1628.3公斤)的超高紀錄,1100萬畝項目區小麥單產較前三年平均增產20%以上,3年累計增產糧食338萬噸,為小麥持續增產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以工程化研究和產業化開發為重點工作。始終堅持以行業發展為目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 以深化改革為動力, 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 先後主持承擔“ 九五”、“ 十五”、“ 十一五” 國家科技攻關重大項目, 國家“ 8 6 3 ”、國家9 4 8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轉基因專項等國家和省級科研項目8 0 多項; 獲得國家和省級科技成果3 0 餘項, 國家發明專利1 2 項; 在G E N B A N K 中登錄一批具有智慧財產權小麥新基因, 發表學術論文6 7 0 余篇, 出版學術專著2 5 部; 培育出小麥新品種1 4 個, 研製開發出小麥專用粉、優質掛麵、緩釋肥、土壤養分速測儀等科技新產品1 0 個系列、3 0 多個品種, 在全國建立了穩定的銷售網路。培養博士後、博士、碩士1 2 0 余名, 為基地培養了一大批小麥技術骨幹人才。

交流合作

近年來, 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對外開放與學術交流。成功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十餘次, 與美國C h i c a g o 大學、C a l i f o r n i a 大學、康奈爾大學、智利南方大學、澳大利亞A d e l a i d e 大學等2 0 多個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關係。中心將按照國家科技部“ 四個一流”、“ 三個良性循環” 的發展目標, 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 加強國際、國內的合作研究與學術交流。繼續努力, 加速小麥中心的建設和發展, 為中國小麥產業的健康發展和國家糧食安全做出更大的貢獻。

專家風采

胡廷積,河南農業大學教授,農業經濟學家、小麥栽培專家,河南現代小麥栽培學科主要奠基人,河南農業科研與生產領域優秀領導人.1931年1月3日出生於廣東省開平市.1950—1953年就讀於中山大學農學院,1954年畢業於華中農業大學農經系.曾先後擔任河南農業大學小麥研究室主任、農經教研室主任、河南省小麥高產、穩產、優質、底成本研究推廣協作組組長、國家農業部科技委員會委員、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主任.1983年起擔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河南省政協副主席等職.系河南省第五屆至第九屆人大代表,河南省第八屆政協委員.現任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郭天財,男, 1953 年 6 月出生於河南省濟源市,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省管優秀專家。現任河南農業大學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國家重點學科小麥栽培生理方向學術帶頭人、中共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書記,中心副主任,兼任農業部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中國北方小麥栽培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作物學會理事、河南省作物學會副理事長、河南省小麥研究會副理事長、河南省優質小麥專家指導組副組長、《麥類作物學報》編委會副主任、中國作物學會小麥栽培學組第一副組長、河南省種子協會常務理事、中國作物學會小麥產業化委員會委員、河南省小麥良種補貼專家督導組副組長、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智力引進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科協六屆委員會委員、國家糧食與食品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家小麥改良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等職。
尹鈞, 博士,河南省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1957年10月生,山西運城市人,中共黨員; 1982年1月山西農業大學畢業獲學士學位, 1984年12月獲碩士學位, 1999年南京農業大學獲博士學位; 1985年山西農業大學任教, 1986年晉升講師, 1991年越級晉升為教授, 1995年任山西農業大學農學系主任,山西省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 1991~1994年先後在英國 Wales 大學和澳大利亞 Adelaide 大學留學; 1994年任碩士生導師, 1998年任博士生導師。 2000年到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作,任中心常務副主任,河南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兼任河南省學位委員會委員、中國北方小麥栽培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作物學會分子育種分會理事、河南省作物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小麥專家組成員;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優秀專家、山西省優秀教師、河南省勞動模範和鄭州市勞動模範等。
王晨陽,男, 1964 年 5 月生,河南省方城縣人,博士 、 研究員,小麥中心副主任。國家重點學科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 “555 人才工程 ” 第三層次培養對象,中國北方小麥栽培研究會理事。曾先後參加或主持完成國家及省級重大科技攻關項目 20 餘項,獲河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6 項,河南省星火二等獎 1 項,三等獎 1 項,鑑定科技成果 2 項;出版科技專著 8 部;在 CN 刊物上發表論文 88 篇。 2002 年被河南省人事廳、河南省科技廳聯合授予“河南省實施國家重中之重農業科技攻關項目先進工作者”, 2004 年獲河南省教育廳“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目前承擔的科研項目主要有國家科技部 “ 糧食豐產工程 ” 子專題、國家星火計畫及河南省重大、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等 8 項。
范濂( 1919 —— )雲南巍山縣人,著名小麥育種專家。 1944 年浙江大學研究生畢業1949 年獲美國阿華州大學碩士學位。 1972 年開始雜交小麥研究,發表論文 20 余篇。 1982 年與北京農大 蔡旭 教授共同發起全國小麥雜優利用研究協作攻關。 1988 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研究生導師1990 年受國家教委表彰 1992 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先後擔任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河南農業大學教授,八界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農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省農學會會長等職。
李永春,男,1971年4月生,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1994 年 7 月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獲學士學位,1999 年畢業於山西農業大學獲碩士學位,2002 年畢業於浙江大學遺傳育種專業獲博士學位。2005年3月調入河南農業大學/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作。先後主持參加了國家 863 項目、國家科技部轉基因植物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河南省科技攻關重點項目等多項科研工作。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鑑定科研成果3項,獲河南省教育系統科技成果一等獎2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