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寶藏》是央視綜藝頻道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獨家授權同名書籍,中信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家寶藏
- 作者:於蕾,呂逸濤
- ISBN:9787508688008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信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8-1-1
頁數:504
定價:88
裝幀:平裝
ISBN:9787508688008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目錄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將華夏山河的宏偉囊括於畫卷中,以巔峰水準的藝術作品訴說了對宏偉、壯麗、家國天下的情懷與眷戀;
各種釉彩大瓶是對中國陶瓷工藝技術的提煉與整合,充分表達了古代中國綜合實力最輝煌的時刻,表達了我們在數千年文化積澱下對自身物質文明的自信;
石鼓承載著自先秦時期所奠定的文化內涵:剛健、秩序、進取,用最早的石刻文字記錄著我們文明的博大。
第一章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卷——綠水青山005
第二章 各種釉彩大瓶——國之瑰寶023
第三章 石鼓——中華文脈039
第二篇 荊楚文化的寶庫——湖北省博物館
越王勾踐劍,是古代君子劍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
雲夢睡虎地秦簡中記載的大秦律令,具有古代中國高度的契約精神,成為那個時代大一統國家治理的基石;
曾侯乙編鐘歷經兩千多年,其代表了周代禮樂制度,也一直影響至今。
開篇詞:集荊楚文化之大成058
第四章 越王勾踐劍——中國劍魂061
第五章 雲夢睡虎地秦簡——律法初心077
第六章 曾侯乙編鐘——華夏正音095
第三篇 華夏上古文明開源之地——河南博物院
婦好尊,讓婦好這位傑出女性從甲骨文的文字世界走向今人的視野,成為第一位有史可稽的古代女英雄,散發出雄健有力的華夏英姿;
賈湖骨笛是先人在八千餘年前創造的具有完整七聲音階的可吹奏樂器,它是華夏民族開拓音樂精神世界的真實見證;
雲紋銅禁,失蠟法製造工藝繁複精湛,是古代中國人酒文化中自我約束、酒以成禮的一件證物,引發後人深思警醒。
開篇詞:歲月才是真正的王者114
第七章 婦好鴞尊——華夏英姿117
第八章 賈湖骨笛——華夏初音129
第九章 雲紋銅禁——強國智造145
第四篇 古都明珠華夏寶藏——陝西歷史博物館
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和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從不同的方面再現了海納百川、開放自信的盛唐氣象,一方面是皇家生活的高貴雍容,一方面則是唐朝面向世界、萬國來朝的場景再現;
杜虎符則承載了秦人和當時華夏文明獨步天下的軍事智慧和縝密周詳的國家動員機制,它們鑄造了秦漢時期華夏文明陽剛威武、厚重深沉的民族品格,預示了一個偉大民族的昭昭天命。
開篇詞:跨越百萬年的文物寶庫162
第十章 葡萄花鳥紋銀香囊——絲路芬芳165
第十一章 杜虎符——安國之信177
第十二章 懿德太子墓壁畫《闕樓儀仗圖》——盛世威儀193
第五篇 新中國的第一座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融合了我國古代文學史和繪畫史上兩位巨匠曹植和顧愷之的藝術精華;
銅鎏金木芯馬鐙是中國軍事技術改革對世界文明的重要貢獻;唐摹《萬歲通天帖》(《王羲之一門書翰》卷)上承魏晉書法精華,下啟唐
宋書法高峰,承載著華夏文明“周雖舊邦,其命維新”的堅韌和雋永。
開篇詞:金戈鐵馬狼煙烽火,多元文化熔鑄傳承214
第十三章 宋人摹顧愷之《洛神賦圖》——妙筆丹青217
第十四章 銅鎏金木芯馬鐙——絲路傳奇233
第十五章 《萬歲通天帖》卷——筆墨乾坤249
第六篇 湖湘文明的寶庫——湖南省博物館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使我們感受到唐朝人熱愛和享受生活的情趣,他們對人生的態度開始釋然;
辛追墓T形帛畫中的辛追,給我們留下了一幅西漢人的精神世界圖像,讓我們能了解華夏民族天人合一的思想源泉。從這時起,我們的民族開始走出鬼神的束縛,擁抱自然;
皿方出生於一個崇敬祖先和鬼神的時代,體現了我們民族崇祖、敬畏自然的信仰。
開篇詞:見證華夏文明多源頭格局268
第十六章 長沙窯青釉褐彩詩文執壺——中國製造271
第十七章 辛追墓T形帛畫——瑰麗夢想287
第十八章 皿方罍——上古血脈303
第七篇 包羅中國古代藝術萬象——上海博物館
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是中國絲織工藝中頂級的最奇妙的傳世作品,顯示了宋代藝術文化開出的新境界;
大克鼎是西周青銅文明與禮樂文化的代表,鼎上的銘文,體現出敬天法祖、自強不息的意識和觀念。
開篇詞:中國文物界的半壁江山322
第十九章 商鞅方升——強國之器325
第二十章 朱克柔緙絲蓮塘乳鴨圖——錦繡中華341
第二十一章 大克鼎——華夏正禮357
第八篇 傳頌萬年越地長歌——浙江省博物館
寧波萬工轎是晚清到民國時期中國工匠的輝煌作品,花轎上250個人物給我們留下豐富的文化想像;
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是一把注入了工匠精神的樂器,也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國哲學思想的最好體現;
良渚玉琮力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刻於其上的神人獸面紋,顯示了那個時代的高超技藝。
開篇詞:奏響萬年越地長歌378
第二十二章 寧波萬工轎——惠世天工381
第二十三章 落霞式“彩鳳鳴岐”七弦琴——高山流水395
第二十四章 玉琮——玉魂國魄409
第九篇 華夏文化之朔的寶殿——南京博物院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所反映的是中國陶瓷和建築工藝的完美結合。世界各國的人們通過海上絲綢之路來到中國,見證了這座恢宏的中國琉璃塔,並一度將它視作中國的象徵;
《坤輿萬國全圖》是早期中國和現代西方科技碰撞的結果。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和中國士大夫互相影響,地圖拓寬了中國人看世界的眼界,而中國文化也通過利瑪竇更為西方所了解;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給我們帶來的是魏晉風流的氣質:尊崇自然,追求個性。他們也成了歷代中國文人志士的典範。
開篇詞:“四海歸順,萬國來朝”的文化見證者426
第二十五章 大報恩寺琉璃塔拱門——大國匠心429
第二十六章 《坤輿萬國全圖》——海國圖景445
第二十七章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先賢懿德459
特輯 國家寶藏之特展單元477
參考文獻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