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技術國際研發中心

 

總體工作進展:

  首先,拓展合作範圍和渠道,擴大了國際影響力。在繼續鞏固與歐盟、美、日、義大利、韓國、加拿大、法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泰國、越南、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係的基礎上,新開展了與比利時、荷蘭、芬蘭、瑞典、俄羅斯、西班牙、古巴、巴西、智利、羅馬尼亞、象牙海岸、南非、阿曼、巴基斯坦、緬甸等歐洲、中南美和亞非地區國家的合作與交流,新簽或續簽了32項所級合作協定。科技合作與交流趨向實質性,既有技術引進和轉化,也有技術和設備輸出。

  

 

  中心還嘗試通過主辦/協辦品牌國際會議,提高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   

在國家科技發展、學科領域建設中的作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技術國際研發中心
  • 主管部門: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研究方向,發展歷史,科研條件,科研成就,人才培養,

研究方向

建設成為真正的國家級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科學技術國際合作平台,促進國內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術的合作,推動我國可再生能源與新能源科學技術的整體發展。 

發展歷史

2007年12月,廣州能源所正式獲批建設“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技術國際研發中心”,是科技部和國家外國專家局首批授牌的33家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之一。國際聯合研究中心旨在通過國際科技合作吸引海外人才,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利用外國科研資源,集中各國資金推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研究進展,開展實質性國際交流與合作。立足亞洲,鞏固與歐洲的合作,開拓與南美和非洲的合作,積極開展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技術輸出及合作交流。中心自2007年底成立運行後,積極開拓對外合作渠道、創新合作方式,在國際科技合作及人才引進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科研條件

國家可再生能源綜合技術國際研發中心的依託單位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作為我國從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領域綜合研究與開發的重要國立研究機構,在國際上也享有較高知名度,與國際上許多知名科研機構、大學和大企業保持著緊密的關係,逐漸成為國外來訪人員參觀考察的必選地之一。廣州乃中國面向南亞和東南亞的門戶,廣州能源所充分發揮了其橋頭堡優勢,積極開展與東南亞國家重要科研機構、大學間的合作,整合這一地區的多樣性資源,切實開展國際區域性科技合作,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中心已逐漸成為本地區的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的核心。

科研成就

發揮合作平台作用,積極承擔項目,注重成果培育。2008-2015年,承擔各類國際科技合作項目86項,總經費達5194.52萬元。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生物質能、太陽能、海洋能、天然氣水合物、低碳能源戰略等領域產生了一批高水平的技術成果,如中瑞合作背景下完成的“生物質全成分製取航空燃料示範系統”項目集成與整合建立的千噸級生物質製備航空燃料的示範工程,是國際上第一條生物質全成分利用生產航空燃料的生產線。生產的油品經第三方機構檢驗,其質量達到國際生物航空燃油ASTM7566標準,顯著提高了我國在生物質能源高品質利用方面的國際影響力。中心還積極走出去,如援助巴基斯坦旁遮省建設100kW生物質氣化發電示範工程,培養巴方研究及工程人員。項目建成投產後對於加強我國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技術與裝備向開發中國家輸出都將產生積極影響。

人才培養

 吸引和培養國際合作人才。通過中科院引才計畫引進海外留學人才6人,中科院“國際創新團隊”1個。聘請海外客座研究員7人,與所進行合作的海外高級研究人員30餘人。另外,通過中科院“外國專家特聘研究員”、“外籍青年科學家計畫”等人才項目成功引進專家7人次;通過國家外國專家局、廣東省外國專家局“高端外國專家項目” 成功引進專家7人次。接待國外來訪人數達1363人次,派出到韓國、泰國、日本、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和地區共490人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