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作認為,現代社會的罪惡根源不在於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而在於國家本身,為使人民民眾獲得解放,就必須通過全民暴動的社會革命,摧毀一切國家,消滅一切權威,建立個人絕對自由、各階級完全平等的無政府狀態的社會。巴枯寧在書中極力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他認為,即使是革命專制,也是奴役人民的政治制度。他還惡意攻擊馬克思的革命實踐活動,污衊德國社會民主黨;鼓吹泛斯拉夫主義,為沙皇俄國的擴張侵略政策辯護。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1848—1849年歐洲革命時期,巴枯寧投機革命,曾參加捷克的布拉格和德國的德勒斯登起義。起義失敗後被捕,由於貪生怕死,向沙皇呈獻了《懺悔書》,成為可恥的叛徒。1865—1866年,他建立陰謀組織——國際兄弟聯盟,1868年7月,混進第一國際日內瓦支部;同年10月,又搞了一個半秘密半公開的組織——社會主義民主同盟,在第一國際內部進行陰謀分裂活動,妄圖篡奪第一國際的領導權。
馬克思、
恩格斯對巴枯寧無政府主義者進行了長期的鬥爭。巴黎公社以後,鬥爭特別激烈,在1871年9月第一國際倫敦代表會議和1872年9月海牙代表大會上,馬克思、恩格斯親自領導國際無產階級革命派,揭露和批判了巴枯寧主義者的反動謬論和陰謀活動,並在海牙代表大會上把巴枯寧及其死黨開除出第一國際,沉重地打擊了巴枯寧分子,捍衛了無產階級革命路線。
巴枯寧不甘失敗。1873年又寫了《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
作品思想
作者認為,國家意味著統治,而任何統治都表現為剝削;現代社會的罪惡根源不在於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而在於國家本身,只有國家才能迫使千百萬人民民眾遭受資本的剝削。人類的理想社會是個人絕對自由、各階級完全平等的無政府狀態的社會,為了使千百萬人民民眾獲得解放,就必須通過“社會革命”摧毀一切國家,消滅這一萬惡之源。
巴枯寧在這本書中,瘋狂地攻擊馬克思主義關於國家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他認為,國家就意味著統治,而任何統治都表現為剝削;現代社會的罪惡根源不在於資本主義僱傭勞動制度,而在於國家本身,只有國家才能迫使幾百萬人民民眾遭受資本家的剝削。無產階級專政同國家一樣,也是奴役人民的政治制度,全部差別僅僅是表面上的。“它們都是反動的:兩者的直接目的和不可避免的結果都是鞏固進行管理的少數人的政治和經濟奴役。”巴枯寧認為,人類的理想社會是個人絕對自由、各階級完全平等的無政府狀態的社會,為了使千百萬人民民眾獲得解放,就必須通過“社會革命”摧毀一切國家,消滅這萬惡之源。巴枯寧從反動的無政府主義觀點出發,對馬克思和德國社會民主黨爭取無產階級解放的革命實踐活動進行了誹謗性的攻擊。他誣衊馬克思是唯心主義者,在理論上是“學理主義者”,在實踐上“是始終不渝的、不可救藥的幻想家”,誣衊馬克思在第一國際的革命實踐活動是為了要在國際中建立他自己的專政,實現個人獨裁。他認為馬克思同俾斯麥、拉薩爾一樣,都是“國家主義者”。他攻擊德國社會民主黨是大日爾曼主義者,按照方向,目的和手段來說,它是純粹資產階級的,殘害斯拉夫人的政黨,是斯拉夫人民天然的敵人,分裂國際的罪魁禍首,企圖把泛日爾曼主義的綱領強加於國際,建立泛日爾曼聯邦。巴枯寧在該書中還大肆宣揚泛斯拉夫主義,極力為沙皇俄國的侵略擴張出謀劃策。
作品影響
該書發表後,很快被許多無政府主義團體奉為綱領性的著作。
馬克思為了反擊巴枯寧的挑戰,寫了《巴枯寧: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一書摘要》,深刻批判了巴枯寧無政府主義的反動觀點。
作者簡介
巴枯寧(1814—1876),俄國無政府主義者。貴族家庭出身。1829年入彼得堡炮兵學校。從1840年秋起遊歷西歐,結識魏特林、卡貝、列魯、布朗、蒲魯東等。1847年在巴黎發表演說,抨擊沙皇專制制度。1848—1849年參加布拉格起義和德勒斯登起義,後被捕。1851年引渡回俄國。關押期間兩度向沙皇懺悔,被減刑流放西伯利亞。1861年逃往英國,參加赫爾岑創辦的《鐘聲報》。與拉甫羅夫、特卡喬夫被稱為70年代民粹派的三大理論家。1864年到義大利,鼓吹極端的個人主義和階級平等,主張消滅國家。次年加入第一國際。1872年被第一國際開除。組織無政府主義者國際,公開與第一國際對抗。著有《上帝和國家》、《社會革命》、《國家制度和無政府狀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