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移民與地方社會:河湟漢族研究》是2015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健勝,郭鳳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家、移民與地方社會:河湟漢族研究
- 作者:李健勝,郭鳳霞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4689
《國家、移民與地方社會:河湟漢族研究》是2015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健勝,郭鳳霞。
《國家、移民與地方社會:河湟漢族研究》是2015年3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健勝,郭鳳霞。內容簡介 本書利用國家與社會關係的理論分析框架,結合“內地化”的分析工具,對漢族移民與河湟地區的人文生態變遷、漢族移民人口...
一、漢族移民與河湟地區的人文生態變遷 二、河湟地區的儒學教育 三、儒學對河湟古代風俗的影響 第三章 儒學在川西、滇西北地區的傳播與影響 一、“改土歸流”與西南邊地的人文生態變遷 二、川西藏區的儒學教育及其影響 三、滇西北地區的儒學教育及其影響 第四章 儒學與青藏地區各民族文化 一、儒學與羌族文化 二、...
第三節 早期移民與河湟地區彩陶的生成與發展 第四節 河湟地區冶銅業的起源與發展 第五節 河湟地區早期商業的發展 第二章 河湟地區的民族文化 第一節 “大禹出於西羌”辨 第二節 河湟洮岷地區青銅文化的族別問題 第三節 國家視野中的河湟漢族 第四節 藏傳佛教對清代河湟洮岷地區漢人社會的影響 第五節 “土人...
民國時期河湟地區人地關係問題研究——以20世紀30-40年代為中心 第三輯 歷史地理 青海省的史地 青海農田水利調查概況 青海西寧出土的波斯薩珊朝銀幣 西平郡與鄯州 古青海路考 青海平安縣出土東漢畫像磚圖像考 西漢時期湟中地區的交通 西北黃河古渡考(一)古玉石之路與絲綢之路青海道 吐谷渾與崑崙玉 漢族移民與河湟...
漢族移民與河湟地區的人文生態變遷 第二編 政治與經濟 明代“西番諸衛”與河湟洮岷邊地社會 明代營邊方略與河湟地區城鎮體系的形成 清代青海東部地區的行政變革與地方民族社會 民國時期河湟回藏貿易集市 清代及民國時期丹噶爾民族貿易與地方經濟社會 第三編 文化與宗教 河湟文化圈的形成歷史與特徵 清朝時期儒學在青海...
主糧政策調整與環境變遷研究 ——以中國南方桄榔類物種盛衰為例 我國楠木資源告罄的社會原因探析 英蘇村百年環境史簡述 ——兼談新疆沙漠綠洲環境史研究 漢族移民與明清民國時期河湟地區的人文環境變遷 環境、信仰與變遷:環境人類學視域下的新坪藏族 苯教山神信仰考察 論清末、民國年間雲南血吸蟲病流行及歷史敘事 民國時期...
其發展淵源有:一是來自於江南的漢族移民及文人。因此,青海漢族民間“小調”就有了江南民歌細膩、典雅、委婉、流暢的一面,如《茉莉花》《繡荷包》《放風箏》《尕老漢》《搬船調》《五更調》《對話》《十二月調》等等,與江南民歌有不解之淵源,甚至個別“小調”就是江南民歌的翻版。二是河湟地區是一個多民族的...
《河湟漢族傳統婚禮歌研究》是2013年12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蒲生華、馬建華。內容簡介 《西北民俗文化研究叢書:河湟漢族傳統婚禮歌研究》圍繞河湟漢族傳統婚禮歌,探討了它的源流、語境、歌者、文本、程式、主題及功能等問題。認為婚禮歌是源於古代婚嫁歌謠和婚禮辭令,在具體演變過程中是隨著婚禮...
安史之亂之後,吐蕃勢逐步侵占河湟地區,在這裡吐蕃人對漢人強行推廣吐蕃化政策,強迫漢人改穿吐蕃服飾,留吐蕃髮型,這引起廣大的漢人的反抗,吐蕃大開殺戒。當時的唐政府根本就無力真正收復這些失地,近百萬的唐人子孫皆為吐蕃奴才,到了以後張義潮光復了沙州。事件背景 唐朝中前期發生的安史之亂是唐王朝由盛轉衰弱...
2015年3月,“從邊疆向文官政府的轉變:論清代早期對西北地區的領土治理”("Civilianization of Borderlands: The Imperial Territorial Construction 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Early Qing"),2015年美國亞洲研究年會(AAS), 芝加哥(Chicago, IL);2014年8月,“軍鎮衛所與作為邊疆之河套與河湟地區的演變”("The ...
《早期羌史研究》一書獲青海省第十一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文本與政治變遷——思想文化史視域中的秦漢君主專制及其建構》一文獲青海省第十一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國家、移民與地方社會:河湟漢族研究》一書獲得青海省第十二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著作類三等獎。獲得省級優秀論文獎1次,省級優秀...
此外,《甘肅儺文化研究》一書即將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表論文 曾先後在《文藝研究》《民族藝術》《中州學刊》《甘肅社會科學》《戲曲藝術》《蘭州大學學報》《曲藝》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主要有:《從河湟儺舞戲看中國戲曲中的“引戲”問題》《論河湟儺舞戲中的猴戲》《甘肅當代儺文化(戲)類型及其特徵——甘肅當代...
河湟戀 阿哥不像從前了 後記 作者簡介 董卿基,男,漢族,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青海音樂家協會理事,青海民族大學藝術系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1991年畢業於青海師範大學音樂系音樂學專業,2002年在中國音樂學院進修聲樂演唱和教學研究,2004年考入中央民族大學音樂學院攻讀聲樂演唱碩士研究生。一直從事聲樂演唱...
目前正主持甘肅省教育廳科研項目(“甘青河湟地區五屯話調查研究”,項目編號:2015B-101)一項,主持天水師範學院中青年骨幹校列項目(“現代漢語名詞性狀語研究”,項目編號:TSA1024)一項,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西北地區漢語方言與少數民族語言接觸研究”,項目批准號:12AZD092)一項,並主持該項目中的一項子...
丙兔死後,其子真相進據莽剌川,火落赤則占據捏工川,進一步蠶食河湟番族。河套都督卜失兔遣使邀扯力克往青海,扯力克向鄭洛去信,以前往仰華寺為名。鄭洛讓他從塞外前去,又告諭三娘子:“賜給那裡的撫賞不能過多,而且順義王家在東部,恐怕有內顧之憂。”扯力克尚未抵達,把爾戶部一位士兵擅入西寧,與醉酒...
,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年;4.正在承擔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一項:《甘青聞見記》之重訪與研究。獲獎 1.武沐、王希隆:《秦西漢時期匈奴單于位繼承制度考辨》,獲2005年甘肅省人文社會科學三等獎;2.《匈奴史研究》一書獲2006年國家民委社科三等獎。近年來,武沐主要從事河湟地區歷史、民族等方面的研究。
22、《旅遊產業發展的定位問題》,《崆峒文化研究論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2016年。承擔科研課題 1、教育部項目:《民族區域自治法在民族地區的實施現狀調研》,2萬元,2009. S2009-1-81007,已結項。2、國家社科項目:《河湟地區穆斯林民族的文化適應與經濟發展問題研究》,9萬元,08XMZ049.已結項。良好。3、校...
花兒會上演唱的作品由於其豐富的內容和口頭傳唱,原始地記錄了周邊地區勞動人民的生產生活,對研究當地和河湟地區民眾生活史、思想史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傳承狀況 七里寺花兒會上歌手眾多,除了“花兒”歌手到會,周邊地區會唱花兒者也常常到場助興,有許多老歌手演唱的曲令在平時或其他“花兒會”上很難聽到。傳承人物 ...
11、《應大力開發河湟民俗學的研究》載《河湟民間文學集》1989年第12期。12、《蛇文化雜談》載《青海日報》1989年1月26日。13、 《青海文化圈小識》載《青海青年報》1989年1月29日。14、《圖騰崇拜與現代迷信》載《青海日報》1989年3月23日。15、 《循環的“遺留問題”》載《青海青年報》1989年6月7日。16...
唃廝囉的行動不僅抵制了西夏對河湟吐蕃的侵犯,而且掣肘了西夏對宋朝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支援了中原漢族人民對西夏的鬥爭。在唃廝囉治理河湟的幾十年中,他還做了一樁為世人稱道的大好事,就是恢復和保護了中西商路,促進了國際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河湟地區,正是中西交通之“古吐谷渾路”的必經之地,有名的宋雲西行...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元明清時期甘寧青地區民族格局的形成與變遷,2008年,參與,已結項;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晚清至民國時期甘青藏區社會群體糾紛解決機制研究,2011年,參與,在研;西北師範大學青年社科項目:清代河湟地區族際關係與多元文化格局研究,2012年,主持,在研;獲獎榮譽 “西北民族史研究”...
22. 《〈宋史·董氈傳〉箋證》,《西藏研究》(中文核心),2014年第3期 23.《〈宋史·唃廝囉傳〉箋證》,《西藏研究》(中文核心),2015年第3期 24.《“五世而斬”與“綿延千年”:漢藏家族對比研究》,《中南民族大學學報》(CSSCI),2017年第4期 25.《多元文化的互動與調適:宋元明清河湟吐蕃部族的文化...
《青海回族史》是2009年2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喇秉德、馬小琴。 本書系統全面地展示了青海回族發展的歷史,並探討了其對河湟流域地區的開發和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歷史作用,作為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填補了青海回族史研究方面的一項空白。內容簡介 《青海回族史》內容為:青海是多民族地區,同時也是一個...
”臣以為類於靈武也,必以失地為言,即燕薊八州,河湟五郡,所失多矣,何必此為?臣竊惟太祖命姚內斌領慶州,董遵誨領環州,統兵裁五六千,悉付以閫外之事,士卒效命,疆埸晏然,朝廷無旰食之憂,疆埸無羽書之警。臣乞選將臨邊,賜給廩賦,資以策略,許以便宜而行。儻寇擾內屬,撓之以勁兵,示之以...
16、《試論明代河湟地區人口遷移》,《青海民族研究》,2002(2)17、《明中後期青海河湟地區藏族人口數量考察》,《青海民族研究》,2001(3)18、《明代西寧衛戶口考辨》,《青海社會科學》,2002(4)19、《分歧中的和諧—奄古鹿拱北的人類學調查》,《青海社會科學》,2011(3)20、《貴南縣龍羊庫區移民社...
《簡評》,《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 第6期;《論河湟地區多民族文化互動關係》,《青海社會科學》2004年第4期;《明代宦官與佛教寺院》,《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5期 ;《明代留住京師的藏傳佛教僧人》,《中國藏學》,2005年第2期;《明代“西天僧”考略》,《世界宗教研究》...
東漢永元十四年(102年)移金城西部都尉於故西海郡城,時稱龍耆城,移民屯墾,數年後罷廢。魏晉時今海晏縣地屬羌人與鮮卑乙弗人牧地。隋唐時為吐谷渾轄地。唐龍朔三年(663年)後,被吐蕃占領,歸吐蓄“青海節度使”管轄,宋代為河湟吐蕃哺廝咿屬地,元、明時為藏族牧地。明正德七年(1512年),海晏為土默特...
先後在《西藏民族學院學報》、《藏學研究論叢》《青海社會科學》《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等刊物上公開發表《淺析西藏寺院經濟產生與發展的動因》、《宋代河湟吐蕃歷史地理問題探討》、《清朝在柴達木的軍事防禦及其對青藏社會的影響》等科研論文近30篇,其中《東漢羌人起義性質再探》等被《中國史文摘》轉載,《論清朝政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