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兵法全書》中所收錄的這些兵書不僅為中國培養出一代又一代的偉大將帥,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就傳播到國外,為世界各國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經濟學家所推崇;它們代表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學經典:中國兵法全書
- 出版社:吉林大學出版社
- 頁數:440頁
- 開本:16
- 作者:徐榮強
- 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60169430, 978756016943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兵法全書》是為承傳“兵法”這一中國傳統文化而作。編者徐榮強精選了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兵書逐篇逐段加以詮釋。孫武的聲名在中國可說是家喻戶曉,這緣起於他那部同樣是家喻戶曉的不朽名著《孫子兵法》。這部成書於2500年前的兵法著作,是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比舉世聞名的歐洲軍事理論家克勞維茨的《戰爭論》早2300年之多。
圖書目錄
孫子兵法
始計第一
作戰第二
謀攻第三
軍形第四
兵勢第五
虛實第六
軍爭第七
九變第八
行軍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間第十三
吳子兵法
圖國第一
料敵第二
治兵第三
論將第四
應變第五
勵士第六
尉繚子兵法
尉繚子卷一
天官第一
兵談第二
制談第三
戰威第四
尉繚子卷第二
攻權第五
守權第六
十二陵第七
武議第八
將理第九
尉繚子卷第三
原官第十
治本第十一
戰權第十二
重刑令第十三
伍制令第十四
分塞令第十五
尉繚子卷第四
束伍令第十六
經卒令第十七
勒卒令第十八
將令第十九
踵軍令第二十
尉繚子卷第五
兵教上第二十一
兵教下第二十二
兵令上第二十三
兵令下第二十四
孫臏兵法
上編
禽(擒)龐涓
見威王
威王問
陳忌問壘
篡卒
月戰
八陣
地葆
勢備
兵情
行篡
殺士
延氣
官一
強兵
下編
十陣
十問
略甲
客主人分
善者
五名五恭
兵失
將義
將德
將敗
將失
雄牝城
五度九奪
積疏
奇正
六韜
第一篇文韜
文師第一
盈虛第二
國務第三
大禮第四
明傳第五
六守第六
守土第七
守國第八
上賢第九
舉賢第十
賞罰第十一
兵道第十二
第二篇武韜
發啟第十三
文啟十四
文伐十五
順啟第十六
三疑第十七
第三篇龍韜
王翼第十八
論將第十九
選將第二十
立將第二十一
將威第二十二
勵軍第二十三
陰符第二十四
陰書第二十五
軍勢第二十六
奇兵第二十七
五音第二十八
兵征第二十九
農器第三十
第四篇虎韜
軍用第三十一
三陳第三十二
疾戰第三十三
必出第三十四
軍略第三十五
臨境第三十六
動靜第三十七
金鼓第三十八
絕道第三十九
略地第四十
火戰第四十一
壘虛第四十二
第五篇豹韜
林戰第四十三
突戰第四十四
敵強第四十五
敵武第四十六
烏雲山兵第四十七
烏雲澤兵第四十八
少眾第四十九
分險第五十
第六篇犬韜
分合第五十一
武鋒第五十二
練士第五十三
教戰第五十四
均兵第五十五
武車士第五十六
武騎士第五十七
戰車第五十八
戰騎第五十九
戰步第六十
三略
上略
中略
下略
三十六計
第一套勝戰計
第一計瞞天過海
第二計圍魏救趙
第三計借刀殺人
第四計以逸待勞
第五計趁火打劫
第六計聲東擊西
第二套敵戰計
第七計無中生有
第八計暗渡陳倉
第九計隔岸觀火
第十計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第三套攻戰計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第四套混戰計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第五套並戰計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始計第一
作戰第二
謀攻第三
軍形第四
兵勢第五
虛實第六
軍爭第七
九變第八
行軍第九
地形第十
九地第十一
火攻第十二
用間第十三
吳子兵法
圖國第一
料敵第二
治兵第三
論將第四
應變第五
勵士第六
尉繚子兵法
尉繚子卷一
天官第一
兵談第二
制談第三
戰威第四
尉繚子卷第二
攻權第五
守權第六
十二陵第七
武議第八
將理第九
尉繚子卷第三
原官第十
治本第十一
戰權第十二
重刑令第十三
伍制令第十四
分塞令第十五
尉繚子卷第四
束伍令第十六
經卒令第十七
勒卒令第十八
將令第十九
踵軍令第二十
尉繚子卷第五
兵教上第二十一
兵教下第二十二
兵令上第二十三
兵令下第二十四
孫臏兵法
上編
禽(擒)龐涓
見威王
威王問
陳忌問壘
篡卒
月戰
八陣
地葆
勢備
兵情
行篡
殺士
延氣
官一
強兵
下編
十陣
十問
略甲
客主人分
善者
五名五恭
兵失
將義
將德
將敗
將失
雄牝城
五度九奪
積疏
奇正
六韜
第一篇文韜
文師第一
盈虛第二
國務第三
大禮第四
明傳第五
六守第六
守土第七
守國第八
上賢第九
舉賢第十
賞罰第十一
兵道第十二
第二篇武韜
發啟第十三
文啟十四
文伐十五
順啟第十六
三疑第十七
第三篇龍韜
王翼第十八
論將第十九
選將第二十
立將第二十一
將威第二十二
勵軍第二十三
陰符第二十四
陰書第二十五
軍勢第二十六
奇兵第二十七
五音第二十八
兵征第二十九
農器第三十
第四篇虎韜
軍用第三十一
三陳第三十二
疾戰第三十三
必出第三十四
軍略第三十五
臨境第三十六
動靜第三十七
金鼓第三十八
絕道第三十九
略地第四十
火戰第四十一
壘虛第四十二
第五篇豹韜
林戰第四十三
突戰第四十四
敵強第四十五
敵武第四十六
烏雲山兵第四十七
烏雲澤兵第四十八
少眾第四十九
分險第五十
第六篇犬韜
分合第五十一
武鋒第五十二
練士第五十三
教戰第五十四
均兵第五十五
武車士第五十六
武騎士第五十七
戰車第五十八
戰騎第五十九
戰步第六十
三略
上略
中略
下略
三十六計
第一套勝戰計
第一計瞞天過海
第二計圍魏救趙
第三計借刀殺人
第四計以逸待勞
第五計趁火打劫
第六計聲東擊西
第二套敵戰計
第七計無中生有
第八計暗渡陳倉
第九計隔岸觀火
第十計笑裡藏刀
第十一計李代桃僵
第十二計順手牽羊
第三套攻戰計
第十三計打草驚蛇
第十四計借屍還魂
第十五計調虎離山
第十六計欲擒故縱
第十七計拋磚引玉
第十八計擒賊擒王
第四套混戰計
第十九計釜底抽薪
第二十計混水摸魚
第二十一計金蟬脫殼
第二十二計關門捉賊
第二十三計遠交近攻
第二十四計假途伐虢
第五套並戰計
第二十五計偷梁換柱
第二十六計指桑罵槐
第二十七計假痴不癲
第二十八計上屋抽梯
第二十九計樹上開花
第三十計反客為主
第六套敗戰計
第三十一計美人計
第三十二計空城計
第三十三計反間計
第三十四計苦肉計
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第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序言
公元前500年,中國正處於春秋末期。此時的東周王朝早已是禮
崩樂壞,日漸衰微;而諸侯列強紛起,群雄爭霸,烽火連天;華夏大地正
上演著一出出波瀾壯闊、悲壯慘烈的戰爭大劇。正所謂“亂世出英
雄”,各諸侯強國一大批高瞻遠矚、雄才大略、虛懷若谷、指揮若定的將
帥脫穎而出。一代大軍事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孫武值此橫空出世,
應運而生。
孫武的聲名在中國可說是家喻戶曉,這緣起於他那部同樣是家喻
戶曉的不朽名著《孫子兵法》。這部成書於2500年前的兵法著作,是
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比舉世聞名的歐洲軍事理論
家克勞維茨的《戰爭論》早2300年之多。迄今為止《孫子兵法》仍然是
世界軍事史上最偉大的軍事著作之一,是中國古代軍事家對世界軍事
思想最傑出的貢獻,它所闡述的謀略思想和哲學思想至今仍被廣泛地
運用於軍事、政治、外交、經濟等諸多領域,成為中國古籍在世界影響
最大,最為廣泛的著作之一。
《孫子兵法》開啟了中國古代兵書著述之先河。在此後2000餘年
的歷史演進中,幾乎歷朝各代都有兵書問世,它們或直接出自著名軍
事戰略家、實踐家之手,或間接出自後代軍事理論家、思想家對前輩經
驗的總結整理。這些兵書是用鮮血換來的經驗教訓,是先輩智慧的結
晶。正是因為有了它們,才使歷史上那些慘烈的大戰除了腥風血雨的
悽愴之外,還有一種藝術理性的悲壯之美。這些兵書不僅為中國培養
出一代又一代的偉大將帥,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就傳播到國外,為世
界各國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經濟學家所推崇;它們代表著中華
民族的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
的偉大貢獻。
本書是為承傳“兵法”這一中國傳統文化而作。編者精選了中國
古代最著名的兵書逐篇逐段加以詮釋。為了幫助讀者更準確地解讀
兵法大家們的謀略思想,我們或是在譯文之後配以經典的戰例故事,
或是附以相對應的其他兵書的論辯;儘管使得本書的編輯體例不相統
一,但或許會使讀者讀來更輕鬆些,獲得的信息更豐富些。由於編者
水平有限,本書編寫的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崩樂壞,日漸衰微;而諸侯列強紛起,群雄爭霸,烽火連天;華夏大地正
上演著一出出波瀾壯闊、悲壯慘烈的戰爭大劇。正所謂“亂世出英
雄”,各諸侯強國一大批高瞻遠矚、雄才大略、虛懷若谷、指揮若定的將
帥脫穎而出。一代大軍事家、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孫武值此橫空出世,
應運而生。
孫武的聲名在中國可說是家喻戶曉,這緣起於他那部同樣是家喻
戶曉的不朽名著《孫子兵法》。這部成書於2500年前的兵法著作,是
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一部軍事理論著作,比舉世聞名的歐洲軍事理論
家克勞維茨的《戰爭論》早2300年之多。迄今為止《孫子兵法》仍然是
世界軍事史上最偉大的軍事著作之一,是中國古代軍事家對世界軍事
思想最傑出的貢獻,它所闡述的謀略思想和哲學思想至今仍被廣泛地
運用於軍事、政治、外交、經濟等諸多領域,成為中國古籍在世界影響
最大,最為廣泛的著作之一。
《孫子兵法》開啟了中國古代兵書著述之先河。在此後2000餘年
的歷史演進中,幾乎歷朝各代都有兵書問世,它們或直接出自著名軍
事戰略家、實踐家之手,或間接出自後代軍事理論家、思想家對前輩經
驗的總結整理。這些兵書是用鮮血換來的經驗教訓,是先輩智慧的結
晶。正是因為有了它們,才使歷史上那些慘烈的大戰除了腥風血雨的
悽愴之外,還有一種藝術理性的悲壯之美。這些兵書不僅為中國培養
出一代又一代的偉大將帥,而且早在1000多年前就傳播到國外,為世
界各國的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和經濟學家所推崇;它們代表著中華
民族的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對世界文明
的偉大貢獻。
本書是為承傳“兵法”這一中國傳統文化而作。編者精選了中國
古代最著名的兵書逐篇逐段加以詮釋。為了幫助讀者更準確地解讀
兵法大家們的謀略思想,我們或是在譯文之後配以經典的戰例故事,
或是附以相對應的其他兵書的論辯;儘管使得本書的編輯體例不相統
一,但或許會使讀者讀來更輕鬆些,獲得的信息更豐富些。由於編者
水平有限,本書編寫的不當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