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新讀大講堂:幽夢影全書

國學新讀大講堂:幽夢影全書

《幽夢影》一書將高人逸士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情趣盡情地加以展現,由此也可看出作者對世俗生活的否定和對山林生活的嚮往。其筆下的生活是高度藝術化的生活,一派山林情趣和文人雅趣。當然,書中內容也並不完全流於文人的酸腐,也有一些激昂的文字、振奮的思想,也有對儒、釋、道的堪破,也有對人情世故的譏諷。其中很多優秀的格言警句對提高人們的素質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認識和審美上都很有價值。《幽夢影》一書不同於清言小品中的另外兩部代表作——《菜根譚》和《呻吟語》。《菜根譚》是修身處世的佳品,《呻吟語》是思慎慮深的哲文,而《幽夢影》則是清新可愛的散記。書中內容有幾大特點:一、涉獵範圍廣博;二、行文酣暢明快;三、人生見解獨到;四、評語妙趣橫生。當然,古代典籍難免有其時代色彩,書中一些內容擺脫不了封建倫理道德意識,甚至有明顯錯誤的觀點。但瑕不掩瑜,這部作品的優秀是不可否認的,還是非常值得品讀的。

基本介紹

  • 書名:國學新讀大講堂:幽夢影全書
  • 出版社:中國長安出版社
  • 頁數:358頁
  • 開本:16
  • 品牌:優閱世紀
  • 作者:張潮 司馬哲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070064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部絕妙的奇書,一部清新可愛的隨筆
一部“才子之書,亦大思想家之書也”
清言小品文體時代的代表作品
著眼於以優雅的心胸、眼光去發現美的事物
“所發者皆未發之論,所言者皆難言之情”

作者簡介

張潮,字來山,號心齋(心齋一詞,來源於莊子《人間世》)、仲子,安徽歙縣人,生於清順治八年(1650年),曾著有《花影詞》、《心齋聊復集》、《幽夢影》等書,其中以《幽夢影》最聞名。張潮學識廣博,多才多藝,儒、道、佛、詩詞文章、琴棋書畫、花鳥蟲魚等無不精通。其所著《幽夢影》可以說是求美之作。約在三十歲動筆,前後歷十五年,方才完稿。時人贊其“含經咀史,自出機杼,卓然可傳”,有著很高的欣賞價值。

媒體推薦

《幽夢影》主要著眼於以優雅的心胸、眼光去發現美的事物,可以說是求美的著作。書中沒有強烈的、尖銳的批評,只有不失風度的冷嘲熱諷。而這些不平、諷刺,其表現形式也都是溫和的。《幽夢影》這樣的書絕不是匕首投槍,而更像中藥里的清涼散。為《幽夢影》作序的石龐說張潮此書“以風流為道學,寓教化於詼諧”。
林語堂曾這樣評價過《幽夢影》一書,他說:“大自然有的是聲音、顏色、形狀、情趣和氛圍;人類以感覺的藝術家的資格,開始選擇大自然的適當情趣,使它們和他自己協調起來。這是中國一切詩或散文的作家的態度,可是我覺得這方面的最佳表現乃是張潮在《幽夢影》一書里的警句。”

圖書目錄

幽夢影序一
幽夢影序二
幽夢影序三
書讀四季
獨讀經,共讀史
以善惡分人
知己論
菩薩心腸
人不可無癖
聽聲
酌友
物類神仙
入世與出世
賞花、醉月、映雪
交友如讀書
書法論
入詩與入畫
少年與老成
春與秋
人生與所好
願望
盤古之偶
讀書三餘
幸與不幸
與自然相邀
景、境、聲
福慧雙修
新月與缺月
躬耕與灌園
人生十恨
觀賞的角度
攝召魂夢之物
假使夢能自主
不幸與缺陷
愛花與愛美人
解語與生香
窗外觀字
閱歷與讀書
致雨師書
濁富不若清貧
說鬼
蝶與花
聯想
聲音的聯想
給節日排序
雨之能
古之不傳於今者
道士能詩者少
當為萱草,毋為杜鵑
稚驢可厭
耳聞不如目見
學仙與學佛
富貴與貧賤
耳能自聞其聲
聽琴遠近皆宜
沒有文化的苦惱
人間極樂事
為何不姓李
論花
山林與市朝
雲不能畫
人生之全福
天下玩器
花與瓶的搭配
春、夏、秋之雨
全人
武人與文人
武事與文章
可存的三種斗方
情近痴,才兼趣
全才者其惟蓮
著新書與注古書
欺世盜名之舉
關於文學體裁
友道之可貴
學大家與名家之文
自然與清虛
方位論
佛道二教不可廢
筆硯不可不精
方外與紅裙
論陪襯之石
律己與處世
厭與喜
耳中別有不同
月下之妙
各處山水之妙
百年之計種松
四季雨中所宜
詩文與詞曲
不求與求
求知者的分別
史官與職方
八卦
書之四難
論求知己
善人與惡人
什麼是福
閒之樂
山水與文章
關於聲韻
怒書、悟書和哀書
讀書最樂
奇書與密友
關於密友
風流自賞
難忘者名心一段
芰荷與金石
宜於耳與宜於目
看曉妝
千古之相思者(一)
千古之相思者(二)
文章錦繡同出一原
《千字文》未備之字
花不可見其落
實際與虛設
不傳之作
山居得喬松百餘章
玩月之法
孩提之童
凡事都有兩面性
酒、色、財、氣
退一步之法
尚友古人
齋僧與祝壽
妾美不如妻賢
……
幽夢影跋一
幽夢影跋二
幽夢影跋三
幽夢影題辭
幽夢續影
後記

序言

前言
明清時代,是清言小品這種文體的黃金時代,產生了像屠隆的《娑羅館清言》、陳繼儒的《小窗幽記》、呂坤的《呻吟語》、洪應明的《菜根譚》等一大批優秀作品。這類作品一般採用簡潔的格言、警句、語錄形式,表現哲理思考或生活情趣。與漢魏時的演連珠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卻無對偶、用韻的羈絆,精金美玉而又出於自然,灑脫放縱而又純然百鍊。使人閱讀不費時日,而掩卷卻遐想無窮,所以當時頗受士大夫們的青睞。張潮的《幽夢影》即為其中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一部“才子之書,亦大思想家之書也”(章衣萍語)。
關於作者
張潮的事跡已難詳考,只知字山來,號心齋,安徽歙縣人。生於清順治八年(1650年)。其父張習孔曾官至刑部郎中、山東督學僉事,並與當時著名文學家周亮工交好。張潮自幼受家庭薰陶,刻苦讀書,但因在文學上主張創新,對八股文和科舉制度不滿,始終科場不利。他與清初名士孔尚任、冒辟疆、陳維嵩等有交遊,以歲貢生擔任過翰林孔目這一從九品的小官。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張潮49歲時,因“山中狼”誣陷,被一件政治案件牽連,陷入困境,從此“窮愁著書”以度歲月(見張潮《虞初新志》總跋)。
張潮一生著述頗豐,主要作品有《心齋詩集》、《心齋聊復集》、《酒律》、《貧卦》、《花影詞》、《補花底拾遺》、《幽夢影》等。其文言短篇小說集《虞初新志》,被認為對《聊齋志異》的創作有啟動之功,在當時社會上影響較大。同時,張潮還以刊刻叢書而聞名,主持編輯刊印的有《昭代叢書》、《檀幾叢書》等。
關於本書
《幽夢影》大約成書於康熙年間,其時明末清初這一場“天崩地裂”的歷史巨變剛剛結束。政治的崩潰,時代的變遷,帶來的卻是文學的解放。許多文人在創作上主張抒發性靈,對宏大的理論體系和正統的經史著述則敬而遠之。他們偏愛不拘一格、短小精悍、輕鬆自在的著述,張潮就是這樣一個才子。對於現實社會來說,他更像一個旁觀者,冷靜地觀察著這個忙亂的社會。
《幽夢影》反映的主要是高人逸士的生活內容和思想情趣,所談的內容頗為豐富。其中有對文人騷客的琴棋書畫、詩詞雅章的體味,也有對山光水色、花鳥蟲魚、風雲雨露、俊林秀木的讚美;有對官場科第、庸俗的人情世故的譏諷,也有對儒、釋、道的堪破。看似信筆拈來,卻是字字珠璣,句句錦繡,撼人心胸。如“少年人須有老成之識見,老成人須有少年之襟懷”、“文章是案頭山水,山水是案頭文章”、“發前人未發之言,方是奇書;言妻子難言之情,乃為密友”、“臭腐化為神奇,醬也,金汁也;至神奇化為腐臭,則是物皆然”等等,可謂點石成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