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命旬刊

《 國命旬刊 》1937年 10月創刊於江西泰和,1937年11月第4期停刊;復刊於1938年5月第5期,1938年8 月第14期停刊,前後共創辦18期。由(國立)浙江大學國命旬刊編輯委員會編輯、發行。旬刊,屬於時事刊物。

主要撰稿人有馬浮、張其昀、陳訓慈、梅光迪、李絜非、柳詒徵、鄭宗海、錢基博、章用等。此外,竺可楨、張蔭麟、賀昌群等也文章發表於該刊。主要撰稿人可謂集當時文史大家一時之盛,這在當時的時事刊物里,是並不多見的一個特例。該刊從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角度探討抗戰建國,鼓勵民族自信心的問題,可謂獨具特色,其所載文章也具有相當高的學理水平和史料價值,這對於研究抗戰時期國立浙江大學學者教授的抗戰思想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命旬刊
  • 類別:時事刊物
  • 創刊時間:1937年
  • 出版周期:旬刊
辦刊宗旨,刊登內容,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以宣傳抗日救國,呼籲民眾擔負起救亡圖存的民族責任,鼓勵民族自信心為主旨。

刊登內容

該刊主要內容有詩詞、論述、時評、短論、雜文、筆談、通訊、觀察記等。文章主要探討歷史地理、中華道德精神、戰爭形勢等問題。該刊認為物質和精神是決定戰爭的重要因素,而其中精神要素尤為重要,該刊同人認為當時中國存亡的關鍵在於提高民族精神,而該刊的撰稿人幾乎清一色的是大學裡的文史教授,他們自覺擔當起建設精神國防線的責任。該刊刊以大量篇幅對中國文化與國民道德等問題作了深入研究,探討中華文化道德和民族精神與中日戰爭之間的關係,以鼓舞國人士氣。
刊內所載文章有梅光迪的《近代大一統思想之演變》論史文章,張其昀的《抗戰之中英國關係》、顧谷宜的《抗戰中的國際形勢》分析時勢的文章,還有吳志堯的《泰和的保學與江西省的保學問題》、葉良輔的《談現代地理教育》、梁慶椿的《從泰和鄉村國小調查所見吾國鄉村教育問題》等關注戰時教育問題的文章。

文化傳統

發刊詞
(錢基博)邇者東人不道,盪搖我邊疆,屠殺我無辜,肆其封豕長蛇以來犯我京畿。凡我邦人掉心蹙額,雖欲勿戰,烏可以巳是用鷹揚之師,決命爭首。死傷積野,猶復徒首奮呼爭為先登。同人服務教育,各有攸司,□曰同仇匪,遑離局而義慣空發喉舌,厪存是用抒其肝膽播為文字,旬出一紙,署曰國命,將以遵宣民意張皇士氣。而發刊有日,屬為之辭,基博被服儒者,古訓是式,謹銓厥指以昭告於我邦人父老兄弟諸姑姊妹之前曰:
夫文止戈為武,維我先民,禁攻寢兵,親仁善鄰,自古已然。然而戰陣無勇比於不孝;四郊多壘則士之辱,著見經記,以為大戒……人不來犯,我亦不犯人,爾無我虞,我毋而侵……
凡我邦人,當知國虞天地,可以抗戰而不可以侵略,可以不侵略而不可以不抗戰。抗戰者,國民自衛之天職,侵略者,武人好大之野心……我中華民國而欲不為偃王之徐,南渡之宋,則惟有出之以抗戰而抗戰者非執政者之威脅我勢臨我,而出於我疆我理之情有不容己……
同人發刊之期適當國慶之日,所望背城借一,矢志不貳,國命攸續,同人利賴,年年此日,永得以一紙與邦人父老相見,如不自奮而圖苟活,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昔人有言:“虞不臘矣!”存亡之機,決於今日。子犯有言曰:“師直為壯,曲為老。”日則不德而徼怨於我,日曲我直,我志彌厲,推亡固存,義何所讓!群賢兢盡其謨,小大鹹得肆力,而加之以為固,申之以忠勇,道有窮而必復,人有激而斯奮,困心衡慮,鹹有一德。豈上帝臨我而貳其心!苟眾志不能以成城救國,不由於得民,民不愛國,惟生是偷。然後黔首有瓦解之危,關門無結草之固,疆寇縱兵如驅群羊,而天綱解紐,大命既傾,河山墟矣!雖當國孤憤烈士死綏,將奚救哉!是故當國者,必策民之自知衛其國,而情不己於抗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不若動之以誠結之以義,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此物此志也伯爾君子,幸鑒此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