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關於加強貧困地區經濟開發工作的通知

國務院關於加強貧困地區經濟開發工作的通知是國務院於1987年10月30日發布,自1987年10月30日起施行的法律法規。

基本介紹

  • 發布部門:國務院
  • 發布日期:1987年10月30日
  • 實施日期:1987年10月30日
  • 效力級別:國務院規範性檔案
  • 法規類別:區域經濟開發
全國農村貧困地區的脫貧致富工作,經過一系列調整和改革,已經初步完成了從單純救濟向經濟開發的根本轉變,開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經濟開發作為一項將最終解決中國貧困地區農民溫飽問題,進而改變貧窮落後面貌的偉大歷史性事業,不僅得到了全國上下的高度重視,受到了貧困地區廣大幹部民眾的熱烈擁護,而且得到了國家各級機關、民眾團體、人民解放軍、民主黨派、科研教育單位、工商企業等社會各界以及發達地區的廣泛支持。目前,貧困地區的經濟開發已經起步,進展較快,效果明顯,形勢很好。
現在最主要的問題是,工作發展不平衡,扶貧沒有完全落實到戶,解決溫飽不夠穩定。因此,當前工作的關鍵不是再提出什麼新的口號,而是以實事求是和精神的高度負責的態度,按照已經明確的方針和目標,深入調查,總結經驗,研究問題,狠抓落實。在堅持改革的基礎上,千方百計提高開發資金的使用效益,扎紮實實地實現“七五”期間解決貧困地區大多數民眾溫飽問題的目標,加快低收入人口脫貧致富的步伐,為逐步改變貧困地區經濟、文化落後面貌創造條件,這就是經濟開發全部工作的基本出發點。一、明確工作重點,扶貧落實到戶
解決民眾的溫飽問題,是貧困地區光榮而又艱巨的任務。實現這一任務的考核標準是,現在的貧困戶能否在經濟開發的過程中得到有效扶持,從而在一九九○年前解決溫飽問題。
目前有三種情況值得注意:一是空喊三年五年解決溫飽,沒有扶貧到戶的具體規劃和措施;二是要求過高過急,脫離了現實財力、物力的可能;三是不論窮富一起扶持,又犯了平均主義的毛病。這些,都不利於集中力量解決貧困戶的溫飽問題。為此,提出以下要求:
(一)摸清底數,明確對象。每個貧困縣都要組織幹部逐鄉、逐村、逐戶調查,儘快徹底分清誰是沒有解決溫飽的貧困戶,誰是五保戶和救濟戶。貧困戶尤其是貧困戶中食不果腹、衣不蔽體、房不避風雨的“三不戶”,是當前經濟開發中扶持的重點。五保戶和沒有生產能力的救濟戶的生活問題屬於農村社會保障範圍,主要依靠現在行之有效的鄉村五保辦法和正常的救濟以及組織力所能及的生產去解決。
要為貧困戶建立檔案,縣建簿、鄉造冊、戶立卡,限期解決溫飽,按期檢查驗收。
(二)先易後難,分批解決。要優先扶持有志氣、肯努力的貧困戶,先溫飽、先脫貧,樹立榜樣,增強信心,帶動其他貧困戶,分年分批解決問題。
(三)分解目標,落實責任。各個貧困縣都要將解決民眾溫飽問題的整體目標分解為分年分批扶貧的具體任務,層層落實到縣、鄉、村主要領導幹部身上,並把扶貧任務完成的好壞,作為工作述職、政績考核、職務升降的重要內容和依據。二、發展商品經濟,強化社會服務體系
貧困地區的經濟開發主要是利用本地資源優勢,發展商品經濟。目前,多數地區解決溫飽問題是從自給性的種養業起步的,但從長遠看,只扶持小農經濟的自給性生產,不把解決溫飽問題與發展商品經濟結合起來,不改變單一畸形的產業結構,就不可能穩定地解決溫飽問題,從根本上脫貧致富。
發展商品經濟,最佳化產業結構,就是要背靠資源,面向市場,改造傳統產業,開發新興產業,為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增加更多的收入。當前貧困地區產業政策的重點是:
(一)用先進的技術和物質手段改造傳統的種養業,儘可能提高糧食自給率,支持多種經營的發展。提高糧食自給率的途徑主要是:逐步改善生產條件,抓好農田基本建設,使貧困戶有一定數量的旱澇保收田;國家和地方要專項增加貧困地區的化肥、地膜等物資投入,推廣良種、良法,提高單產;在糧食緊缺的情況下,要適當控制養殖業和釀造業中大量消耗糧食的項目,大力發展食草畜禽和以果品為原料的釀造業。
(二)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和各種家庭工副業,特別是要把發達地區勞力密集、收益相對較低的產業逐步移植到貧困地區,抓緊組織剩餘勞力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國家和地方要有計畫地為貧困地區搞好能源、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支持鄉村工業、商品流通的發展。要利用貧困地區廉價勞務的優勢,繼續搞好以工代賑。用中低檔工業品以工代賑的工作,今年(1987年)開始試點,明年(1988年)要逐步展開。
(三)有領導地組織勞務輸出。勞務輸出是投資少、見效快,既能治窮致富,又能開發智力的重要產業,要高度重視,大力發展。
就一個區域來說,無論發展什麼產業,都要因地制宜、發揮優勢,相對集中、連片發展,逐步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商品生產基地。要以產品加工為龍頭,系列開發,綜合利用,創造自己的主導產業和有競爭力的拳頭產品。
組織千家萬戶發展商品生產,必須搞活流通,強化服務,建立、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要提倡多方來辦系列化綜合服務。農村供銷社以及商業、糧食、外貿等部門,過去是以產後服務為重點,現在要結合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擴大服務領域,增加產前、產中的服務。農業、畜牧、林業、水利、農機、漁業、科技等部門的農村服務組織,過去以技術服務為重點,現在要增加產前和產後服務,並允許他們逐步辦成服務型的經濟實體,充分發揮行業服務的作用。同時,要大力支持和鼓勵農村能人、專業戶、聯戶興辦各種服務型經濟組織,聘請民間能人參加,建立各種行業協會。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發展,要逐步將政府組織生產的某些職能轉移給服務組織和行業協會,使他們成為聯繫千家萬戶,發展商品經濟的主要力量。三、因地制宜,興辦鄉村扶貧經濟實體
扶貧到戶不完全是把扶貧資金直接分配到戶,對那些素質低、缺乏經營能力的貧困戶,主要是依靠能人興辦扶貧經濟實體,工作到戶、服務到戶、效益到戶、解決溫飽到戶。
興辦扶貧經濟實體是民眾的創造。目前,已經發展起來的扶貧經濟實體,大多是龍頭企業,不僅直接安排了一批貧困戶勞力就業,而且帶動了周圍大批貧困戶發展商品生產。這種“扶持一個點,安排一批人,帶動一大片”的做法,突破了就貧困戶解決貧困戶問題的傳統做法,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益和還款能力,改變了完全依靠鄉村幹部和行政手段送錢分物的老辦法,闖出了依靠經濟組織扶貧的新路子。從現在起,還沒有扶貧經濟實體的地方要試辦,已經辦起來的地方,要總結經驗,逐步發展。
(一)扶貧經濟實體,必須以扶貧為使命,以辦龍頭企業為重點,具有安置一批貧困戶就業,帶動一批貧困戶發展生產的雙重功能。
(二)扶貧經濟實體,國家企業事業單位可以辦,集體可以辦,農村能人和城市下鄉的科技人員也可以辦。誰有條件辦,誰辦得好就支持誰。
(三)無論誰辦扶貧經濟實體,開發什麼項目,扶持多少錢,安置多少人,帶動多少戶等,都要有明確的規定,都要經過嚴格考核和審查。
(四)對扶貧經濟實體的資金扶持要採取多種形式,可以直接扶持,可以由貧困戶帶資入股,也可以採取其它形式。
(五)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參照民政部門辦福利工廠的作法,制定扶持扶貧經濟實體發展的優惠政策和管理辦法。四、扶貧項目要公開招標,實行承包開發
為了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要把競爭機制引入貧困地區的經濟開發。今後凡是適合承包開發的扶貧項目都要公開招標。項目招標既要對內,也要對外,小型項目可以承包給當地有技術專長、有經營能力、敢於承擔風險的人去辦;資金數額較大,技術和管理水平要求較高,當地沒有能力開發的項目,以及經濟效益不好的現有企業,要歡迎發達地區、大中城市、工商企業、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以及社會上的工程技術人員到貧困地區承包開發。通過這種形式,突破就貧困地區解決貧困地區問題的小圈子,把外部的先進技術、企業管理經驗、產品銷售渠道一起帶入貧困地區,深化已有的對口支援、橫向聯繫,把貧困地區開發與發達地區的發展結合起來。
招標要由省、地、縣分別不同情況具體組織。承包項目的形式可以靈活多樣,可以由承包單位和承包人獨立經營,也可以聯營,或採取其它形式。對外發包,一般是貧困地區出資金、資源、場地、勞務,承包單位出技術、設備,並可直接經營管理,也可以出錢興辦合資或獨資企業。產品的處理權以及其它具體事項由雙方協商解決。無論對內對外發包,都要明確開發什麼產品,投資數量,經濟效益,解決多少貧困戶的問題,並簽訂承包契約,辦理公證手續。各地應制訂相應的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
此外,各省(區)還可以拿出一點扶貧資金,直接交給省(區)內外的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的先進企業,到指定的貧困縣進行經濟開發的試驗,以總結經驗,探索新的投資方式。五、資金要按使用效益分配
扶貧資金使用效益好壞是衡量經濟開發成功與否的重要標誌。目前,資金投放量並不算少,但統籌安排、配合使用不夠,經濟效益仍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一)省、地、縣都要弄清來自各個渠道的扶貧資金究竟有多少,然後根據“統一規劃、統籌安排,渠道不亂、用途不變,相對集中、重點使用”的原則,把中央和地方用於貧困地區的各種扶貧資金捆起來使用,使各方面的扶貧資金有機結合,形成整體效益。
(二)對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要有明確的評價標準:一是扶持的貧困戶能不能按期解決溫飽問題;二是信貸資金和其它有償資金能不能如期歸還。各地可以根據不同情況作出具體規定。
(三)嚴格按經濟效益分配使用資金。明年(1988年),國家對省仍暫時按貧困人口分配扶貧資金,但省對縣要打破按人口分錢吃大鍋飯的作法,哪個縣項目選得準,資金管得好,經濟效益高,就多給扶貧資金;反之則少給扶貧資金;對那些胡亂花錢、不講效益的縣,要追究責任,加強領導,否則暫停使用扶貧資金。今年(1987年)底,各省、自治區要組織有領導幹部和專業人員參加的資金使用評審小組,進行一次普遍檢查,根據檢查情況擬定明年(1988年)扶貧資金分配方案。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要組織專家評審組重點抽查。今後,定期檢查要成為一項制度。
(四)各項扶貧資金都要做到資金、計畫單列,適時投放,加速周轉。銀行、財政等投資部門要通力合作,簡化手續,力爭所有年度扶貧開發資金在春耕生產前下達到縣。各縣經濟開發部門和項目管理單位,要協助投資部門積極回收貸款和其它有償資金。六、功夫要花在項目的準備和管理上
項目準備和管理是當前經濟開發中的一個薄弱環節。主要問題是缺乏總體規劃,項目準備不足,論證不夠,甚至不懂得怎么搞項目,提不出符合標準的項目,或隨意變動項目,或管理不善,嚴重影響資金的適時投放和經濟效益。為此,要求做到:
(一)各貧困縣要根據國家計委和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聯合召開的貧困地區二○○○年科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會議的精神,集中力量,認真搞好長遠和中近期開發規劃。凡經反覆論證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的開發規劃,不要因為縣級領導班子換屆或個別領導人的更替而隨意變動。
(二)各貧困縣要把開發規劃分解成具體開發項目,普遍建立項目庫,並注意根據情況變化,篩選、增減、調整項目,搞好項目儲備。要做到項目等資金,不要資金等項目。
(三)各級經濟開發領導部門要及時組織銀行、財政等投資部門和其他業務部門共同搞好項目評估論證,改變目前論證不充分、審批不及時或互相扯皮的狀況。各業務部門要對批准實施的項目實行歸口管理,提供配套服務,保證項目順利執行,取得預期效果。七、把智力開發擺到重要的位置
貧困地區經濟開發歸根到底是人的智力開發。從長遠看,發展基礎教育是提高貧困地區勞動者素質的重要出路。但在目前情況下,提高素質的主要辦法是,轉變觀念,放寬政策,把現有一切可以有所作為的人才發掘出來,帶領民眾脫貧致富,同時以在鄉知識青年為重點,開展大規模的農民技術培訓。
(一)大量啟用農村鄉土人才。啟用鄉土人才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改變陳舊觀念,把農村能人作為人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二是肅清各種“左”的影響,為鄉土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各級工商、銀行、稅務等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帶領民眾脫貧致富的農村能人,真正放寬政策。
(二)穩定本地人才,吸引外地人才。要制定政策,採取措施,儘快解決貧困地區人才大量外流問題。在充分發揮當地人才作用的同時,要廣泛吸引一切可以到貧困地區來的國家機關、大中專院校、科研單位以及社會上有專門才能、專業知識的人,到貧困地區來承包開發項目,領辦鄉鎮企業,興辦各種扶貧經濟實體。無論是外地來的還是本地的知識分子,一律按其在經濟開發中的貢獻確定報酬和各種優惠待遇。
(三)以在鄉知識青年為重點,認真辦好農村職業技術教育和成人教育,有計畫地開展對農民的專業技術培訓。要根據項目開發的需要,採取多種形式,儘快使每個貧困戶有一個勞動力掌握一到兩門實用技術。在鄉國中、高中畢業生年輕有文化,而且有要求改變貧困落後面貌的強烈願望,是貧困地區發展的希望所在,要把他們作為當前智力開發的主要對象,使他們迅速成長為經濟開發的帶頭人。當地中國小也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可能,為農民脫貧致富做出貢獻。
各級財政部門要督促落實從支援不發達地區發展資金中拿出的、相當於專項貼息貸款百分之五的技術培訓費。
(四)輪訓幹部,提高各級幹部對經濟開發的領導水平。從今年(1987年)起到明年(1988年)上半年,國務院貧困地區經濟開發領導小組要把全國三百多個重點貧困縣的兩千名幹部普遍輪訓一遍。其他貧困縣以及所有貧困縣有基層幹部,由省、地、縣分別安排培訓。八、把科學技術作為經濟開發的支柱
依靠科學技術進步,開闢脫貧致富門路,要把發展以科技為支柱的商品經濟擺上突出地位。
(一)要結合“星火計畫”和“豐收計畫”的實施,認真組織力量抓好現有科學技術成果的推廣套用。一是要結合提煉當地的先進經驗,比如糧食、畜牧、林果業等方面的高產經驗,積極示範,大力推廣。二是利用技術市場積極從外地引進最迫切需要的科技成果,提高生產水平,取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採取多種形式,充分發揮科研單位、大中專院校、民眾團體和民主黨派智力扶貧的作用,幫助制定和完善經濟開發規劃,進行諮詢指導,參與各項經濟技術決策,建立技術試驗、示範基地。在有條件的地方,可以聘請技術專家擔任貧困縣的經濟開發顧問。
(三)科技扶貧既要提倡有償服務,也要強調發揚扶貧濟困的精神。對那些為貧困地區發展做出貢獻的科技人員要給予表彰和獎勵。為使更多的科技人員投身這項事業,各省(區)和國務院有關部門要制定必要的鼓勵政策。九、貧困縣要把帶領民眾解決溫飽、脫貧致富作為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務
縣一級領導是搞好貧困地區經濟開發工作的關鍵,因此,各貧困縣要把帶領民眾解決溫飽、脫貧致富作為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務,要真正擺上議事日程。一個貧困縣的工作重點是否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主要看這一條。所以,縣的主要負責同志要親自抓,全力以赴,不能僅僅交給某個業務部門或幾個人去辦。
加強對經濟開發工作的領導,各省(區)要為貧困縣配備堅強的領導班子,並保持相對的穩定;省、地、縣都要選拔得力幹部,健全和充實經濟開發辦事機構。對勇於開拓進取、扶貧政績突出的幹部,要支持、要保護、要表彰獎勵。
貧困縣各級幹部以及各機關、各部門派到貧困地區去的幹部,都要深入下去,幫助民眾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創業、治窮致富的精神,幫助加強農村基層領導班子的建設。要提倡先富幫後富,富戶帶窮戶。要因地制宜地幫助貧困戶找到脫貧的門路和辦法,把工作做到實處。
貧困縣要做到經濟開發和計畫生育兩手抓,儘快改變某些地區人口增長超過糧食增長和經濟發展的非正常狀況。十、國家機關各部門要為貧困地區經濟開發做出更大貢獻
貧困地區經濟開發是一項綜合治理工程。中央和地方各部門,都要把貧困地區的經濟開發納入工作計畫,在各自的業務範圍內,儘可能給予更多的支持。對阻礙貧困地區發展的幾個突出問題,如人畜飲水、庫區移民、農電、公路、地方病、智力開發等問題,各有關部門要儘快專門研究,採取有力的措施,協同地方,認真解決。
今後,各部門在制定指導全局發展的統一政策時,要充分考慮貧困地區的特殊情況,切忌採取窮富一刀切的辦法。
國家機關各部門有重點地幫助一片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是一項有力措施。現在,已有一些部門派出了調查組、工作團,分片聯繫、幫助貧困地區,做了大量工作,創造了許多好經驗。各省、自治區廳局開展對口支援、包乾扶貧也做出了很大成績。對此,要充分肯定,繼續發揚,堅持下去。各級領導機關每年要進行一次總結檢查,對在扶貧工作中作出貢獻的部門、單位和個人要給予表彰鼓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