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新思路:如何把正確的事做對

國企改革新思路:如何把正確的事做對

《智石·高層智囊系列:國企改革新思路》內容簡介: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之一,國企改革既是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關鍵環節,也與國家政治體制改革密切關聯。本書從價值層面和操作層面,釐清“什麼是正確的事”和“如何正確地做”;再從分配、思路、壟斷、效率、體制等方面,論述改什麼,以及如何納入“頂層設計”體系;最後從分類管理、統一出資、行業監管、階段推進、產權到民幾個方面,論述怎么改。本書適合所有對中國國企改革感興趣的政府官員、企事業管理者、個人閱讀學習。

基本介紹

  • 書名:國企改革新思路:如何把正確的事做對 
  • 出版社:電子工業出版社
  • 頁數:282頁
  • 開本:16
  • 品牌:電子工業出版社
  • 作者:衛祥雲 朱敏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2119787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智石·高層智囊系列:國企改革新思路》編輯推薦:石油、石化、電信、鐵路、金融……壟斷國企改革已拉開序幕,未來幾年如何破除壟斷,民企的機會在哪裡?
亮點1:國企婆婆親述如何通過頂層設計,破解壟斷
亮點2:國資委主任痛陳如何有效避免壟斷國企用全國人民的錢再去購買天價燈等奢侈品
亮點3:上市公司獨董力挺“國退民進”的諸多理由
亮點4:揭示民企的機會何在

作者簡介

衛祥雲,獨立學者。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改革,重點研究國有企業改革、非營利組織發展、產業經濟及食品安全監管。山西財經大學畢業,高級工程師。先後在原商業部、國內貿易部、國家經貿委內貿局、國資委商業科技質量中心擔任科員、處長、副司長、主任。兼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新經濟導刊》學術顧問、工信部《現代產業經濟》雜誌專家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著有《第三者生存:中國行業熱點掃描》《改革的邏輯》《智石·高層智囊系列:國企改革新思路》等多部著作,並發表《從國企改革看體制機制的創新》《論企業家才能發揮的制約因素》等多篇經濟學論文。

圖書目錄

上篇國企改革改什麼
第一章國企改革路線圖 003
一、國企改革的真問題 004
二、國企改革的三個階段 011
三、競爭性國企如何退出 017
四、非競爭性國企如何改革 023
五、終極目標:產權到民 029
第二章“國進民退”與“國退民進” 037
一、“國美案例”的啟示 038
二、“效率”問題的真偽 050
三、癥結在於“全民化”與“私有化”之困 056
四、國有企業改革的問題 062
五、民營企業改革的問題 068
下篇國企改革怎么改
第三章國企改革,把正確的事做對 081
一、國企改革:如何做正確的事 082
二、分類管理:如何把正確的事做對 090
三、“十二五”規劃與國企分類管理 102
第四章國有壟斷企業改革的兩大誤區 111
一、國有壟斷企業不宜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12
二、國有壟斷企業分配機制不宜“市場化” 129
第五章“大國資”已經破題 141
一、“大國資”統一監管是必然趨勢 142
二、“國新”,新在何處 151
三、“整合”的目標是“退出” 160
四、國有銀行業改革的突破口 167
五、“文化國企”的定位與監管 175
第六章國企改革需要“頂層設計” 189
一、空談“主義”只能貽誤改革契機 190
二、必須“頂層設計”的十大問題 202
三、“頂層設計”:最不壞的路徑選擇 211
四、經濟學家如何參與“頂層設計” 220
五、國企改革如何“頂層設計” 229
附錄 237
附錄一國有企業改革大事記 238
附錄二改革的邏輯與制度創新 244
附錄三論企業家才能發揮的制約因素 259
參考文獻 277

序言

《智石叢書》總序
智石總顧問吳敬璉

自2008年以來,為應對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各國出台了種種救市方案,中國也依靠海量投資的注入,保持了很高的GDP增長率,被視為率先復甦的典範。但是對中國而言,研判救市措施的利弊得失,不應只著眼於短期績效,而應有更長遠的眼光,觀察中國在這次危機中所暴露出的嚴重內外失衡是否已經獲得了改善?其中的關鍵,在於是不是抓住了危機中趁勢改革的“機會視窗”,避免了還是助長了行政干預的常態化傾向。隨之而來的問題是,從近期看,可否順利抵禦系統性風險,規避本叢書編委會主任湯敏教授所說的“黑天鵝”事件?從中長期看,能否通過提高效率解決這一關鍵問題,為今後保持較為平穩的經濟發展勢頭創造條件?所有這些,都成為一切關心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牽掛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有識之士心頭高懸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
為學問者,以經世濟民為己任,此情此境之下,怎能不憂心忡忡,“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所謂“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古人尚且如此,何況今人?

二十年前,中共十四大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後,1993年召開的十四屆三中全會據此目標制定了經濟改革的總體規劃,即《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若干問題的決定》(“50條”),並從1994年起開始了經濟體制的系統改革。再經過1997年中共十五大開啟的“調整和完善所有制結構”改革,最後在20世紀末宣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起來。
不過,這一初步建立的市場經濟體制仍然背負著命令經濟的沉重遺產,延續下來就形成了一種“半市場、半統制經濟”的過渡性體制格局。這種體制中命令經濟遺產正阻礙著中國經濟的技術進步和效率提高,進而造成了嚴重的經濟和社會問題。一方面,由於政府主導著資源配置和經濟發展,導致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難以轉型;另一方面,由於政府對經濟的行政干預和對資源的巨大支配權力,產生了普遍的尋租環境,以致腐敗迅速蔓延而難以遏制。
這種“半市場、半統制經濟”有兩種不同的發展前途:一種前途是深化改革,建立法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在規則基礎上運行的現代市場經濟制度;另一種前途是強化政府對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的管控,使中國經濟墮入國家資本主義甚至權貴資本主義的陷阱。現在有人儘管也使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用語,但他們所說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所謂“政府駕馭下的市場經濟”。從經濟學的基本邏輯來講,市場交換是自主和自由的交換,只有這樣的交換才能形成能夠反映市場供求的價格,從而有效地配置資源。那么,政府駕馭市場、政府控制價格的經濟還能叫做市場經濟嗎?如果政府凌駕於市場之上,對資源流向起決定作用,就無所謂市場配置資源,也無所謂市場經濟體制了。
下一步該怎么走?是沿著完善市場經濟的改革道路前行,還是沿著強化國家資本主義的道路前行?越來越多的學者有了基本共識:繼續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民主化的改革道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包容性的經濟和政治制度;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光明的未來。

對於近年來社會各界的改革呼聲,中共十八大做出了正面回應,宣示“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在經濟改革方面,要“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以便“更大程度更大範圍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在政治改革方面,要“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
可以說,重啟改革的號角已經吹響,現在的問題在於怎樣落實。落實十八大的決定,需要採取兩項重要的步驟:第一,在由下而上的創新的支持下提出各項重點改革方案,進而匯成改革的總體規劃和行動綱領;二是在廣大幹部和民眾的支持下,堅決克服利用公共權力謀取私利的特殊既得利益的阻擾,落實各項改革措施。
2012年榮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羅斯(Alvin E. Roth)曾經在 1988年編輯過一本紀念後來與他同榮膺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沙普利( Lloyd S.Shapley)學術貢獻的論文集。他在書中說:“學者的兩大義務,一是要光大先賢的重要思想,二是要讓這些重要思想能夠到達範圍更廣的聽眾。”我們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像沙普利、羅斯這樣,將思想的發展和傳播視為自己的使命,孜孜不倦地對當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進行深入研究,並通過學術平台傳播,喚醒塵封的智識,放大理性的聲音,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專業和有效的解決方案。
全面深化改革關係到中華民族的興亡和全體國民的福祉。積極推進改革,既是包括學者在內的所有公民不可剝奪的權利,也是他們不可推卸的責任。

這套由青年學者朱敏總編的《智石叢書》就是上述理念的體現。叢書的作者群以研究現實社會問題的學者為主體,內容涵蓋經濟發展、改革戰略、民生建設、產業提升、社會創新等議題。希望通過不同思想、學說、方案的呈現、碰撞和互補,與讀者一同努力創造思想,凝聚共識,推動改革,使好幾代中國人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現代國家的“中國夢”得以實現。
是為序。
2013年1月29日

名人推薦

中國經濟,究竟往何處去?從近期看,可否順利抵禦系統性風險,規避“黑天鵝”事件?從中長期看,能否通過深化改革、提高效率,為今後保持較為平穩的發展勢頭創造條件?
——吳敬璉 叢書總顧問,經濟學家,中國經濟學界的泰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