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5G移動通信面向全連線的世界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5G移動通信面向全連線的世界

《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5G移動通信面向全連線的世界》是2019年3月1日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光毅、方敏、關皓、李雲崗、孫程君。

基本介紹

  • 書名:國之重器出版工程 5G移動通信面向全連線的世界
  • 作者:劉光毅、方敏、關皓、李雲崗、孫程君
  •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 ISBN:978711550792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5G需求與願景出發,深入揭示了5G產生的背景、頻率需求、候選頻率及其無線傳播特性,圍繞5G相關的主要標準化組織及其研究的*新進展對5G標準的未來進行了展望;圍繞5G的關鍵技術,分別從多天線的演進、非正交與多址、全雙工、編碼與鏈路自適應、網路架構、用戶無感知的移動性管理、以用戶為中心的自治網路、毫米波系統設計、超密集網路及小區虛似化以及物聯網的最佳化等方面詳細介紹了5G的關鍵技術,*後對3.5 GHz 5G樣機的設計與外場試驗情況進行了介紹,並展望了5G套用與部署。
本書全方位地系統闡述5G的來龍去脈以及未來主要發展方向,是5G研發、無線通信技術教學以及工程實施人員有益的參考書。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 1章 5G需求與願景 001
1.1 5G總體願景 002
1.2 驅動力和市場趨勢 004
1.3 典型業務、場景與性能挑戰 005
1.4 可持續發展與效率需求 006
1.5 5G關鍵能力 007
1.6 小結 009
參考文獻 009
第 2章 候選頻率與傳播特徵 011
2.1 候選頻譜 012
2.1.1 需求 013
2.1.2 候選頻譜 014
2.1.3 國內5G頻率分配方案 023
2.2 傳播特性 024
2.2.1 對系統設計的影響 024
2.2.2 傳播特性分類 025
2.2.3 5G信道傳播特性研究思路 028
2.2.4 測量與建模結果 030
2.3 5G信道模型 034
2.3.1 主模組 035
2.3.2 6 GHz以下頻段的擴展模組 036
2.3.3 基於地圖的混合信道模組 037
2.3.4 路徑損耗與陰影模型 037
2.3.5 穿透損耗 041
2.3.6 LOS 機率 042
2.3.7 快衰模型 043
2.4 小結 044
參考文獻 044
第3章 5G推進展望 047
3.1 5G重要組織概述 048
3.1.1 ITU 048
3.1.2 3GPP 050
3.1.3 NGMN 051
3.1.4 IMT-2020推進組 051
3.2 5G的推進進展 052
3.2.1 ITU的5G推進進展 053
3.2.2 NGMN的5G進展 057
3.2.3 中國IMT-2020推進組的5G進展 060
3.2.4 3GPP的5G進展 062
3.3 小結 063
參考文獻 064
第4章 多天線技術的演進:3D-MIMO 065
4.1 技術原理 066
4.2 典型套用場景 067
4.3 3D-MIMO中波束成形傳輸方案 068
4.3.1 單用戶波束成形傳輸方案 069
4.3.2 多用戶波束成形和聯合調度 070
4.4 3D-MIMO中的信道反饋方案 076
4.5 3D-MIMO性能評估 079
4.5.1 仿真假設 079
4.5.2 3D-MIMO與2D-MIMO的系統性能對比 082
4.5.3 不同配對用戶數對3D-MIMO的影響 083
4.5.4 不同天線形態的3D-MIMO性能對比 084
4.5.5 SRS誤差對3D-MIMO性能的影響 085
4.6 3D-MIMO樣機測試驗證 088
4.6.1 3D-MIMO硬體架構 088
4.6.2 3D-MIMO天線暗室測試 090
4.6.3 城區宏覆蓋場景下的外場測試 090
4.6.4 高覆蓋場景下的外場測試 094
參考文獻 098
第5章 非正交與多址 101
5.1 5G新型多址技術面臨的挑戰與設計框架 102
5.2 5G與非正交多址 105
5.2.1 正交多址與非正交多址 105
5.2.2 5G與非正交多址 106
5.3 非正交容量界分析 106
5.3.1 下行正交/非正交容量界分析 107
5.3.2 上行非正交容量界分析 109
5.3.3 非正交容量界給5G多址方案的啟示 111
5.4 MUSA 112
5.4.1 MUSA下行設計及和其他方案比較 112
5.4.2 MUSA上行設計及和其他方案比較 115
5.4.3 MUSA套用場景與性能優勢 118
5.5 SCMA 119
5.5.1 SCMA基本概念 119
5.5.2 SCMA碼本設計 121
5.5.3 SCMA低複雜度接收機設計 124
5.5.4 SCMA套用場景與性能優勢 124
5.5.5 SCMA未來研究方向 127
5.6 小結 127
參考文獻 128
第6章 全雙工 131
6.1 無線全雙工簡介 132
6.2 全雙工自干擾抑制 133
6.2.1 全雙工自干擾抑制原理 134
6.2.2 基於數字參考重建的自干擾抵消 136
6.2.3 基於模擬參考重建的自干擾抵消 137
6.2.4 天線域自干擾抑制 138
6.2.5 全雙工自干擾抵消的實測性能 140
6.3 全雙工在蜂窩系統中面臨的挑戰 142
6.4 小結 144
參考文獻 144
第7章 編碼與鏈路自適應 147
7.1 5G鏈路自適應的新需求和新趨勢 148
7.2 小數據分組編碼 150
7.2.1 低碼率的TBCC 150
7.2.2 結合碼空間檢測的差錯校驗方法 151
7.3 分組編碼技術 152
7.3.1 技術方案 153
7.3.2 複雜度分析 154
7.3.3 仿真分析 155
7.4 軟HARQ技術 156
7.4.1 軟HARQ方案 157
7.4.2 基於分組編碼的軟HARQ方案 161
7.5 小結 162
參考文獻 163
第8章 網路架構 165
8.1 5G網路架構需求 166
8.2 現有網路存在的問題 167
8.2.1 網路架構發展歷程與內在邏輯 167
8.2.2 現網架構導致的現實挑戰 168
8.3 5G網路架構特徵 170
8.3.1 5G網路架構設計原則 170
8.3.2 5G網路架構設計目標 170
8.3.3 5G網路架構設計 171
8.4 NFV與SDN 173
8.4.1 NFV技術介紹 173
8.4.2 SDN技術介紹 181
8.4.3 SDN在5G行動網路中的作用 185
8.4.4 NFV和SDN的關係 190
8.4.5 基於NFV和SDN的5G網路架構展望 190
8.5 小結 193
參考文獻 194
第9章 用戶無感知的移動性管理 195
9.1 5G移動性的特點和需求 196
9.2 5G網路中移動性的場景分析 199
9.3 移動性解決方案 200
9.3.1 備選的移動性方案 201
9.3.2 移動性的關鍵指標 202
9.3.3 影響移動性的關鍵技術 203
9.3.4 觀察和分析 210
9.4 小結 210
第 10章 以用戶為中心的自治網路 211
10.1 以用戶為中心的自治網路需求 212
10.2 潛在技術方向 214
10.2.1 基於大數據的用戶行為感知與最佳化 214
10.2.2 多維度QCI設計 217
10.2.3 用戶和業務的智慧型感知與最佳化 219
10.2.4 特殊場景的性能保障與提升 220
10.3 小結 222
第 11章 毫米波系統的設計與驗證 223
11.1 毫米波信道傳播特性:理論和實際測量結果 224
11.2 波束成形算法 226
11.3 毫米波波束成形原型系統 228
11.4 原型系統的試驗結果 230
11.4.1 室外試驗 230
11.4.2 室外對室內的穿透 232
11.4.3 室外移動 232
11.4.4 室內多用戶 233
11.5 小結 233
參考文獻 234
第 12章 超密集網路及小區虛擬化 235
12.1 超密集網路概述 236
12.2 LTE系統的小區結構及分析 241
12.3 UDN虛擬化技術 245
12.3.1 虛擬化整體架構 247
12.3.2 小區虛擬化 248
12.3.3 終端虛擬化 255
12.4 5G小區虛擬化的關鍵支撐技術 256
12.4.1 數據同步 256
12.4.2 無線自回傳 257
12.5 小結 260
參考文獻 260
第 13章 海量機器型通信 263
13.1 機器型通信市場前景和現有技術 264
13.1.1 機器間通信產業與市場 264
13.1.2 現有M2M技術 266
13.2 海量機器型通信技術需求 267
13.2.1 機器型通信多元化套用 268
13.2.2 機器型通信終端數量 268
13.2.3 機器型通信終端成本 269
13.2.4 電池壽命 269
13.2.5 覆蓋範圍 270
13.3 海量機器型通信的網路功能 270
13.3.1 終端的擁塞控制和過載控制 270
13.3.2 MTC終端觸發 270
13.3.3 MTC終端分組 271
13.3.4 MTC終端監控 271
13.3.5 其他方面的要求 271
13.4 海量機器型通信的無線技術 272
13.4.1 5G機器型通信的無線連線方式 272
13.4.2 MTC終端的接入和傳輸 273
13.4.3 MTC終端的成本最佳化 275
13.4.4 覆蓋增強 277
13.4.5 降低功耗 279
13.5 面向海量機器型通信的網路架構演進 281
13.5.1 5G網路架構挑戰 282
13.5.2 面向5G的MTC網路架構 283
13.5.3 M2M網路技術 284
13.5.4 M2M網路關注的領域 286
13.6 小結 290
參考文獻 290
第 14章 5G標準概覽 293
14.1 5G R15概覽 294
14.1.1 5G部署方式 295
14.1.2 5G端到端網路架構與協定 297
14.1.3 5G新空口的主要特徵 301
14.1.4 5G新核心網的主要特徵 307
14.2 5G R16標準概述 310
14.2.1 5G新空口R16的新功能 310
14.2.2 5G新核心網R16的新功能 332
14.3 小結 342
參考文獻 342
第 15章 3.5 GHz 5G樣機設計與外場試驗 345
15.1 5G產業推進規劃 346
15.2 5G基站的樣機規劃和技術要求 351
15.3 5G基站樣機開發 364
15.3.1 RF通道數的選擇 365
15.3.2 CPRI/eCPRI的選擇 368
15.3.3 整機性能 370
15.4 5G樣機的外場試驗 374
15.5 小結 380
參考文獻 380
第 16章 5G套用與部署展望 381
16.1 全球運營商5G部署規劃 382
16.2 5G套用展望 387
16.2.1 5G的核心能力及其商業模式 388
16.2.2 5G典型套用 392
16.3 5G發展面臨的挑戰 394
16.4 小結 398
參考文獻 399
附錄一 Global Mobile Industry Ready to Start Full-Scale Development of 5G NR 401
附錄二 5G標準按時完成,產業攜手加速商用步伐 4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