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的“異鄉”

國中的“異鄉”

《國中的“異鄉”》,副標題: 近代四川的文化、社會與地方認同,作者王東傑,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於2016年9月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國中的“異鄉” 
  • 作者:王東傑 
  • ISBN:9787303207015 
  • 頁數:320頁 
  • 定價:58.00元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9-1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叢書信息,

內容簡介

清代四川經過了一個大規模的移民過程。到十九世紀中晚期,來自不同地區的移民後裔,經過長期生息、融合,已逐步形成一個“四川人”的地方認同,同時也帶來了文化和學術上更為強烈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但是,直到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四川在全國的政治和文化格局中,都還處在一個邊緣位置,被視同“異鄉”;直到三十年代中期,隨著國難日亟和國家政治統一進程的加快,其地位才得到提升。不過,這也把諸多新的政治、社會和學術力量引入川中,導致一系列複雜變化。本書透過對晚清民國四川社會與文化史上幾個片段的勾勒,試圖對中國近代的地方、國家和認同進行更深入思考,尤其希望凸顯“全國地方性”和“地方民族主義”這兩項相輔相成的文化現象的重要性。

作者簡介

王東傑,河南濮陽人,四川大學歷史學學士(1993)、復旦大學歷史學碩士(1996)、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2002),現為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從事中國近現代史中國思想文化史地方史研究,著有《國家與學術的地方互動——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等。

內容簡介

導言
第一章 “鄉神”的建構與重構:方誌所見移民會館崇祀中的地域認同
一、“鄉神”的誕生
二、“一隅”通“天下”
三、成為“四川人”
四、結論
第二章 地方認同與學術自覺:清末民國的“蜀學”論
一、近代“蜀學”興起諸說檢討
二、近世學風轉移與“蜀學”勃興
三、近代四川地方認同和學術自信心的提升
四、近代“蜀學”的自覺
五、餘論
第三章 “不異的異鄉”: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旅外川人認知中的全國與四川
一、國中的“異鄉”
二、旅外川人言論中的四川
三、四川豈是化外?
四、結論
第四章 高等教育中的國家與地方:四川大學國立化進程(1925-1939)
一、國立大學與省立大學的名實錯位
二、“國立化”與“中央化”的糾葛
三、從“國立化”到“黨化”
四、結論
第五章 機構與學風:民國時期四川大學歷史學科的發展
一、學科肇建
二、預入主流
三、結論
參考文獻
索引
後記

叢書信息

新史學&多元對話系列 (共17冊), 這套叢書還有 《施善與教化》,《街頭文化》,《再造“病人”》,《“自殺時代”的來臨?》,《在西方發現陳寅恪》 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