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邊圖藏:清末趙爾豐川邊經營

固邊圖藏:清末趙爾豐川邊經營

《固邊圖藏:清末趙爾豐川邊經營》是徐君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3月。

該書重點總結了清末趙爾豐川邊經營的經驗,為在新時期如何把清末“川藏事同一體”“藏事乃邊事”“川、邊、滇、藏西南互犄之勢”的認識經驗,運用到當代長期建藏、謀求西藏及四省藏區的協調發展與長治久安中提供借鑑意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固邊圖藏:清末趙爾豐川邊經營
  • 作者:徐君
  • 類別:歷史學著作
  • 字數:323千字
  • 首版時間:2019年3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思想,作品影響,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共五章,大致內容如下:第一章主要從晚清西南邊疆危機以及西南邊防意識的形成切入,以對丁寶楨督川十年(1876—1886)期間西南邊防意識形成及其積極籌謀川藏邊疆各項措施的分析開始,展示以川督丁寶楨為代表的晚清邊疆大吏們關於西南邊防思想形成的過程。第二章和第三章以“趙爾豐在川邊經營”及“對其的分析”為主要內容,呈現趙爾豐的川邊經營思想及策略的形成過程,以及與清中樞就邊藏問題的互動情況。第四章把川邊經營放在晚清西南邊防部署總體框架中思考,釐清晚清政府把川邊由川藏通道上升到援藏基地的認識變化過程。第五章把清末川邊改流與西藏的新政等問題放在一起思考,對邊藏轟轟烈烈實施了幾年的新政,在民元鼎革後瞬間人亡政息的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清季西南邊疆危機及舉措
第二章 趙爾豐的川邊經營(上)
第三章 趙爾豐的川邊經營(下)
第一節 丁寶楨與清季西南邊防籌措
第二節 瞻對與清季西南邊患
第三節 清季川邊初步經營
第四節 籌邊援藏
第一節 從平康三策到經邊六事
第二節 川邊與西藏之間
第三節 固邊圖藏
第四節 留邊設治,籌收藏地,擬建行省
第五節 收回瞻對
第一節 “自籌利益”
第二節 自保利權
第三節 延攬人才
第四節 利交通,速文告
第五節 興學易俗,開化固邊
第六節 取民信,蘇民困
第七節 籌練新軍,辦巡警
第四章 清末川邊經營分析
第五章 清末邊藏經營的經驗教訓與啟示
第一節 西南邊防部署中的川邊經營
第二節 清季川邊經營效果
第三節 另種可能
第一節 內外交困、積重難返
第二節 中樞的困頓
第三節 封疆大吏的末路
第四節 新政的“新”與“舊”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晚清政府圖謀藏政的過程中,曾經僅僅是進藏大道,且是土司統治的羈縻之地——川邊,被清中央逐漸由一個川藏之間的通道地位,上升為援藏、保藏和固藏的重要後方基地。為了更好地發揮其援藏、保藏和固藏作用,不僅設立了“以軍府之制,督地方之責”的川滇邊務大臣,更在川邊進行屯墾、開礦、興學、易俗、通商、暢通交通等新政措施。通過利交通、速文告、興學易俗來開化固邊,通過蘇民困來取民信,辦巡警練新軍,以求自籌利益、自保利權。同時更把四川、雲南、貴州與川邊和西藏連為一體,謀劃西南邊防尤其是西藏的穩固問題,為此進行了非同尋常的人事安排和調整,起到了有效的固藏、保藏作用,在當時引起了國際尤其是英國的高度重視。這種“川、滇、邊藏聯為一氣”的西南一體的思考與策略,對於當代中國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
②趙爾豐川邊改土歸流、施行新政是“新”“舊”雜糅,既有封建王權政治文化的遺留、延續,又包含了一定分量的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的萌芽。其具體的施政尤其是不拘一格延攬人才,廢除川邊延續千年的沉重勞役——烏拉,開辦新式學堂、開設藥物局、修路架橋、開辦民族實業、引進新式農作技術與耕具等,都是具有推動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措施。但另一方面,趙爾豐以武力為先導順利進入川邊,此後,也計畫以駐藏大臣兼辦邊務的身份,以同樣的“武力前導”“恩威並施”策略方式進入西藏,把川邊施政推及西藏,然而由於清中央對於藏事的過於謹慎與優柔,籌邊藏事務大臣之間因個人利益的嫌隙與掣肘,趙爾豐本身的思維慣性和眼光的局限,不得不中輟。
③晚清政府對於藏事的國際交涉處處被動,與其內外交困、積重難返、國力衰微、無外交專門之學有很大的關係。同時晚清中樞對於西藏地方政府及西藏地方社會變化的“刻舟求劍”式慣性思維,未能及時清楚地洞察西藏地方社會的變化,也是使藏政不興的主要原因。堅守祖制不放,家天下和血緣分封的老傳統,也使封疆大吏走向末路。“新政”中“新面目”與“舊根基”之間的脫節、地方利益與國家權益的衝突、“以夏變夷”“以儒化佛”諸種措施及其諸種複雜矛盾的彼此扭結與衝突,不同民族文化傳統之間的磨合與碰撞,都在邊藏經營中糾葛著,最終因沒有觸及社會底層,缺乏社會支撐根基而人亡政息。

作品影響

獲獎記錄
2021年10月,該書獲四川省第十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固邊圖藏:清末趙爾豐川邊經營》
2019年3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203-2403-8

作者簡介

徐君,博士,現任四川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四川大學中國藏學研究所專職研究人員,教育部新世紀人才,四川省學術技術帶頭人,劍橋大學“康河計畫”四川大學工作站暨四川大學喜馬拉雅多媒體資料庫項目執行主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