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
具長根莖,徑1-3毫米,其上密被有光澤的鱗片,鱗片老後易脫落。
稈直立,細硬,平滑無毛或偶有極稀疏的長柔毛,高12-20(25)厘米(亦有可高達50厘米者)。
葉
葉鞘被長柔毛,近鞘口處毛通常較密;葉舌膜質,鈍圓,先端常呈撕裂狀,長1-1.5毫米;葉片扁平或內卷呈刺毛狀,先端尖銳,長2-6(9)厘米,寬2-5毫米,兩面均稀疏被有少許柔毛,有時在葉片基部邊緣兩側被有疣毛。
花果
圓錐花序長4.5-7.5(15)厘米,分枝單生,長(1)3-5(7)厘米;小穗含2-3-5小花,長5-6.5毫米(少有長至11毫米者);小穗軸無毛,長(1)1.5-2.5毫米;穎寬披針形,質薄,常背部帶紫色而邊緣膜質透明,無毛或亦可被少量長柔毛,第一穎具1脈,長3-4毫米,第二穎具3脈,長4-5毫米;外稃遍生長柔毛,具3脈,無芒,有時具小尖頭,背部具淺褐色至黑褐色斑點,或有時黑褐色斑連成一片幾達基部,第一外稃長4.5-5(7)毫米,基盤無毛;內稃與外稃等長或稍長(有時稍短乃至顯著短於外稃,長僅及其3/4),先端有裂,脊及脊的兩側均被長柔毛,脊間上半部具黑褐色斑,亦具柔毛;花葯淡黃色,長(1)3-3.5毫米。穎果狹長圓形,具稜。花期8月。
生長環境
生於高海拔(3 300-4 300米)乾燥沙地或沙丘及低矮山坡上,在西藏的大片沙丘上形成特殊植物群落。是良好的固沙植物。
分布範圍
產我國西藏;克什米爾地區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我國西藏。
主要價值
固沙草從萌發開始到抽穗前質地較柔軟,為各種家畜喜食,尤以綿羊喜食,抽穗後,適口性有所下降,冬季枯萎後仍為羊群所採食。固沙草營養較豐富,該草富含無氮浸出物,粗蛋白質含量中等以上,鈣磷比例適當,但含量偏低(表31—1)。據體外消化試驗,固沙草有機物質消化率較高,但代謝能較低。
本種提示
本種由於環境因素的影響,性狀上往往發生變異。諸如:植株較低矮,僅高10-20厘米,相應地各部分也較短小;葉鞘被毛情況也多少不一,有的植株可密被疣狀突起及長柔毛,有時還夾雜疣毛;外稃被毛情況也多變異,有的植株其外稃被毛較密,有的較疏且偏於聚生在脊的兩側及邊緣,此性狀與青海固沙草O. kokonorica(Hao) Keng近似。因此在鑑定本種時,宜對各種性狀作全面的分析。
生態特徵
固沙草分櫱力較強,能形成大量根莖。冷季地上枯萎,根莖存活,第二年6月中旬開始萌發,7—8月生長迅速,抽穗後生長緩慢。該草再生力較強,夏季放牧後,能產生一定量的再生草。
固沙草適應於溫暖較乾旱的砂質土壤生境,為典型的喜暖旱生植物,多分布於熱量充足的河谷砂質地及陽坡礫石地上,常在海拔3650—4300m之間,是較典型的乾草原牧草。根系發達,常形成強大的根網,耐踐踏,固土保水力強。也耐早,耐貧瘠,在砂質地及礫質地上生長良好。
由於固沙草生活力強,兼具有性繁殖和無性繁殖,所以能迅速占據地面,成為乾草原的優勢種,並常與砂生槐(Sophoramoocrft-iana)、沙蓬(Agriophyllumaquarrosum)、香藜(Chenopodiumbotrys)、蒺藜(Tribulusterrestris)、傘花絹毛菊(soroseris umbrellata)、纖桿蒿(ArtemisiademiSSa)等組成溫性灌叢草原植物群落,廣布於雅魯藏布江河谷地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