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始縣科普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

《固始縣科普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固始縣制定的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固始縣科普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
  • 發布單位:固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 發布時間: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 性質:計畫
檔案通知,詳細內容,

檔案通知

固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關於印發固始縣科普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的
通 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縣政府有關部門:
《固始縣科普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固始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詳細內容

固始縣科普工作“十二五”發展規劃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科學普及,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以下簡稱《全民科學素質綱要》),結合我縣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全民科學素質綱要》,以創建全國科普示範縣為抓手,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倡導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
二、總體目標
以未成年人、農民、城鎮勞動人口、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等重點人群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整體提高,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確保公眾科學素養高於全市、全省平均水平。
三、工作重點
(一)創新農村科普工作機制,致力提高農民科學文化素質,培養造就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民。
1、積極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增強農村黨員幹部科技文化素質和帶領民眾致富的能力。使更多的農村致富能人和農民企業家活躍於農業生產領域,發揮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結合縣委組織部門牽頭實施的“農村黨員電化教育”、農業部門牽頭實施的“陽光工程”、農開扶貧部門牽頭實施的“雨露計畫”以及人事社保局牽頭實施的“勞動力轉移培訓”等農民培訓教育工程,整合社會教育培訓資源,努力構建多元化的農民科學素質教育工作格局。縣級集中培訓每年不少於20期,每期不少於100人;各鄉鎮組織的集中培訓每年不少於4期,每期培訓不少於100人;村街社區組織的集中培訓每年不少於4期,每期不少於50人。全年集中培訓不少於14萬人次。每年90%以上的鄉鎮幹部(含鄉鎮企業幹部)接受科技培訓,80%以上的村幹部和農民黨員勞動力接受科技培訓,進而帶動農村勞動力的全面培訓。使全縣的科技示範戶和農村專業技術協會骨幹每人掌握2至3門先進的農業實用技術和一定的生產經營管理技能,農村勞動力每年至少受到1次實用技術培訓。
2、深入開展“三創一帶”活動,大力發展各類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研究會、合作社等社會化科普組織,覆蓋農戶達80%以上。指導農村專業技術協會提高技術水平和組織管理水平,積極創建農村科普示範基地,使他們在科技知識傳播、先進實用技術推廣、發展農村經濟和“科技興農”中更好地發揮作用,帶動全縣農民依靠科技致富奔小康。
(二)加強青少年的科普工作,努力培育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
1、加強對中國小科技教師、青少年科技輔導員的培訓,制定相應的考核和獎勵制度,調動中國小教師參加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輔導工作的積極性,不斷提高輔導水平。加強縣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建設,進一步完善中學、縣直學校、鄉鎮中心國小及有一定條件的農村國小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組織,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普活動監測評價制度,建立和完善青少年科學素養評價體系。
2、積極組織中小學生參加本縣、全市、全省及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大手拉小手”、青少年科普觀光等活動,不斷推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創新意識,樹立自強不息、勇於前進的奮鬥精神,樹立與時俱進、昂揚向上、勇於創新的開拓意識。
(三)加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教育,提高科學決策和執政能力。
1、採取多種形式加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教育。科技、人事等單位會同縣委有關部門制定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培訓規劃,加大領導幹部培訓中科學素質教育的比重,定期組織面向各級領導幹部和科技工作者的科普報告、科普講座等活動。使全縣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每人每年受到1次以上科普培訓教育。
2、把對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納入幹部管理、考核和任用範圍,進一步增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技意識,增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
3、圍繞科技、經濟和社會的重大問題,組織有關專家、學者深入開展調研、諮詢等活動,把科技工作者的個人智慧凝聚上升為組織的集體智慧,為全縣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四)加大城鎮勞動人口科普教育力度,培養適應城市發展的文明市民和職工。
1、加強社區科普工作,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科學素質,推動創建和諧社區。
2、圍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以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二、第三產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和自身發展的要求。在企業中開展“講理想、比貢獻”活動,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發展。
3、圍繞城鎮化進程的要求,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提高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適應職業變化的能力。
(五)創新科普活動形式,增強科普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繼續組織好“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科普宣傳月”“送科技下鄉”“科普報告會”等大型科普集中活動,根據時代發展,選定活動主題,積極探索貼近民眾、服務民生的科普宣傳新途徑、新載體。要堅持不懈地做好“崇尚科學,消除愚昧,反對邪教”宣傳教育工作,樹立科學文明的新風尚。
2、舉辦農業新成果、新產品展示會,架起科技快速進入農業及各產業的新橋樑。加強大專院校與縣合作,整合資源,搭建好科普平台。
(六)發揮大眾傳媒作用,加強科普宣傳工作。
在報刊、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大眾媒體上辦好科普欄目。縣電視台辦好“科普大篷車”欄目;廣播電台辦好“科普之聲”節目;縣科協辦好固始科普網頁;固始早報社辦好“科普之窗”欄目。同時搞好各類科技報刊圖書的發行和套用工作。
(七)加強科普資源開發與整合,提高社會化科普服務能力。
組織開展科普資源普查和整合工作,充分發揮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特色學校、圖書館、博物館的科技教育功能。按照“省內領先、縣級一流”的標準,籌建 “固始科技館”。積極推進學校、科研所、醫院、企業、示範基地的科普資源面向公眾開放,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好社會科普資源。加強圖文、音像、網路、聲訊等科普資源的開發利用。支持科技人才開展科普創作,推出一批公眾喜聞樂見的科普作品。鞏固“站欄員”建設工程,實現縣鄉村三級“科普惠農服務站”“科普宣傳欄”“科普宣傳員”全覆蓋,科普掛圖等資源共享,滿足各類人群對科學素質的需求,努力把科協建設成全縣科普資源開發和服務中心。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健全科普工作管理體制。
各鄉人民政府和縣直各單位要加強對科普工作的領導,要把科普工作納入重要日程,明確專人負責,納入目標管理,並作為考核主要領導政績的重要內容。以大聯合大協作大科普思路,進一步形成黨委、政府牽頭,部門聯動、全社會參與的社會化科普工作格局。縣科協要負責對科普工作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督促、檢查、指導。
(二)進一步加大對科普事業的投入
縣財政不斷加大對科普事業的投入,逐年增加科普專項經費。確保達到全縣人均投入0.5元以上。同時,建立科普事業多元化投入機制,廣泛吸納社會贊助支持科普事業發展。
(三)建立和完善科普工作激勵機制
1、建立科普工作表彰和獎勵制度,加大表彰獎勵力度,規範、建立固始縣優秀人才和優秀學科帶頭人、科協系統先進集體和個人獎勵制度,使之成為具有廣泛影響、有權威性、含金量較高的科技工作者獎項,以擴大社會影響。
2、充分發揮各類新聞媒體的作用,大力宣傳優秀科技工作者和科協組織良好社會形象,加大宣傳在創新科學技術和普及科學技術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和創新團隊,推動科技界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全社會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勞動、尊重創造社會風尚的形成。
3、把科普理論研究成果、科普著作和科普工作成果等納入縣科學技術進步獎的範疇,重視解決專職科普工作人員職務、待遇等問題,吸引更多的有識之士投身於科普事業。
(四)加強科普人才隊伍建設
進一步發展各級科協、學會及各類專業學術團體,建立健全科普工作隊伍。加強科普志願者隊伍建設,逐步形成一種民眾性、互助性的科普宣傳教育機制,並使其活動經常化、制度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