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盡情,所以傷心:納蘭容若傳》本書由金城出版社出版,知名作家曉夢斜陽所著。“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清代才子納蘭容若的詩詞,不知不覺飛落在千千萬萬人的眉間心上。與此同時,卻有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雖然市面上有不少以納蘭詞為主題的納蘭容若詞傳,然而納蘭容若的人物傳記卻並不多見,即使偶爾看到,書中隨意編造之處甚多。
基本介紹
- 書名:因為盡情,所以傷心:納蘭容若傳
- 作者:曉夢斜陽
- ISBN:978-7511-511-467
- 頁數:228
- 定價:29.8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10.1
- 裝幀:易涵辰
- 開本:16開
- 出版公司:博中陽圖書
內容簡介:,導讀,編輯推薦:,目錄,序言:,樣章:,
內容簡介:
他是大清第一才子,一身兼通史、地、算、樂、文、書,尤以詩詞名冠天下;他是康熙御前侍衛,英姿勃發、文武雙全;他出身於宰相府第,卻厭倦權力爭鬥、名利枷鎖;他寄情詩詞,俠骨柔情,卻天妒英才,三十即逝。乾隆看過《紅樓夢》後斷言: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作為一代權相明珠公子的納蘭容若,畢生的精彩,滿腔的惆悵,至深的感情,富貴於我如浮雲的境界,聽本書慢慢道來。
本期內附:《中國名山歷代隱士一覽表》和《1916年廬山牯嶺全景圖》。
導讀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清代才子納蘭容若的詩詞,不知不覺飛落在千千萬萬人的眉間心上。與此同時,卻有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雖然市面上有不少以納蘭詞為主題的納蘭容若詞傳,然而納蘭容若的人物傳記卻並不多見,即使偶爾看到,書中隨意編造之處甚多。納蘭容若生前留存的歷史資料太少,而人們又非常渴望了解一個真實的納蘭容若。
受北京博中陽文化公司主編黎靖先生委託,曉夢斜陽廣泛蒐集整理資料,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可謂嘔心瀝血,寫下這本側重文學和心理學視角的《納蘭容若傳》。熟悉白落梅系列人物傳記《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張愛玲傳》、《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的讀者一定會覺得這本《因為盡情,所以傷心——納蘭容若傳》特別眼熟。沒錯,這是一本文學價值、思想深度、人物形象都可以與白落梅寫的傳記比肩的書。
滿清第一才子納蘭容若的一生僅短短31載人世游,更兼御前侍衛一職並不遂他本人心意,他還來不及有更大的政治建樹,但納蘭詞卻是中國藝術海洋中不可多見的珍寶。他的詞作多以情和愁為主題,多情如幻,哀感蝕骨,艷絕人寰。
納蘭容若其人,乾隆皇帝說他是《紅樓夢》中賈寶玉的原型;民間傳說他是康熙皇帝的情敵,事實上他是康熙的表弟,而康熙是他的成長榜樣;成年後容若成了康熙皇帝的御前侍衛。容若為何如此多愁善感?他有著怎樣如夢似幻的一生?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身為相國,他對容若的一生有著怎樣的影響?他深深愛過什麼樣的女子?納蘭詞的魅力在哪裡?本書試圖還原一些細節,去揭開湮沒在歷史塵埃中的重重面紗,挖掘並重塑一個儘可能真實的納蘭容若。
在重構歷史人物的同時,曉夢斜陽不忘結合現實,她提出職場或者體制內有一條鐵律,只有遵循這條鐵律才能笑傲江湖,否則難免翻船;她還探討為什麼人們會對愛情產生痴迷,會為情所苦。
耐人尋味的是,曉夢斜陽在創作此書的過程中,覺得自己身體不舒服,去體檢時竟然發現自己患了癌症。震驚、恐懼之餘,她用心理學的方式不斷安撫自己。如何治療?她為此特意諮詢了湖南省內的專家以及既懂醫學又是國內知名心理學家的李子勛,還有她的心理諮詢師朋友張玲,決定接受手術治療。
勇敢穿過生死關的曉夢斜陽認為,當人患一場大病,身體的康復固然重要,同樣重要的是心靈的重建,是對自己的身心恢覆信心。
著名文學評論家李敬澤曾經說:“作家要讓同時代的聰明人服氣。”曉夢斜陽說:“在人生的戰場上,確實要有智慧和勇氣,才能夠順利走下去,而心理學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智慧。”
編輯推薦:
1、唯美的人物傳記:本書是一本全面講述大清第一才子納蘭容若短暫卻又精彩一生的人物傳記。納蘭容若的詩詞近年來不斷升溫,尤其為年輕人所喜愛。因此他的詩集或者對他的詩詞進行解讀的圖書種類不少,而且大都暢銷。如安意如《人生若只如初見》。但像本書這樣人物傳記卻少之又少。
2、人物影響力:納蘭容若這個人物極富戲劇性,也極富爭議性。他出身宰相府第,曾為康熙御前侍衛,文武雙全;他一身兼通數門學術,尤其是詩詞冠絕古今。毛澤東、王國維、梁啓超、徐志摩、厲以寧等各界名流都是他的冬粉。他的才,他的情,他的惆悵一生,數百年來都為人所津津樂道。當今的年輕人更有很多人視其為偶像。
3、史料詳實,文筆唯美:本書作者光是研究與納蘭容若相關的歷史文獻與文學作品就花了五年。本書所展現的納蘭容若,真實、全面,許多故事聞所未聞。而且作者以女性的筆觸去體會、描寫納蘭容若,文辭優美,讀來美不勝收。絕對媲美《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傳》。
4、思想深刻,剖析細膩:作者在寫作本書時罹患癌症,在病床上動筆寫作,對納蘭的生與死、才與情、富貴如浮雲的境界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深刻體會。對納蘭的心事分析也更加細膩。
5、超值贈讀:本書後面的部分是作者對納蘭詞的解讀。既是優美的人物傳記,又附贈詩詞解讀。內容絕對超值。
目錄
引言我是人間惆悵客
第一章錦樣年華水自流
第二章羽旗豹尾映龍鱗
第三章不是人間富貴花
第四章人生若只如初見
第五章莫為繁花又斷腸
第六章澄海樓高空極目
第七章多情自古原多病
第八章一生一代一雙人
第九章共君此夜須沉醉
第十章絕塞生還吳季子
第十一章三載悠悠魂夢杳
第十二章古今幽恨幾時平
第十三章一往情深深幾許
第十四章欲問江梅瘦幾分
第十五章而今才道當時錯
第十六章西風吹老丹楓樹
後記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曉夢斜陽簡單解讀納蘭詞前50首
附:
納蘭詞
納蘭容若年譜
納蘭容若書簡
參考書目
序言:
我是人間惆悵客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仿佛被施了魔法,這些清麗哀婉的文字會自己穿越時空,四處飛行。
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清代才子納蘭容若的詩詞,不知不覺飛落在千千萬萬人的眉間心上。
與此同時,卻有一件令人費解的事情。雖然市面上有不少以納蘭詞為主題的納蘭容若詞傳,然而納蘭容若的人物傳記卻並不多見,即使偶爾看到,質量大抵不過爾爾,隨意編造之處甚多。估計是因為容若生前留存的歷史資料太少。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劉德鴻先生寫的《清初學人第一——納蘭性德研究》(1997年出版)算是權威讀本,在舊書網上這本書賣價逾千,幾十元一本的複印本都有不少人訂購。可見人們非常渴望了解一個儘可能真實的納蘭容若。
受北京博中陽文化公司主編黎靖先生委託,我廣泛蒐集整理資料,加上自己的思考和判斷,立志寫一本側重文學和心理學視角的納蘭容若傳。納蘭容若的一生僅短短31載人世游,更兼御前侍衛一職並不遂他本人心意,他還來不及有更大的建樹,因而除了納蘭詞,介紹容若本人生平的存世資料確實比較少,幸虧其父納蘭明珠曾經權傾朝野,又多了一些線索。總之我已盡力而為,翻遍相關史料,儘可能還原一個真實的納蘭。
我有一個夢想:真心希望這是迄今為止大家所能讀到的一本最好的納蘭容若傳。
多情如幻,哀感蝕骨,艷絕人寰,這是人們對曠世奇才納蘭容若及其詞作的統合感覺。有人特意做過統計,在容若現存的三百多首詞中,“愁”字出現過九十次,“淚”字用了六十五次,“恨”字被使用三十九次,其他如“斷腸”、“傷心”、“淒涼”、“惆悵”等字眼,也觸目即是。
人們禁不住要問,出自將相門第被稱為“滿清第一才子”的納蘭容若,究竟為何如此多情如此傷感?他的生命中經歷了什麼樣的起落沉浮?他的內心究竟埋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
請跟隨我的腳步,穿越一段旖旎的時空之旅。
先從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首的《紅樓夢》說起。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起初只有前八十回,因為嫌疑刻意影射大清朝盛極而衰、子弟一代不如一代,當時被列為禁書,卻在民間暗暗流傳,風靡一時,大有洛陽紙貴之勢,一時之間,坊間熱議石頭記。
大官僚和珅看過之後,為了討好皇上乾隆,於是請滿腹經綸的學者高鶚續寫完後面的四十回,再進呈給聖上。乾隆讀後喟然長嘆,掩卷沉默良久隨即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
大家知道,納蘭明珠,即納蘭容若的父親,曾為乾隆之父康熙一朝之宰相,可謂是康熙朝無法繞過的舉足輕重的人物。
也就是說,一代君王乾隆皇帝認為,納蘭容若即是《紅樓夢》中男主角賈寶玉之原型。
我們試做比較:賈寶玉與納蘭容若最相似之處在於,兩者都是富貴門第公子、都善詩文、也都是容易傷感的痴情人,在小說中,賈寶玉與表妹林黛玉相親相愛卻沒能終成眷屬;歷史事實中,納蘭容若也和被選入皇宮成為妃子的表妹勞燕分飛。
納蘭容若和賈寶玉,一個是真實的歷史人物,一個是虛構的文字幻影;一個在真實殘酷的紅塵俗世中以清麗、哀傷的詞作名垂青史,一個在滿紙菸霞中經歷繁華富貴兒女情長卻最終看破紅塵遁入空門。但他們都令人生出感嘆:公子為何如此多愁多情?
來看看作者曹雪芹在《紅樓夢》卷二《賈夫人仙逝揚州城冷子興演說榮國府》中借賈雨村之口所說的一段話:
清明靈秀之氣所秉者,上至朝廷,下至草野,比比皆是……故其氣亦必賦人,發泄一盡始散,使男女偶秉此氣而生者……若生於公侯富貴之家,則為情痴情種;若生於詩書清貧之族,則為逸士高人;縱偶生於薄祚寒門,亦斷不至於為走卒健仆,甘遭庸夫驅制駕馭,必為奇優名娼。
這段話中,曹雪芹認為男子多情的緣故,是因為天生清明靈秀,且生於公侯富貴之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曾在康熙皇帝的鑾儀殿當差,和時任御前侍衛的納蘭容若交往甚多,兩人都是大儒徐乾學的弟子,既為同事,又是文友,彼此志同道合,難免惺惺相惜。曹寅後來曾經寫過這么一句詩: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曹寅既然這么寫,那么說明他自己是知曉納蘭心事的。
由此看來,乾隆皇帝認定納蘭容若是賈寶玉的原型——至少是原型之一,完全是有根據的。作為曹寅的嫡孫,曹雪芹完全有可能從長輩那裡聽說納蘭容若的傳奇故事。
納蘭容若,生於1655年1月19日,卒於1685年7月1日,三十載寒暑,他的一生,短暫而絢麗,有如流星划過蒼穹。這個被稱為“千古傷心詞人”的相門翩翩公子,能文能武,內心柔軟,極為重情。令人唏噓感嘆的是,他生命中三段極為重要的感情——和表妹傾心相戀卻只能生別離,與妻子盧氏情深意篤而妻子卻早早辭世,和江南才女沈宛彼此愛慕卻為納蘭家族不容最終勞燕分飛,總之,多情的容若非常看重的三段感情都沒能善終,屢屢和心愛的人生離死別,這樣的痛苦惆悵,非有過親身體驗的人不能懂得。
生命中的許多悲情時刻,納蘭容若無法遣懷。作為康熙皇帝身邊親近的侍衛,他異常忙碌辛苦、少有自由,偶而得閒,只有詩詞帶給他些許寄託和安慰。納蘭容若錦心繡口,詩詞字字珠璣,感人至深,贏得萬人傳唱,名噪一時。
據說納蘭明珠讀到兒子的一首詞時,忍不住老淚縱橫。這首詞是這樣的:
浣溪紗
殘雪凝輝冷畫屏,
落梅橫笛已三更。
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
知君何事淚縱橫,
斷腸聲里憶平生。
這首詞遣詞造句風格清新,明白如話;有些句子的文字組合獨此一家,前無古人;更兼調動了視覺聽覺,情景交融,“惆悵”、“斷腸”之類的詞語如同利劍,直指人心。
據說明珠讀後,愴然涕下,哽咽不能自己,沉默良久方才嘆息著說:“這孩子,他什麼都有,想要什麼都可以有,怎么就這么不快樂!”
只能說,明珠啊,你雖然腹有良謀、貴為宰相;你雖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可你真的不懂自己的孩子。
好一句“我是人間惆悵客”!
幾年以前,已經記不起確切的時日,總之,正是那時無意中讀到這一句,讓我愛上納蘭詞。
這些年來,我偏愛現代詩歌,也喜讀古典詩詞,曾經一度以“我是人間惆悵客”為暱稱,在網路的虛擬世界裡與網友、詩人們酬唱應答,持續了大約一年時間。後來好像是論壇消失,這個暱稱也就不了了之。
其實一直在思考這個現象,為什麼有的人會特別地多情、重情甚至痴情?為什麼有的人容易傷感、惆悵甚至痛不欲生?
我也是一個多情人,以“湘女多情”為榮;我也曾經多愁善感,常常會沒有緣由地情緒低落,甚至莫名其妙就會忍不住要大哭一場方能抑止悲情。不過,隨著時光緩緩流逝,加上連續多年刻苦研修心理學,我漸漸療愈了自己,已經能夠自如地控制和調整自己過於起伏的情緒。
我逐漸了解為什麼有的人會格外多情,格外容易傷感。
根據心理學精神分析學派的觀點,一個天資聰穎而性情敏感的人,如果在生命早期沒有得到足夠的愛與關懷,他會用一生的時間去尋找去追逐,直到讓自己獲得彌補、得到救贖。若身為男人,他會竭盡全力去尋找一個像母親一般疼愛他關心他的女人;而若為女人,她會耗盡所有去尋找一位精神父親,直至找到為止。此所謂“戀父情結”、“戀母情結”。如果一直找不到,他們內心就如同形成了一個黑洞,一直無法填滿,他們的一生,會一直心事飄零,落落寡歡。除非,他們終於能夠自我覺察,並設法獲得完整的精神成長。
在這些容易傷心失意的人眼裡,世間無論多少榮華富貴,都微不足道,都是過眼雲煙,因為那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東西。他們“上窮碧落下黃泉”,苦苦尋找的,是一段傾其所有的愛情,得到一種無條件的寵愛。其實這哪裡只是愛情呢?他們渴求的,是生命早年缺乏的、而在成年之後又將之化了妝的親情。但這樣的尋找非常難以如願,需要很大的運氣。想想看,世間會有幾人肯如親生父母般愛你?縱然有這樣的人,時空渺渺,你們如何能夠在恰好的時間將彼此找到?所以世間多有傷心人。
納蘭容若就是如此。即使文武雙全,精詩文善騎射,即便出生在烈火烹油、鮮花著錦的富貴之家且深受康熙皇帝賞識,但由於成長歲月里一些無法補足的缺失,加上命運多舛,他即使看起來非常富足,卻依然傷心傷感傷情,一不小心,就罹患寒疾,英年早逝,魂斷天涯。
正如納蘭容若自己寫的詞,“我是人間惆悵客”,“不是人間富貴花”。
從崇文尚武的翩翩少年,到溫雅多情的成熟男子;從緊隨康熙皇帝四處巡視的御前侍衛,到以京師侍衛身份深入唆龍偵查;容我細細解讀納蘭容若的一生,娓娓講述一段原本是花柳繁華,卻不料總被風吹雨打的煙雲往事。
這段往事,會從納蘭容若被忽略的內心需求開始,直至如日中天的歲月,他的呼吸在剎那間無法逆轉地終結。
在納蘭容若的生命過程中,我們要解讀他精明能幹、人稱“相國”的父親納蘭明珠,了解被疑為善妒且殘暴的母親愛新覺羅氏,接近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康熙皇帝,還會接觸容若的老師徐乾學、同事曹寅、忘年交顧貞觀,以及幾個異樣美麗的女子——表妹惠兒、妻子盧氏、才女沈宛等等,在容若的一生,他們都是舉足輕重的人物,每個人都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參與或者折射了納蘭非凡的人生。
而你,恰好看到或者特意拿起這本書的你,必定是喧囂年代依然有所堅守的讀書人,此刻你準備好了嗎?
請準備一杯暖心的香茗,一盒也許用來拭淚的紙巾,一份溫柔而安寧的心境,一段閒散且不被打擾的時光,和曉夢斜陽一起,與納蘭容若——那肉身早已了無痕跡、靈魂卻依舊低徊在文字里的曠世才子,進行一場關乎心靈的深度交流,包括詩詞,包括生命際遇,包括愛情。
你將讀到納蘭容若被諸多細節真實還原的個人傳記,包含著一段風雲變幻的家國歷史。
樣章:
第一章錦樣年華水自流
“貴族神童”是如何誕生的?
一個人的童年如何來決定人的一生?
童年的欠缺和遭遇是人一生中留下的伏筆。
天資聰穎的容若有一個聰明能幹的相國父親,
又非常幸運地擁有康熙皇帝這個精神上的成長夥伴,
暗地裡以天子為榜樣,
無疑更有成長動力。
一、
如果你覺得童年非常美好,那也許只是一種錯覺;如果你覺得它充滿苦難,讓你不堪回首,這又極可能說明你認識稍嫌偏頗。
曾經一度,我質疑人們對於童年歲月清一色的緬懷和讚美。
通常人們傾向於認為童年無憂無慮,不知煩惱為何物。那時候天空很藍,藍得不被看見;那時候日子太慢,慢得讓人不需要尋找方向。走過一段成長的歲月,磕磕碰碰遍體鱗傷,此後偶一回望,發現逝去的孩提時代,似乎美好得鑲著燦爛的金邊。
可是,童年真有記憶中的那么好嗎?人們是不是進行了選擇性遺忘?只記住了快樂的時光,比如逢年過節的愉快、和小夥伴一起玩耍的喜悅(有誰從來不曾捉迷藏?),卻在不知不覺中忘記了許多令人傷感的情節和感覺,比如被大孩子欺負、比如因凡事只能服從長輩決定沒有資格自主而產生的挫折感。
也有人記憶中的童年充滿苦難,假如他因此心生怨恨,那么他也許沒有意識到,苦難的童年有時候是一份別樣的生命禮物。看看那些有大成就的人吧,他們大多有一個特別苦難的童年。
總之,童年是生命之樹的嫩芽,如果有充足的底肥,愛也好,磨難也好,生命之樹將茁壯成長;如果缺乏重要的促長因子,愛也好,尊重也好,生命之樹將會枯萎憔悴。
對於每個人而言,出生無法選擇,童年無法選擇。
納蘭容若如此多愁多病多情的一生,他覺得快樂是一件無比奢侈的事情,無論是懵懂不諳世事的童年,還是漸漸曉事的少年,快樂的時光似乎總是太短,而憂傷卻那么漫長。
只不過,在外人看來,他的童年是沒有太多憂慮的。
也許容若自己都不知道,他這一生所有的情愁與憂煩,恰恰來自這看似美好的總角華年。
1655年1月19日,按農曆,應該是1654年臘月十二日,儘管北京城地凍天寒,大清順治皇帝鑾儀衛雲麾使納蘭明珠家裡卻是一派喜氣。
鑾儀衛雲麾使是清初正四品在京武官職位,這一年明珠二十歲。
初為人父,喜得貴子,這樣的人生大喜時刻無消多說。
懷裡抱著粉雕玉琢的新生兒,明珠喜上眉梢。這是納蘭家族的又一代血脈。
納蘭原是金代貴族姓氏,在漢語中,是“太陽”的意思。納蘭氏的始祖本姓土默特,名叫星懇達爾汗,明朝初年居住在一個被稱為“張”的地方,大約位於今天的黑龍江省肇州縣一帶。那裡是嫩江、納林河、呼蘭河和松花江交匯的地帶,山河秀麗,物華天寶。隨後家族幾經戰亂,輾轉變遷,到了北京。
此刻,明珠手裡小小的嬰兒自然繼承了祖先的優良基因,血液里流淌著出生地的芳澤。
望著這個孩子,一向以性情暴烈示人的初為人母的愛新覺羅氏,心中不知不覺地也泛起一絲難得的柔情。
這愛新覺羅氏是英親王的女兒、多爾袞的侄女,家世顯赫,據說年少時非常任性刁蠻。若非因其父親獲罪受牽連被廢為庶人,家道中落,心比天高的她絕對不會下嫁給一名侍衛。儘管這名侍衛——明珠——聰穎過人,日後終成大器。
嫁入納蘭家之後,愛新覺羅氏鬱鬱寡歡。據說她極其善妒,控制欲極強,連明珠跟家中侍女多說幾句話都要生氣。
關於愛新覺羅氏的強悍與暴躁,有人講述過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說是明珠家有一位聰明漂亮的侍女,平常深得眾人喜歡。愛新覺羅氏對她早有妒意。一次,明珠高興,隨口贊道:“這丫頭,眼睛生得真是漂亮。”愛新覺羅氏馬上臉就陰了。於是,無比恐怖的事情發生了。第二天一早,愛新覺羅氏冷笑著讓人端上一個錦盒。明珠看著她的表情,覺得這其中有什麼古怪,但沒有多想,疑疑惑惑地揭開盒蓋一看,裡面赫然是一雙人眼!明珠嚇得失聲大叫,從此儘量離愛新覺羅氏遠遠的,輕易不怎么搭理她。
這個故事的真假筆者不想臆斷。畢竟,一些生性狠毒的女人,乾過的殘暴的事,比這個還過分的在歷史上並不少見。加上那個年代,奴僕的身份和家禽家畜相差不大,被殘酷對待時人習以為常。
但容我們來讀讀史料。據《覺羅氏墓志銘》記載,愛新覺羅氏是“太祖高皇帝之嫡孫女,英親王之嫡出第五女”,崇德二年(1637)生。由於皇室的政治鬥爭,其父英親王阿濟格和眾多男丁,一朝死於非命,全家被攆出王府。覺羅氏也被貶為庶人,倉促地嫁給尚未顯赫的明珠。據說覺羅氏“平日皈心釋氏,晨起必焚香膜拜,誦梵經一卷。嘗手書《金剛經》,……”這樣一位堅持念佛的夫人,也許性格倔強,但殘暴到命人挖掉侍女眼珠的地步,這種可能性應該不會太大。
也許我們勉強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容若的母親年輕的時候脾氣很大,對下人對晚輩都比較嚴格苛刻。
孩子的到來給這個刻板的家增添了一些生氣,肅靜嚴整的納蘭家多了一些輕鬆與笑容。
該給孩子取個什麼樣的名字呢?
話說滿人承襲其先世女真人的風俗,會給新生兒命名。早些時候,由於文化意識不強,給孩子取名也沒個講究,家長所看到的第一個實物即是孩子的名字,因此當時出現了很多以動物或動物製品命名的人名。如清太祖努爾哈赤這個赫赫有名的名字,可能極少有人知道,它的意思竟然是“野豬皮”;清太祖之弟舒爾哈齊這個名字的意思是“三歲野豬皮”,還有一些滿人的名字的意思分別是“豹皮”、“兔子”等等。這種現象說明當時民眾以漁獵為主,動物在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據了重要地位。
清軍入關後,滿人和漢人雜居,受漢文化影響,滿人的文化素質有了很快提高,用實物給新生兒命名的情況逐漸減少,以動物命名的幾乎絕跡。他們開始為孩子的名字賦予深刻的文化內涵,表達對一些事物的紀念,甚至寄託美好的願望。
容若出生的季節是冬天,而當時“郎”為男性青少年的通稱,因此容若的乳名被喚為“冬郎”。
給冬郎正式取名的時候,明珠廣泛徵求賓朋意見,根據《易經》里“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給自己的長子取名納蘭成德;根據佛教術語“容有釋”(解釋經論時,除正義外,容認傍義,稱為容有之說,亦稱容有之釋)、“般若”(智慧、超世俗的認知),取字容若。後為避太子“保成”名諱,改為性德;一年後太子更名胤礽,於是納蘭性德又恢複本名納蘭成德。
必須提及的另外一件重大事情是,八個半月以前,1654年5月4日,納蘭容若的表哥愛新覺羅.玄燁出生,他就是7歲登基的康熙皇帝。這位日後威震四方的表哥,在納蘭容若一生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
容若滿周歲之日,剛剛學會站穩,只能搖搖擺擺走兩步,眉稍眼角,純淨如新葉上的露珠,還沒來得及染上人間愁怨。
明珠按照習俗,準備了各式各樣的東西,書籍、刀劍、碗碟、珠寶、衣帽,一應俱全,讓容若自主抓取。此所謂“抓周”。
親人們圍著容若,不住地拿各種物什逗引他。
“來,冬郎,看這裡!”
“哇,冬郎,這個是好東西喔!”
小小容若東張西望一陣,順手抓取了兩樣東西,一手珠釵,一手毛筆,再也不肯放下。
明珠嘆道:“看來此兒長大後必為情種,必擅詩文。”
不知是明珠料事如神,還是天意果真如此?
容若自幼天資聰穎,讀書過目不忘,不到十歲就可以作出非常像樣的詩,甚至每每出口成章。
徐乾學在《通議大夫一等侍衛進士納蘭君墓志銘》中寫道:
(容若)自幼聰敏,讀書一再過即不忘。善為詩,在童子已出句驚人,久之益工。
我相信這絕非溢美之詞,更不是杜撰。
所謂“過即不忘”,是說讀一遍,就記住了其中的意思。但真要一字不差地整段整段背誦,還是要熟讀方能成誦。當然,極少數記憶奇才除外。
至於“在童子已出句驚人”,天分稍高的孩子,無論古今,倘若從小就喜讀詩書,耳濡目染,那么六歲開始作詩實在很正常。不必例舉人盡皆知的駱賓王六歲作《詠鵝》;且說我自己親眼所見。
幾年前,一個六歲的小男孩兒只花了十幾分鐘就寫出一首以“母愛”為題的現代詩:
《母愛》
有一樣東西,
有一樣東西,
在我心中飛揚,
又非常稀少,
那是母愛。
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又像龍一樣少,
它像一朵朵潔白浪花,
輕輕流入我的心田。
又非常稀少,
那是母愛。
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多,又像龍一樣少,
它像一朵朵潔白浪花,
輕輕流入我的心田。
我發誓這是真的,孩子只有六歲,而且只花了十幾分鐘——甚至只有幾分鐘。我親眼見證作品的誕生過程。
小男孩先是問在電腦前敲字的媽媽:“媽媽,你會不會寫母愛的詩?”
媽媽邊敲邊心不在焉地答:“母愛的詩啊,應該是能夠寫的。不過,這會兒媽媽不想寫。”
過了一會兒,媽媽反問:“為什麼要問這個問題?你能寫母愛的詩嗎?”
小男孩眼睛骨碌碌轉了幾轉,說:“我能寫。我寫給你看。”
十分鐘左右,這首詩就出現在那位媽媽面前,把她驚呆了。
媽媽問:“你怎么會寫這樣的詩啊?是什麼時候寫的?”
小男孩驕傲地答:“就是剛才寫的。”
再來看小容若。
因為愛書,容若很喜歡去父親的書房。起初家人怕他把東西弄亂,不讓他進書房,或者他只進去一小會兒,就被連哄帶騙地拉了出來。他會趁大人不備,偷偷溜進去。後來僕人見容若確實懂事,並不破壞東西,也就由他去。
其實明珠工作繁忙,並不經常讀書。何況當時滿人中相當一部分人對漢族文化不屑一顧,若不是康熙皇帝崇尚漢文化,也許漢語就成了被排擠的語言。
也許是補償心理,也許是因為眼見康熙皇帝喜歡讀書,作為臣子,明珠對藏書有一種近乎偏執的興趣。他的書房裡,除了《論語》《大學》等四書五經之類的典籍,還有許多漢人的史書,《史記》、《漢書》、《後漢書》……
而漸漸長到十幾歲,成為翩翩少年之後,容若最愛的是唐詩宋詞。
有句話說,你是誰,你就會遇見誰;你是什麼,你就會被什麼遇見。
我有個詩友,湖南詩人夢天嵐,在談起他什麼時候開始寫詩時,他說,讀國中時有個語文老師,喜歡詩歌,定了份詩歌報。某次,夢天嵐隨手拿起一張報紙看,沒想到一看之下,他覺得自己被那些簡潔唯美充滿韻律感的文字驚呆了。他說沒想到還有詩歌這種東西。從此這個看起來五大三粗的男子就迷上了那些字字句句別出心裁的組合,一發不可收拾,人到四十,依然對詩歌無比熱愛,也寫出了許多或厚重或輕靈的作品。我身邊有不少這類痴迷詩歌的人。
容若也是如此。
天性敏感、內心錦繡如容若,與詩詞一相逢,必定一見鐘情,從此後情有獨鐘。一些美好的字句,讓容若一詠三嘆,無比沉迷,比如唐朝李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杜甫的“安得廣夏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李商隱的“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南唐後主李煜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李清照的“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蘇東坡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陳與義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李之儀的“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如此種種,字字珠璣,容若讀得如痴如醉,簡直廢寢忘食。
真不知道人類的語言,何以能夠如此溢彩流光,毒一般教人上癮。容若一見到喜歡的詩詞,必定摘抄下來,熟讀成誦。
少年歲月里,一卷在握,沉迷其中,讀得忘了時間,於容若而言是一種莫大的快樂。在那樣的時刻,和書中人同喜同悲,與書中意相契相合,忘了自己的處境,甚至忘了自己是誰,心之所系,全是他人的離合悲歡,全是這人世的苦樂酸甜。
終於讀完一篇,掩卷長嘆,這才重又把自己帶回現實中來。
表面上看起來,這位少年公子確實可以無憂無慮無煩惱。明珠在京城西北郊建了一座別墅,明珠家廟東嶽廟、水母宮、天齊廟都在這一帶,人稱明府花園。這園子足夠大,靈山秀水,亭台樓閣,可以泛舟,可以踢球;可以賞花,可以飲酒。
容若在《郊園即事》中寫道:
勝侶招頻懶,幽靈度石樑。
地應鄰射圃,花不礙球場。
解帶晴絲弱,披襟露葉涼。
此間蕭散絕,隨意倒壺觴。
可見容若青少年時代已有一批朋友,時時往來,飲酒歡聚。
然而容若內心卻是落落寡歡的,因為沒有人真正走進他的內心。
三、
從出生起,容若就由奶媽餵養,沒有得到足夠的愛。他的父親明珠忙於朝政,他的生母愛新覺羅氏又不是一個太懂愛的人。雖然有一幫僕人圍著,他們只是把照顧容若當成自己的工作和義務,並沒有用足夠的真心對他;或者說,即使他們當中有人是真心的,但很難激發出容若對等的感情。在容若看來,這世上很少有人真正愛他,懂他。
除了祖母寵愛,偶爾摟著他心肝寶貝地叫,小小的容若經常覺得自己很孤單。父親一天到晚影子都難得看見,而母親呢,整日裡愁眉不展或者大發雷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很難看到她的笑摸樣。容若見了母親總是怯怯的,覺得彼此隔著看不見的距離,總有隔膜。
除非容若偶爾生病。
這一天,年幼的容若騎馬回來,突然面色蒼白,忽冷忽熱,腹痛難忍,還嘔吐不止,不一會兒居然昏迷過去。這次生病,在納蘭容若生命中埋下了極其兇險的伏筆。
僕人們七手八腳把容若抱上床,聞訊趕來的愛新覺羅氏慌得不行,她把容若摟在懷裡,對僕人大叫:“快請醫生!快請醫生!”而後哭著對容若說:“孩子啊!你不能出什麼事啊!娘不能沒有你!”
醫生來了,把過脈之後,緩緩道:“貴公子所患寒疾,乃寒邪入體所致。”醫生開了藥,說病人需要發汗,靜養;還說這孩子表面看起來強壯,體質卻虛,以後務必好好調養,不然容易出大問題,甚至危及性命。
愛新覺羅氏一一答應。
容若悠悠醒來,見自己躺在母親懷抱里,而母親正暗自垂淚,禁不住心中一暖。他吃力地叫道:“娘!”
愛新覺羅氏趕緊擦乾淚水,勉強笑道:“好孩子,你終於醒了,娘好擔心你!”
容若凝視娘,天真地緩緩說:“娘,容若寧願天天生病。”
愛新覺羅氏大驚:“這孩子,別是燒糊塗了吧?說什麼傻話?”
容若認真地說:“孩兒沒有燒糊塗,也不是說傻話。因為只有容若生病,娘才會對容若這么好。”
愛新覺羅氏的淚水又一次落下來。她突然覺得自己平常太忽略這個家,對丈夫對孩子太粗暴了。她決定要慢慢改變自己。
根據現代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如果母親過於強悍,兒子往往柔弱。應該說,納蘭容若多愁善感的性格,除了自身敏感的天性,確實和母親的強悍蠻橫有關。容若即使日後身材高大,能文能舞,但在精神層面,他始終有些脆弱,成了多情的傷心人。
多年後,經常伴隨康熙四處出行的納蘭容若在一首詞中這樣形容自己的多愁多病:
憶秦娥
長飄泊,多愁多病心情惡。心情惡,模糊一片,強分哀樂。
擬將歡笑排離索,鏡中無奈顏非昨。顏非昨,才華尚淺,因何福薄?
話說容若生病當日明珠回到家裡,得知兒子突發寒疾,病情嚴重,很是擔心。他覺得自己也該多找時間陪陪兒子,陪伴他騎射,讓孩子練就一副強壯的身體。
明珠平常對容若非常嚴格。不但規定兒子必須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還常常對他有額外要求。
一次,容若淘氣,不想練習,老師罰他扎馬步。過了一陣,容若腿都麻了,一屁股坐在地上,老師本來也想放過他算了,不想這時候恰恰明珠到來,了解事情原委之後,硬逼著容若繼續扎馬步。容若起初叫苦連天,然而堅持下來,雖然身體精疲力盡,然而精神上竟然奇蹟般體會到了堅持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此後容若學會了堅持,體能逐漸得到加強。
不只是對容若學文習武嚴加管教,在禮儀方面,明珠對容若也到了苛刻的地步。容若記得很清楚,大約在他六歲的時候,一次,在家祭過程中,按照規矩,參與者必須分食沒有添加任何調料僅僅是煮熟了的白肉。在容若看來,這樣的肉不但沒有佐料,還肥肥的,實在膩人,難吃得要命,於是他不肯吃。而明珠卻逼著他吃下去,容若大哭起來,那塊肉掉在地上。明珠也知道這肉確實難吃,不少貴族子弟要么悄悄把肉藏進袖子伺機扔掉;要么故意在紙上蘸好調料包著肉吃,這樣更容易下口。明珠為了表示自己對祖先的敬重,毫不變通,毫不妥協。即使分給容若吃的那塊肉掉了,他仍然撿起肉來,不由分說往容若嘴裡塞。容若無奈,只得飛快地囫圇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