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你而亦:2

《因你而亦:2》是2017年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因你而亦:2
  • 作者:杜芳、佘惠敏、林火燦
  • 類別:管理學
  • 出版社:經濟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3月
  • 開本:16 開
  • 裝幀:軟精裝
  • ISBN:9787519600587
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序 麒麟人才,綻放精彩 ………………曹鳳岐 \ 1
前言 “因你而亦”——亦莊因你而不同 \ 5
王陽:陽光產業里的陽光人生 \ 1
??
作為經歷過上山下鄉、經歷過改革開放後的批大學生和 苦讀奮進留學生涯的人,王陽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幸運兒,並且幸 運的由來和祖國的培育、改革和飛速發展密切相關,回報祖國是 理所應當。回國後,他的目標很簡單,希望能為國內生物創新藥 做貢獻,至少做出一個能治病救人的、在全球銷售的、中國公司 生產的生物創新藥,不管是蛋白、抗體還是疫苗。
胡邵京:在抗癌新藥研發路上勇往直前 \ 13
??
病人對科研人員哀求的目光,讓胡邵京深深體會到了人對 生命的渴望,他經常跟身邊的研究人員感慨:得到病人的認可, 讓病人的生命儘可能延長,使他們獲益,是對科研人員至高無上的褒獎。
張興民:讓“中國版”創新藥造福人類 \ 23
??
作為一名創業者,張興民志向遠大。他想創辦的是一個真 正的創新藥製藥企業,為老百姓提供廉價又高效的創新藥物。 創新藥物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專利的藥物。創新藥從項目設立 到被藥監部門批准上市是一個漫長、高風險、高投入的過程, 在國外,一般需要 8~10 年研發周期和約 10 億美元的研發經費。
章華始:樂章華彩的部分已開始 \ 35
??
回國創業,讓他發現更新了自我。在國外,他只做技術; 在國內,除了做技術,還要做公司高管,還要和投資人談融資, 這不僅鍛鍊了他的管理能力,而且讓他成為一個企業家,企業 家就是這樣煉成的。
劉國旭:在中國點亮美“芯光” \ 47
??
時光荏苒,一晃就在異國他鄉漂泊了 20 年。雖然工作順利、 家庭和睦、子女雙全,劉國旭卻始終心有缺憾。“那時我在美 國知名企業做到中高層,年薪不菲,經濟寬裕,孩子能進私立 中學;但自己內心還是中國人,在那邊再舒服還是客人。”
馬寧寧:為細胞製藥產業開山辟路 \ 59
??
廣泛的知識面、強大的自學能力,讓馬寧寧在日後爆發了 強大的創新力。與此同時,他對中西方不同的教育有了思考: 國內的教育相對封閉,所有的考試都有正確答案,但是現實社 會是開放的,所有要學的東西不再是課本上呈現過的東西,所 有的問題都不知道答案,開放的世界有著開放的問題,需要總 體解決問題的能力。
白先宏:創抗體新藥“亮劍”癌症 \ 71
??
這樣的日子不是一天兩天,而是整整 8 年。在資金上,常 常今天的開支應付走了,明天的工資又不知道從哪裡來。資金 以外,土地、設備和人力資源,都是非常有挑戰性的事情,創 業的道路充滿艱難險阻,白先宏每天還要面對從人人稱羨到人 人拒絕的角色轉換。
吳小兵:行走在學術與產業間的先行者 \ 83
??
每個個體都有他的價值追求,很多女性是通過培養孩子去 實現個人價值,但是吳小兵覺得女性要通過自己去實現個人價 值,在一生中應該自己親自體驗這種追求價值的過程。她喜歡 研究病毒載體,這一生就是想追求智慧的極限,即使達不到這種極限也要去試著理解,到更高深的領域去。
吳漢明:晶片雖小乾坤大 “老吳”伏櫪志千里 \ 95
??
“好面子”的吳漢明備受打擊,深切體會到自己與同學的 差距,暗下決心奮發圖強:學校要求兼修英語課程,他就把每 篇英文課文都背下;課後題不管老師要不要求做,他都一道不 落的做完;在其他人忙於政治活動時,他是班裡點著蠟燭 學習的……吳漢明還特別感謝他的老師,“要不是老師幫著開 小灶補基礎,我也不可能這么快就趕上大部隊。”
魏世峰:助中國藥劑登世界高峰 \ 107
??
“改變中國藥品出口主要依靠原料藥和中間體的局面,爭 取中國藥物製劑產品出口。”30 年前,在北醫課堂里,誠靜容 教授和魏樹禮教授的話一直縈繞著在魏世峰的心裡。這個痛點, 激起了魏世峰的鬥志,使他確立了奮鬥方向,踏上了藥物製劑 研究的漫漫征程。
孫 樂:生死時速“智造”生命抗體 \ 119
??
幾經波折,勇於嘗試的孫樂終於找到了他日後為之奮鬥終 生的事業——單克隆抗體藥。“人這一輩子,不去嘗試,永遠不知道你的潛力有多大!” 回憶往事,孫樂感慨頗多:“如果當年穩穩噹噹在城裡找份工作, 我現在很可能已經下崗。”
楊啟成:醫藥質量國際標準的國內領航者 \ 131
??
雖然初建立公司的時候,楊啟成就做好了 3 年不開張 5 年不盈利的打算,但是真實的情況比他預計的還要困難,整整 8 年的時間,公司投了 300 多萬美元建立國際質量體系,一直沒 有達到既定的盈利目標。
陳重建:讓基因科技綻放生命之花 \ 143
??
在外留學時,陳重建感到法國是發達的福利國家,整個社 會的節奏都比較慢、比較悠閒,如果留在國外,會有很安逸和 優越的生活,但是一輩子就看到了頭,這不是他想過的生活, 陳重建想趁年輕去闖一闖,想抓住青春的尾巴,回來澎湃幾年。
段潤潤:天生我“材”必有用 \ 155
??
作為一家初創企業,要在這個領域存活卻並不容易。首先 是融資的難度。用段潤潤的話說,“我們才剛開始融資,而其 他做同期創業的網際網路企業都成功融資幾輪了”。資金的困難只是一個方面,人力資源管理、技術研發管理、產品生產管理 等等,每一項任務都不輕鬆。
趙 郁:讓三叉星徽“耀閃”匠心之光 \ 167
??
也許裝 100 次和 10000 次做出來的汽車,對消費者來說並 無區別,但對一個技師來說事關技術是否過硬,對北京賓士來 說事關汽車質量和品牌。趙郁的師傅有一句話讓他印象深刻,“在 你所負責的領域,你可以會幹不乾,但不能出了問題解決不了。” 這也成了他對自己的要求。
劉 泳:嘔心瀝血“孵”得花滿園 \ 179
??
從三亞天涯實業公司的失敗,劉泳既積累了一些經驗,也 得到了不少教訓。經歷了創業的實踐,他意識到了在一個團隊里, 核心人物是關鍵,而團隊協調配合、齊心協力才能成就一番事業。
曹志剛:“大國工匠”御“風”而行 \ 191
??
在風電行業重新迎來高增長之際,曹志剛提出,應該貫徹 落實“工匠精神”,營造精細化和重質量的大環境。在曹志剛看來, 在互聯互通的大工業時代,行業內部每個企業不可能單獨存在,產業鏈大環境下使所有企業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此,必須 各企業都把“工匠精神”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張大光:央企大電商的先行者 \ 203
??
2003 年,張大光加入德國西門子交通運輸集團任項目經理,年薪 10 萬歐元。儘管有著不錯的崗位和薪水,但剛剛工作一年 的張大光很快就有了回國的想法。在張大光看來,在大公司工 作雖然工資高,卻也容易遇到職業發展的天花板,一眼就可以 看到 30 年後的自己:多做個項目經理,很難獲得職業發展的 提升,無法實現自身價值的化。
張學智:與顯示屏結緣的“理工少帥” \ 213
??
鼓勵研發,需要有相應的創新機制,使其激發出人們身上 無窮的創造力。在張學智看來,創新就是公司的新鮮血液,必 須鼓勵年輕人創新搞新專利。公司專門設定了專利指標和激勵 機制兩部分。
後 記 \ 223

作者簡介

杜 芳
山西鄉寧人,畢業於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2011年進入經濟日報社工作至今,現為科技新聞部記者。作品曾多次榮獲全國人大環資委、農業部、水利部、中科院、中國氣象局等相關部門新聞獎,個人獲評經濟日報社記者崗位能手。
佘惠敏
湖北鄂州人,清華大學新聞學碩士,2003年進入經濟日報社工作至今,現為科技新聞部主任記者。多次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人大新聞獎、科技好新聞等獎項,曾獲“2013年全國青年崗位能手”,多次獲評經濟日報年度十佳記者。
林火燦
福建安溪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2008年進入經濟日報社工作至今,現為主任記者。長期從事巨觀經濟和產業經濟報導,連續多年獲評經濟日報社十佳記者,第24屆、25屆中國新聞獎獲得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