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驢嶺

回驢嶺

回驢嶺位於原石埭縣(後改名石台縣)烏石鄉夏村村境內,西濱舒溪河(今入太平湖),地處徽池古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驢嶺
  • 位置:原石埭縣烏石鄉夏村村境內
  • 地處:徽池古道
  • 人物:羅隱
回驢嶺,外部描述,

回驢嶺

傳說晚唐詩人羅隱乘驢訪隱居故鄉的杜荀鶴,不想杜荀鶴因新近在故鄉蓋了一所靜修別墅,意欲請羅隱來唱和一番,也正騎驢行至嶺上,二人不期而遇,說到來意,禁不住拊掌大笑。於是杜荀鶴乃回驢伴羅隱一同回到自己新建的別墅里。
杜荀鶴(846~904),晚唐詩人,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曾數次上長安應考,不第還山。當黃巢起義軍席捲山東、河南一帶時,他又從長安回家。從此“一入煙蘿十五年”,過著“文章甘世薄,耕種喜山肥”的鄉居生活。而同時代的另一位詩人羅隱(833?909),字昭諫,新城(今浙江富陽市)人。應進士試十多次,自稱“十二三年就試期”,最終還是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黃巢起義後,避亂隱居九華山,與杜荀鶴詩酒往還,過從甚密。當晚,羅隱宿在杜氏新居內,想到友人杜荀鶴在這樣兵戈擾攘的亂世,畢竟能有一方避亂靜養的蝸居,而自己卻背井離鄉,漂泊無著,心中少不了一番感慨。於是乃提筆寫了這樣一首《杜處士新居》:翠斂王孫草,荒誅宋玉茅。寇餘無故物,時薄少深交。 迸筍穿行徑,飢雛出壞巢。小園吾亦有,多病近來拋。

外部描述

為了紀念這一段佳話,後來,當地民眾遂名此嶺為“回驢嶺”。好事者更在嶺頭建了一座“回驢亭”。
該亭為磚木結構,四角翹檐,中心收束成圓形尖頂,盤坐一尊磚雕大肚羅漢塑像,雙手捧著一面銅鏡,置於頭頂,以示詩人肝膽照日月。亭檐四角懸有銅鈴,山風吹來,丁當悅耳。南北兩面大門,銜接官道,官道皆由一米多寬的麻石條鋪墊而成。門楣上嵌磚刻篆體“回驢亭”三字。大門兩側牆上有窗,六角形狀,磚雕花飾鑲邊。亭內西牆上,有詩人回驢彩色壁畫一幅。亭邊又建有一座寺廟,占地面積達200餘平方米,分前後兩進。前進供奉彌勒佛半身塑像,高一人許,笑口常開。後進為走馬樓式建築,有“四水歸堂”天井,供奉若干菩薩像。廟側有一株椏楓,高可入雲,濃蔭匝地,粗須二人合抱。遺憾的是,回驢亭和廟宇均毀於“文革”期間,只有那棵椏楓依然枝繁葉茂,默默訴說著歲月的滄桑。
回驢嶺又名羅嶺(亦為紀念羅隱之意),“羅嶺閒雲”為舊時石埭縣城“八景”之一。明代張琮有《回驢嶺》懷古詩:“一笑相逢古道間,蹇驢香踏落花還。千年往事今惆悵,細草寒煙滿舊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