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足跡》 是時代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出版時間:2010年6月
基本介紹
- 書名:回首足跡
- 作者:牛健
- 出版社:時代文化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6月
書籍簡介:,編者之語:,書籍目錄:,原文摘錄:,
書籍簡介:
書名:回首足跡作者:牛健
出書機構:北京時代弄潮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出版時間:2010年6月
字 數:77千字
頁 數:88
版 次:1版
開 本:850×1168 1/32
紙 張:膠版紙
包 裝:平裝
定 價:38元
編者之語:
去年春天,一個風和日麗的假日裡,兒女們自駕車來陸軍總醫院接我去春遊。我是頭年冬天住進醫院的,成都的冬天陰鬱寒濕,寒冬剛去,暖春乍至,孩子們拉著我出去,我心裡也挺高興。明媚的春光總能讓人心喜悅,我渾身似有老樹發新芽般的涌動。車子一路緩行,來到北湖,這裡已是車擠人踴了。處處樹綠花香,片片歡聲笑語,碧湖中蕩漾著花團錦簇的彩船,藍天上飛舞著千姿百態的風箏。北湖是成都近期開發的生態休閒區,區內設有許多大小不均的休閒莊,遊人在莊內喝茶、擺龍門陣、打牌、下棋、曬太陽,很是愜意,這從一個側面展現了成都濃厚的市井風味。我們隨便找了一家休閒莊落座,小孫孫牛仔已迫不及待地手拿電動遙控器,指揮著他的“陸霸”車,東突西撞地穿梭開了,“爺爺,快看,快看!”孫子銀鈴般稚嫩的聲音時不時在耳邊響起。我看著眼前幸福安寧的景象,不由得思緒飛揚……今天的童年是多么的無憂無慮,那烽火連天的歲月,那苦難的歷程,那酸楚的日子,都一去不復返了。想起過去,一幕幕像演不完的電影浮現在腦海。
我1983年離休後,陸續寫了些回憶錄,但還沒有一篇涉及到我的父母、我的出生的。思來想去,我決意以家為載體,來講敘我的成長經歷,以及我的親人們、朋友們、戰友們和所有關心、幫助、教誨過我的人們。
我本想把我的家分作生我的家、養我的家和革命的家三個部分來敘述,可革命的家太大、太深、太重,歷程太長,以我現在的精力實難詳盡著筆。我只好在此重點講述前兩個家的故事,革命大家庭的故事就放我在革命歷程中寫的一些文章、詩詞,以片段的,個體的故事來表述一二。這些片段均在書報刊物上發表過。
前兩個家可謂黃連水裡泡豆芽,苦裡生來苦裡長;而革命的家,是我生活、成長、工作和學習時間最長的家,也是我最感溫暖、幸福的家!因為眷戀這個大家,我雖然已是耄耋之年,還真想再活它幾十年,以滿懷的夕陽餘熱撲向祖國大地,獻給我最敬愛的母親中國共產黨!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也就沒有我的一切。我們在黨的陽光下,安享繁榮昌盛的晚年幸福生活!
將我歷程中的散星、碎影整編成冊,不為著書立傳,只求以此勉勵兒女以及後輩們在開拓進取中,不要忘記過去。美好的今天是來之不易的,要為建設富強的祖國多作貢獻,勇往直前!
書籍目錄:
前 言 2
第一部分 我的家 6
第一章 生我的家 6
第二章 養我的家 9
第二部分 為解放而戰鬥 15
第一章 在竹溝學習的日日夜夜 15
自己動手蓋房子 15
如饑似渴的學習 15
緊張的軍營生活 16
掀起練兵熱潮 17
歡迎“國軍”188團 17
第二章 村寨軼事 19
(一) 19
(二) 19
(三) 20
(四) 20
第三章 從白區撤退 21
第四章 鄂豫邊區實驗國小紀實 24
“實小”的始末 24
在困難中成長 25
實小編寫教材拾零 25
過封鎖線 27
走出一條新路 28
兒童團的活動 29
搶救傷員 30
走向工作崗位 30
附一 永遠難忘的鄂豫邊區實驗國小 31
附二 實驗國小給我了革命啟蒙教育(摘) 34
附三 原實小學生魏鴻賓頌實小詩 34
第五章 中原突圍後的南田醫院 36
救濟醫院的誕生 36
以辦事處代表身份和醫院在一起 36
不期而遇 37
轉危為安 38
遣 散 38
第六章 在進軍大西南的日子裡 40
貴陽“加油” 40
戰勝陰雨泥濘 40
魚水情 41
準備進軍西藏 42
第三部分 學習感談 43
第一章 學習中共八大檔案,積極培養幹部 43
第二章 重視幹部工作 45
第三章 對任免、組織工作上存在保守思想的檢討和今後意見 46
第四章 學習毛澤東反腐鬥爭思想提高反腐鬥爭自覺性
——紀念毛主席誕辰一百周年 48
第四部分 足跡與懷念 51
第一章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51
第二章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位老 53
第三章 一代革命知識青年的縮影 55
奔赴解放區 55
中原民主建國大學 56
第四章 大悟山的懷念 58
第五部分 詩詞 61
第一章 新體詩 61
在拉薩市郊的田野上 61
青城山幽憶吳芳吉先生 62
痛悼谷聲漴老師 62
文藝會演百花開(外一首) 63
沙河暢想 64
第二章 古體詩 65
家鄉見聞——紀念南召縣解放五十周年 65
西藏行——紀念和平解放西藏45周年 66
赴龍泉桃花會感賦 68
誓保小康路暢通 68
寶光塔陵贊 68
人笑我何失 69
逛菜市 69
愛樹彭老總,遺澤口碑揚 69
生活好休閒 69
台彭金馬早歸來 70
歌頌中原第一村 70
南街村真相大白 70
憶三大戰役 71
游神農架 71
悼生父母 71
悼養父母 71
金婚贊 72
統一戰線放光芒 72
原西藏軍區同志聚會喜賦 72
競向神州撒彩霞 72
頌長征 73
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一十周年 73
緬懷偉人毛澤東 73
紀念周總理誕辰一百周年 73
紀念劉少奇同志誕辰一百周年(三首) 73
米壽抒懷 74
干休所里樂陶然 74
預賀袁老寶華茶壽 75
成都北山一景 75
親 情 75
懷念黃國誠同志 76
秋遊南郊公園賦詩讚市花 76
春到高原 76
落葉頌 76
神舟抒懷 77
重讀《我這一身》——懷念何雨儂同志 77
七絕·春始 77
改革開放三十年贊 77
平和心 78
第三章 詞 79
西江月·慶祝成都解放五十周年 79
浣溪沙·軍魂 79
浣溪沙·憶景昉五首 80
長相思·紀念紅軍長征 81
如夢令·贊鄧小平理論 81
採桑子·億萬人民頌小平 81
陳毅元帥誕辰百周年 82
千秋歲引·陳毅元帥百歲誕辰重讀《梅林三章》 82
長相思·故地情絲 83
十六字令·自度詞 船 83
漁歌子·盼 83
菩薩蠻·待何年 84
浣溪沙·贈白衣天使李春梅同志 84
浣溪沙·回憶 84
浣溪沙——紀念劉少奇同志一百一十周年誕辰 85
浣溪沙·端陽祭屈原 85
滿江紅 85
後 語 86
我的簡歷 87
原文摘錄:
……
從這以後,不僅認了血緣和親情關係,只要有機會我都要去探望生母和家庭。不過,至今除了知道生母是付李氏,大哥叫萬祥,其他都記不清楚了。在我參加中共地下黨後,曾有意引導哥哥們參加革命活動,並培養其參加共產黨,可是他們膽小怕事,只知道勞動養家餬口,而且迷信鬼神和命運,叫我不免有些失望。自1941年白色恐怖中,黨組織決定我撤離到鄂豫邊區離開家,一直到全國解放後的1951年回鄉探親時才又團圓的。這時牛家養母早已去世,生母還健在。解放了,窮人翻了身,分了土地和瓦房,又加我能夠公開回家探望,母親、哥、嫂和侄兒,全家真是喜氣洋洋,遺憾的是二哥仍未結婚,三哥一直生死不明,大姐在外鄉也未能見面,而且當時沒有條件照個相留個紀念,至今都沒有生母的照片。可告慰的是,從此一直保持著家庭成員間的聯繫。因我工作在西藏,又是軍人,西藏當初還不太穩定,不能和家人一起生活。1953年我把大侄兒付廣營接到成都,在西藏軍區駐川辦事處茶店子八一學校讀書,直到國小畢業,因考不上中學,年齡小,不能參軍也不能工作,我在成都也沒有個家管教他,不得已只好又把他送回老家。後來他在農村還擔任過民辦老師、種地結婚,有兩女一兒。近些年還常在北京等地打工,不幸在今年山西一個煤礦打工,因事故亡故,時才60多歲。七十年代初,我在成都川辦安了家,也已有了不到三歲的一女一子。本來請了保姆還有岳母照管,不過我的大哥、嫂知道後,嫂子就硬來成都幫助帶孩子半年多。雖然因北方農村生活與成都千差萬別而不習慣,也與孩子姥姥、媽媽個性不一,不可避免產生一些矛盾,但仍然忍著,直到我回成都休假見面後,一再勸她回家照顧好自己的家,才離開成都回河南老家。
七十年代末回老家探親時,生母已去世,大哥、大嫂還健在,二哥也已病故。五十年代末困難時期,我在北京政治學院學習期間,大哥到北京看我,也為了到首都觀光。後來也到過成都住過一段時間。那時他不到七十歲,不過已顯得很蒼老了!這次他回家後不久也病故了!姐姐也算見過一面之後去世。現在外甥女一家住在寧夏,一直和我有聯繫,他們一家三代前幾年曾到成都看我,住了幾天,我也休息了,陪他們逛了成都地區。外甥也到成都來過,他經商,可惜華年早逝!今年外甥女也去世了!不過還有我二侄廣順、三侄廣全和第三代子孫們還和我及我的子女有聯繫。侄子們也都來過成都看望過,他們的日子並不富裕,只是在家務農或在外打工。農業稅全免後生活好過些了,有了電視機,也安了電話,可惜那電話常因欠費而不通。可見,他們奔向小康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2000年夏秋之交,我回鄉探親時,才第一次尋找到因修水庫搬遷後的墳地掃墓,全家除了我的子女因工作學習未到,其他三個侄兒及其子女十幾個,第一次大團聚,並一起掃墓,了了心愿!遺憾的是,我的子女至今還沒有回過老家,我已八十有六了,仍想在有生之年還能帶子女、媳婦、孫兒們回老家探望和掃墓!老家中還有二侄子廣順,有兩子一女;三侄兒廣全至今未婚,粗識文字可以寫信,並已加入共產黨,是生我的這個老家三代人中,唯一的一個共產黨員。我除了經常寄少許錢回老家去,其他也幫不上忙。寄錢主要是給第三代孩子們上學提供些補助,我不希望看到他們綴學。那兒山區還是個貧困縣,他們除了解決溫飽,富裕遠還談不上。只能期盼老家的親人們在黨的政策引導下,和村民團結奮鬥奔小康!
去年我因冠心病住院期間,三侄廣全還來看我,住了一個禮拜才回去,和我老伴及兒、女、婿、孫子團聚,吃飯、拍照,都感到親切高興!臨行前我給他幾千元錢回家給我付家生父母立個石碑,以示敬祖宗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