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回春鎮
- 外文名稱:Huichun Town
- 別名:回龍、回龍場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
- 下轄地區:轄龍山、胡家溝等25個村民委員會和回龍社區
- 政府駐地:人民政府駐政府街31號
- 電話區號:0817
- 郵政區碼:637612
- 地理位置:儀隴縣西部
- 面積:41.10平方千米
- 人口:24731人
- 方言:西南官話-四川方言南部縣片區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鳳凰山
- 車牌代碼:川R
- 現任黨委書記:陳自明
政區概況,名稱來歷,地理位置,政區沿革,政區劃分,人口面積,人口數據,自然條件,地形地貌,水文,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自然災害,經濟概況,農業,工業,商業外貿,財政金融,社會發展,文化藝術,教育,醫療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郵政電信,水利設施,鎮區市政建設,公共運輸,給排水,供電,供氣,園林綠化,
政區概況
名稱來歷
原名回龍鄉。1980年因同名改為回春鄉(取大地回春之意),後改為鎮。
地理位置
位於東經106°15' 23"~106°24' 14",北緯31°11' 32"~31°20' 01"。地處儀隴縣西部,東與中壩鄉接壤,東南與土門鎮為鄰,西連南部縣長坪鎮,北接大儀鎮。人民政府駐政府街31號,電話區號0817,郵政編碼637612。
政區沿革
清稱來龍場,後改為回龍場;
1950年建回龍鄉;
1958建回龍公社;
1966年易名紅旗公社;
1971年復名回龍公社;
1980年更名回春公社;
1983年改為回春鄉;
1992年來蘇鄉併入,建立回春鎮。
政區劃分
2011年末轄23個村民委員會(青龍、東山、勞動、生產、印金山、鮮家坪、胡家溝、桅桿坡、貓兒溝、火光、戴花山、大灣、瓦窯坪、金鼓包、曹家山、羅家溝、閬儀橋、大華、青苔、梁家山、老木埡、高壁山、新繁)、1個城鎮社區(回龍社區)和兩個農村社區(龍山、來蘇)。
人口面積
2011年末,轄區總人口2473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5913人,城鎮化率31.9 %。另有流動人口500人。總人口中,男性12079人,占48.84%;女性12652人,占51.16%;14歲以下4202人,占17%;15~64歲17929人,占72.5%;65歲以上2598人,占10.5%。總人口中全部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8.3‰,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長率2.6‰。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4千米,南北最大距離8.2千米,總面積41.10平方千米。其中陸地39.91平方千米,水域1.19平方千米。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01.73人。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15991 |
男 | 8270 |
女 | 7721 |
家庭戶戶數 | 4278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15942 |
家庭戶男 | 8223 |
家庭戶女 | 7719 |
0-14歲(總) | 4178 |
0-14歲男 | 2365 |
0-14歲女 | 1813 |
15-64歲(總) | 10697 |
15-64歲男 | 5335 |
15-64歲女 | 5362 |
65歲及以上(總) | 1116 |
65歲及以上男 | 570 |
65歲及以上女 | 546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15766 |
自然條件
地形地貌
境內大部為低山深丘,地勢略為西高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00~500米,最高點海拔鮮家坪海拔762米,最低點羅家溝海拔589米。
水文
屬長江流域嘉陵江水系,僅有1條小溪。
礦藏及其他自然資源
境內主要礦藏為磚用頁岩。
自然災害
主要自然災害有旱澇、風災、低溫、雷擊等。暴雨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1年6月10日,沖毀房屋101間,損毀糧食作物220畝,直接經濟損失150萬元。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總面積為1.48萬畝,人均0.63畝,以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蔬菜為主。2011年農業總產值14546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4.2%。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油菜、蔬菜為主,畜牧業以豬、兔、家禽為主。
工業
以釀造、建築建材業為主。2011年工業生產總值1496萬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7%。擁有工業企業9家,職工103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15萬元,比上年增長0.7%。
商業外貿
2011年末共有商業網點238個,職工267人;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額2560萬元,城鄉集貿市場1個,成交額400萬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為844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95萬元,人均財政收入314元。2011年末,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2625萬元,比上年增長11%;各項貸款餘額7102萬元。
社會發展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1處,有村級文化活動室25處,各類圖書室26個,藏書10萬餘冊。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園1所、國小3所、國中1所,在校學生共1077人,專任教師109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99%。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各級醫療機構2個,門診部(所)個;有床位3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2張。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人。2011完成診療8324人次,25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8%。
體育
2011年末各級醫療機構2個,門診部(所)個;有床位30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2張。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5人,註冊護士2人。2011完成診療8324人次,25個村村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98%。
廣播電視
有鎮廣播電視網路公司1個,現有有線電視用戶5710戶,入戶率91%。
社會保障
2011年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0戶,人數86人,支出17.99萬元,月人均174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087戶,人數1157人,支出92.9萬元,月人均66.9元;醫療救助361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15人次,共支出49.2萬元。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3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42萬元。社會福利費28.5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60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7人。社區服務機構1個。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66.5萬元;基金支出239.9萬元。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2萬人,參保率52%。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
境內有鄉道公路2條。村村通公路,通村公路73千米。
郵政電信
2011年末有郵政局1處,電信服務網點4個。信息通訊網路全覆蓋,通訊便捷。
水利設施
2011年末有水庫4座,山平塘410口,蓄水池1003口,年蓄水量314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0.4萬畝;有集中供水站2處,衛生井350口,解決了1.5萬人的飲用水困難。
鎮區市政建設
公共運輸
2005年建成回春客運站,日發客運汽車25班次,日均客量500餘人次。
給排水
1998年建成回春供水站,年供水7.49萬立方米。
供電
有供電所1個。通電率100%,年用電量778萬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98%,供電可靠率99.92%。
供氣
2010年接通天然氣管道,2011年末天然氣用戶250戶。
園林綠化
2011年末鎮駐地有花壇10個,綠化面積1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