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武術

回族有習武之俗,許多清真寺還設立習武場,有的阿訇本身就文武雙全,除了講經上課外,還自任武術教練,幫助、指導滿拉習武。有諺語說“南京到北京,查拳來自教門中”。

回族武術種類很多,民間流行的查拳、回回十八肘、教門彈腿、八極拳、八門拳、心意六合拳、通備拳、馬家拳、護手拳、穆斯林八封太極拳、白猿通臂拳、雙刀、大刀、阿里劍、伸縮劍、古蘭劍、燕尾劍、魚尾劍、河州棍、馬家槍、沙家槍、環子錘等,均屬回族的武術。其中回回十八肘、教門彈腿、查拳等曾作為國術列入民國時期軍事訓練項目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回族武術
  • 主要項目:散打、長兵、短兵、拳術
  • 武器:桿子鞭、哨子棍、蛾眉刺等等
  • 起始時代:明中期
器械,除習練刀、槍、劍、戟、棍、鞭、錘、鉤、鏟、斧等一般器械外,穆斯林練的桿子鞭、哨子棍、蛾眉刺、索來拐、龍爪鉤、五虎群羊棍、阿里劍、查刀、查槍等,在漢族武術中均少見,帶有明顯的民族特色。桿子鞭,又稱西域鞭,系一齊眉棍上縛一繩索,索端系一鋼鏢,鏢重約750克。據武術家口傳,這種桿子鞭和五虎群羊棍均與穆斯林民族牧馬放羊有關,系分別由牧馬鞭索和放羊棍脫胎衍化而成。阿里劍,雙尖雙刃,尖處寬於把柄處,劍身兩面俱刻有阿拉伯文字。據傳此劍原名“祖勒飛卡爾”,是第四大哈里發阿里配用之兵器。龍爪鉤,形似龍爪,系由回民屠戶翻牛羊肉的鉤子轉化而成。
拳術,穆斯林喜練查拳、彈腿、腿拳、華拳、洪拳、炮拳、黃鷹架拳、六角式、廿四式、老架拳、八極拳、心意六合拳等。其中十路查拳、三路腿拳、十趟彈腿、心意六合拳,均為回族獨有的拳種,有所謂“回回拳”、“教門拳”之稱,也有“南京到北京,彈腿出在教門中”的俗諺。查拳問世始於明中葉,至清末已臻完善,這與整個回族武術史是一致的,可稱為回族武術的代表拳種。查拳招法飄逸,姿式優美,套路環環相扣,以彈腿立門戶,十趟彈腿十路拳,每路拳都套著彈腿的用法,跑、走、飛、打,變化起來,十路拳可成五十多路,變化多端,實戰性強,是中華武術中的瑰寶。此外,如八極拳、通臂劈搖拳、關東拳以及明末廣為流傳的回回十八肘、湯瓶七式拳等,創始人均為回民。這些拳術均為其勁力別致、技法豐富、風格獨特而風靡拳壇,為各族人民所喜愛。 回族穆斯林的拳術史,大約可追溯到明中葉。回族武術由明中期萌芽,經明、清兩代不斷豐富,逐漸發展而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