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心院·掃深殿》是遼代女詞人蕭觀音所創作的一組詞。這一組詞連續用了十種動作—— 掃深殿、拂象床、換香枕、鋪翠被、裝繡帳、疊錦茵、展瑤席、剔銀燈、爇薰護、張鳴箏,通過心理活動的描寫,就是希望君王臨幸,過歡娛的愛情生活,從而表達了“不願伊當薄命人”的主題。此詞在體制上採用長短句的形式,句式既整齊劃一,又參差錯落,舒展自如,流暢自然。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回心院·掃深殿
- 創作年代:遼代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蕭觀音
- 作品出處:《焚椒錄》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回心院1
掃深殿,閉久金鋪暗2。遊絲絡網塵作堆3,積歲青苔厚階面4。掃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5,憑夢借高唐6。敲壞半邊知妾臥7,恰當天處少輝光8。拂象床,待君王。
換香枕,一半無雲錦。為是秋來展轉多9,理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寢。
鋪翠被10,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11,而今獨覆相思塊12。鋪翠被,待君睡。
裝繡帳,金鉤未敢上。解卻四角夜光珠13,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繡帳,待君貺14。
疊錦茵15,重重空自陳。只原身當白玉體16,不願伊當薄命人。疊錦茵,待君臨。
展瑤席17,花笑三韓碧18。笑妾新鋪玉一床,從來婦歡不終夕。展瑤席,待君息。
剔銀燈,須知一樣明。偏是君來生彩暈19,對妾故作青熒熒20。剔銀燈,待君行。
爇熏爐21,能將孤悶蘇22。若道妾身多穢賤23,自沾御香香徹膚24。爇熏爐25,待君娛。
張鳴箏26,恰恰語嬌鶯27。一從彈作房中曲28,常和窗前風雨聲29。張鳴箏,待君聽。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回心院:詞牌名,單調二十八字,有平韻、仄韻二體,以各詞首句“掃深殿”“拂象床"等末字平仄而定。
2.金鋪:金磚所鋪之地。
3.絡網:結網。
4.積歲:積年。
5.象床:象牙裝飾的床。
6.高唐:指男女歡愛之夢。
7.半邊:大床的一半
8.天:代指皇帝。
9.展轉:一作“轉展” 。
10.翠被:即錦被。
11.合歡:指合歡被,男女兩個共蓋的大被。
12.塊:這裡指被子。
13.解卻:解去。
14.貺(kuàng):賞賜。
15.茵:墊褥。
16.當:這裡指承接。
17.瑤席:精美的蓆子。
18.三韓碧:朝鮮的碧玉。朝鮮南部曾分為馬韓、辰韓、弁韓三國,合稱三韓。碧,碧玉,此處形容瑤席光澤耀眼。
19.彩暈: 彩色光環。
20.熒熒:燈光昏暗的樣子。
21.爇(ruò):點燃。
22.孤悶:孤寂的鬱悶。蘇:消減,使甦醒。
23.穢賤:骯髒卑賤。
24.御香:皇帝的香氣。
25.爇(ruò):點燃。
26.張:擺上並試弦。鳴箏:即箏。
27.恰恰:鳥鳴和悅之聲。
28.一從: 自從。房中曲:指男女燕昵之曲。
29.和:伴隨。
白話譯文
打掃殿堂,因長久的關閉,金磚所鋪的地面顯得昏黑,陰暗。蛛網到處,灰塵成堆,台階上也長滿了厚厚的青苔。所以打掃殿堂,為君王準備宴會。
輕輕擦象牙床,回味君王此前臨幸的情形,渴盼君王到來,以致床都被敲壞了半邊,白天應當是有陽光的時候,如今卻黑暗一片。所以不斷拂掃象床,準備服侍君王。
更換香枕頭,枕頭的一半沒雲錦。因為是悲傷,多次翻來覆去,時而久之,導致枕頭淚痕斑斑,遮掩了上面原有的色彩和花紋,所以要更換新枕頭,等待君王前來就寢。
鋪翠被,看到被面上繡的成雙成對的鴛鴦,自已不免羞愧難當。回想起以前君王在的時候,二人之歡樂,而如今,自己獨自就寢,鴛鴦被蓋在“相思塊”上面。鋪翠被,服侍君王睡。
裝上繡帳,卻不敢把金鉤也同時掛上,不敢讓四角垂掛的夜光珠照見自己發愁的模樣。裝上繡帳,等待君王垂幸自己。
鋪褥子,一層層褥子,空著擺放在那裡。自已願意始終保持如同白玉一般潔白無瑕的軀體,不願意就此甘當薄命之人。鋪褥子,等待君王到來。
鋪蓆子,蓆子上面綴滿了朝鮮的美玉。雖然瑤席非常華美,但自已鋪設瑤席時,卻為周圍的花朵所取笑,只因為從來婦人快樂沒有結果。鋪蓆子,服侍君王休息。
挑亮銀燈,應該知道一樣明。恰巧是君王到來的時候,燈光就格外明亮,甚至生出彩暈來;而自已獨處的時候,卻是冷光熒熒。挑亮銀燈,等待君王行。
點燃熏爐,這些香氣,仿佛使自己能稍微清醒一些,如果說妾的身體多么骯髒卑賤,自己沾上御香,香氣透徹妾的肌膚。點燃熏爐,等待君王歡娛。
擺上鳴箏,這鳴箏的聲音如同鶯啼燕語。自從彈奏《房中歌》,常常與窗前的風雨之聲一起唱和。擺上鳴箏,等待君王聽。
創作背景
蕭觀音是遼代女詞人,她才德兼備,深得遼道宗的賞識。蕭觀音見道宗沉溺於狩獵,有時還會遇到危險,於是仿效唐太宗的徐賢妃,在與道宗一起的時候,常常進諫得失。道宗表面上雖然誇讚、採納,但心裡卻比較厭煩。後來就漸漸開始冷落蕭觀音。為了勸說君王能夠回心轉意,與自己和好,於是蕭觀音創作了十首《回心院》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是十首結構別致的詞,每首分寫一個題目,前後互相勾連,從殿門一直寫到房中床第之事,十首連起來也可以看作一首長詞,所以它們是一組結構比較嚴整的聯章體詞。
第一首“掃深殿”,從殿門寫起,距離由遠及近、由外及內。由於君王長期未臨,所以殿里非常冷清,蛛網到處,灰塵成堆,台階上也長滿了厚厚的青苔。為了迎接君王到來、在殿里舉行酒宴,所以要清掃。這一首主要是景物描寫,襯託了蕭觀音內心的妻涼苦悶,以及對君王的渴盼之情。
第二首“拂象床"寫到了床。而“憑夢”二字,卻顯得格外淒涼。回味許久之前君王來此臨幸的情形,仿佛已是前世;如今只能在夢裡才能回到以往的歡樂時光。造語極其幽怨,令人哀憐。接下來,通過“手拍象床”的行為細節,表現渴盼君王到來的急切之情,以致床都被敲壞了半邊。這明顯屬於誇張的寫法,形容等待時間之長、渴盼之情志的堅定迫切。“恰當”一句,以太陽和“輝光”來喻指君王,意謂白天應當是有陽光的時候,如今卻黑暗一片,形容君王對於自己的重要性,表現了內心的極度失落感。但即使如此,還是在不斷拂掃象床,幻想著有一天君王會突然到來。
第三首“換香枕"寫到床上的枕頭,指代同床共枕之意。對於“換香枕”的緣由,原來由於蕭氏長期處於等待君王的妻楚、悲傷之中,獨自安寢,常常淚水漣漣,以致把枕頭的一半都滲濕了,時而久之,導致枕頭淚痕斑斑,遮掩了上面原有的色彩和花紋,所以要更換新枕頭,等待君王前來就寢。
第四首“鋪翠被"寫鋪被子時的情景。看到被面上繡的成雙成對的鴛鴦,自已不免羞愧難當。蕭觀音容貌非常美麗,又智慧過人,如此女子,本來也該像鴛鴦那樣與君王成雙成對,雙宿雙飛的,怎奈如今卻只能獨宿,所以要羞赧滿面了。回想起以前君王在的時候,二人之歡樂,與被子上的鴛鴦相映成趣,可謂“合歡”,而如今,自己獨自就寢,鴛鴦被也只好蓋在自己這個幽怨痴情的“相思塊”上面了。
第五首“裝繡帳”,寫裝上繡帳,卻不敢把金鉤也同時掛上,不敢讓四角垂掛的夜光珠照見自己發愁的模樣,於是又將其解開,以免引得更為傷心。詞人希望君王垂幸自己,仿佛在渴盼恩賜一般。
第六首“疊錦茵",即鋪褥子。一層層華美的褥子,如今卻只能空著擺放在那裡,沒有君王前來安寢。自已願意始終保持如同白玉一般潔白無瑕的軀體,等待君王前來,不願意就此甘當薄命之人。這正是“怨而不怒"”的寫法。
第七首“展瑤席”,開始鋪蓆子,蓆子上面綴滿了朝鮮的美玉,極為華美。雖然瑤席非常華美,但自已鋪設瑤席時,卻為周圍的花朵所取笑,只因為“從來婦歡不終夕”。這是側面描寫的筆法,凸顯內心的哀婉幽怨,與第四首的寫法比較類似。
第八首“剔銀燈”寫詞人看到燈光,不免就產生了聯想。仿佛君王到來的時候,燈光就格外明亮,甚至生出彩暈來;而自已獨處的時候,卻是冷光熒熒。這是自己幽怨之情的喻示。正所謂以有情之人見無情之物,物皆有情也。表面上責備燈光的多變甚至是勢利,實則體現內心的渴望。
第九首“爇熏爐”,寫在熏爐中加上香料,點燃熏爐。這些香氣,仿佛使自己能稍微清醒一些,“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御香香徹膚”二句,尤為沉痛、痴情。可見到了這一首,詞人的情感已更加深入了一層。以“多穢賤”與“香徹膚”對舉,表面上是自我貶低,實際上是渴盼之情的極端化表現。
第十首“張鳴箏”,是結尾之詞,寫彈奏鳴箏。蕭觀音除了擅長詩詞外,也精通音樂,“姿容端麗,為蕭氏稱首。……復能歌詩而彈箏,琵琶尤為當時第一”(《焚椒錄》)。這鳴箏的聲音如同鶯啼燕語一般,悅人之耳。 但她彈奏的曲子卻是漢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表現妃子事君的《房中歌》。如今君王卻好久沒來了,沒有知音,琴聲只能與窗前的風雨之聲混雜在一起。格調、意境非常哀婉淒涼。
這十首詞,每一首都以一種景物和行動為中心,按照順序,一步接著一步,全都是在想像中發生的。眼前的真實之景,真實的淒涼、孤獨之情,與想像中的美好歡樂相對比,顯得非常深情與悽慘。這種細膩柔婉之語,表達了對君王再來臨幸的熱切期盼。
名家點評
清代詞人徐釚《詞苑叢談》:《回心院》詞怨而不怒,深得詞家含蓄之意,,斯時柳七之調尚未行於北國,故蕭詞大有唐人遺意也。
近代詩詞曲作家吳梅《遼金元文學》:詞意並茂,有宋人所不及者,謂非山川靈秀之氣,獨鐘於後不可也。
作者簡介
蕭觀音(1040—1075年),小字觀音。遼道宗後,樞密使蕭惠女。姿容冠絕,善琵琶,工詩書,善談論。曾作《伏虎林應制》等應制詩,被道宗譽為“女中才子”,深得寵愛。後因道宗游畋無度,觀音極諫之而見疏。太康元年(1075年),為人誣陷與伶人趙惟一私通,被賜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