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說介紹,四性學說,內涵,意義,
學說介紹
本文對“回回體質假說”內涵的基本內容——“環境制約論”、“稟賦決定論”、“心身結合論”、“體質發展論”進行了詳盡的闡述,並對其來源—“四性學說”、意義及寧夏回族優勢病種和寧夏特色藥物的開發進行了論述。
回回體質假說;內涵;外延;寧夏回族2型糖尿病;寧夏回族特色藥物
在民族醫藥蓬勃發展的今天,藏醫、蒙醫、維醫、朝醫以本民族特有的體質理論(如:藏醫分為:“朗、赤巴、培根”三型;蒙醫分為“赫易型、希日型、巴達乾型、赫易希日合併型、希日巴達乾合併型、巴達乾赫易合井型和赫易、希日、巴達乾混合型”七型;維醫分為:“氣質”四型;朝醫分為“四象”-太陰型、太陽型、少陰型及少陽型)指導下,結合現醫學的相關內容,運用中醫體質學的相關研究方法,在國家對民族醫藥的大力扶持下,逐漸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診療體系。
回族醫學是以“四性”、“真一七行”等伊斯蘭醫學特有的病機理論為指導[1],以“理氣調性”為主要治則,以“香藥”和“礦物藥”的運用為主要特點,並結合中醫藥的相關知識,帶有濃厚宗教色彩,對疾病進行診治的一門學科。
寧夏醫科大學回族研究所在對回族醫學理論進行多年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現代醫學和中醫體質學的相關內容,力圖對“回醫體質理論”診療體系進行量化、標準化。因此,提出“回回體質假說”,以期形成由“生理”、“病理”、“診斷”、“治療”、“養生”和“預防”等內容構成的回醫診治體系,為寧夏回族人民的健康做出貢獻。現對“四性學說”、“回回體質假說”的內涵及意義簡述如下。
四性學說
“四性學說”在回族醫學的理論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回族醫學的重要醫學典籍——《回回藥方》中,指導著內傷及骨傷各科疾病的用藥。如:《回回藥方三十卷·雜證門》中:認為消渴的病機是“稟性衰敗兼濕”;肺癆的病機是“稟性衰敗兼乾”等,即將疾病按稟性不同而做出了區分(乾性的、濕性的、性冷的和性熱的)[2]。
而這種分類方法的依據為:“天人合一論”、“性智本原論”、“稟性論”和“四性氣質論”:
1、天人合一論 即:人(小世界)與宇宙(大世界)的統一於“真一”。
伊斯蘭哲學認為:“人之本性,乃無極樣式,此身之本質,無極雖受真主之命代理乾坤萬物,其生死貴賤之權,必不由無極太極所能自主也。”可以歸納為:“一元論”。
2 、性智本原論 即:“真一”分化為“性”與“智”。
伊斯蘭哲學認為:“人體仿佛一個小世界,‘性’和‘智’就是這個世界的主宰,與人形影不離,相伴終生。”“‘性’者:根於大命中之性而起,人之所以然。‘智’者:根於大命中之智而起,物之所以然。”也就是說:性和智被認為是人和物的最直接的根據和本原,可以歸納為:“二分論”。
3 、稟性論 “性”和“智”與生俱來,與命共生、共存。①“智”的基本特徵:思想、意志、信念、情感、智慧型和知識。②“性”可再分為“真性”和“生性”。《清真指南》[3]中說:“性有二等:一曰真性,二曰生性。真性與命同源,乃仁、義、禮之性,是人的本性。生性因形始具,乃水、火、氣、土之性。二者和合則為‘稟性’。”可歸納為:“四分論”。
4、四性氣質論 即:“稟性”的四種特徵。
《天方性理》中說:“一曰安定性,屬風(氣);二曰常惺性,屬水;三曰悔悟性,屬火;四曰自任性,屬土。”可以歸納為:“四特性論”。
四個理論一步步地分化為“四性學說”,最終形成了回族特有的病因病機理論。
內涵
“回回體質假說”由內涵和外延兩部分構成,“回回體質假說”的“內涵”是外延的出發點,外延是內涵的具體表現和延伸。
1 、環境制約論
回族醫學認為:環境對體質的形成與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在回族漫長的遷徙過程中,飲食構成、地理環境、季節變化及宗教信仰等都有一定的影響。如:回族喜食牛羊肉(包括內臟)和八寶茶等高糖高脂類食物造成了回族人血脂普遍偏高。趙玲莉等[4]對回族地區漢、回兩個民族1064名中年人血脂水平的調查分析顯示:①回族的TC、LDL-C水平高於漢族(P<0.01);②回族的TG水平高於漢族(P<0.05),即:回族是高血脂的高發人群。雷晨等發現:寧夏回族糖尿病患者中TG的增高較普遍,且成為獨立危險因子(其相關危險係數>1.1)。
2、 稟賦決定論
回族醫學認為:體質(稟性)由兩方面決定:①先天遺傳因素;②後天環境因素;而先天遺傳因素在體質的構成起著重要的作用。既遺傳是世世代代的連續,通過“基因”攜帶的遺傳信息從上一代傳給下一代,而中國的回族是古代伊斯蘭帝國阿拉伯人的後裔。因此,遺傳因素對於回族的體質有重要的影響。
3、 心身結合論
回族醫學認為:①“體質”是個體軀體素質與相關心理素質的綜合體。②“體質”的軀體素質與心理素質的關係是穩定與變異的統一。心理學認為:任何學派都承認人的氣質、精神活動有一定形態學基礎。從而證實了“回回體質假說”內涵的基本原理-“心身結合論”的科學性。因此,在堅持“回族體質學說”的基礎上,汲取心理學研究成果和方法成為民族醫學心理學發展的捷徑。
4、 體質發展論
回族醫學認為:①“體質”是一種按時相展開,與個體發育同步的生命過程。②“體質”發展的過程為:從“幼年”到“青年”到“壯年”到“老年”,每個階段的體質特性也有差異。因此,我們對回族人的體質分為“幼年體質”、“青年體質”、“壯年體質”和“老年體質”,並根據每種體質的特性,進行相應的調整達到保健治病的效果,是回族醫學理論指導實踐的又一典型範例。
意義
“回回體質假說”包括:“內涵”和“外延”。“外延”的基本內容為:通過寧夏回族地區若干個常見/發病率較高,而回族醫藥確有療效的優勢病種作為突破口,以回族醫學理論為指導,結合現代醫學的相關內容,借鑑中醫體質學的相關方法,建立起一套具有回醫特色的診療體系,為回族人民的健康做出貢獻。
其具體內容為:①對特定人群(如:糖尿病和高血壓等,回族地區發病率較高的疾病)建立起“橫斷面研究體系”和“療效評價研究體系”,在符合臨床試驗的四個基本原則(設立平行的可比性的干預對照組、隨機化分組、雙盲法和樣本含量)的基礎上,嚴格按照統計學的相關方法進行臨床設計和評價(DME)。之後在對相關方藥進行嚴格的篩選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大樣本、多中心且隨機對照的“臨床試驗”。②“動物實驗”則在臨床試驗的結果和相關預實驗的基礎上,對相關回藥進行藥效學、藥動學、毒理學及分子機制方面的研究,以期開發出一種或幾種回族特色藥物(內服/外用),形成“回族醫學臨床與科研體系”,並開發出適合回族體質的保健品,而所有這些研究的開展都要在“回回體質假說”內涵的指引下進行。
1、 寧夏回族優勢病種——寧夏回族2型糖尿病
大量流行病學調查表明:寧夏回族自治區DM的發病有兩大特徵:第一,發病率高。①發病率明顯高於當地漢族人群。全國兩次大型DM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寧夏回族DM發病率顯著高於當地漢族。②DM慢性併發症的發生率顯著高於國內、外。第二,危害性大。①致殘、致死率較高。②醫療經濟負擔沉重。而回族醫學重要典籍《回回藥方》(全書共36卷,現僅存殘本4卷,由漢語、阿拉伯語、希臘語、古波斯語等寫成,是一本包括多種門類的自成體系的回族醫學百科全書中記載了一首治療消渴(糖尿病)的古方——“回回甘松飲”(Hui-hui Gan-song Yin,HGY),在幾百年回族糖尿病的防治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回回甘松飲”就是基於回族醫學中的“四性體質學說”(針對“寒性體質”),根據益稟補腎、化痰通絡的治則,經過寧夏名老回醫—單于德教授多年臨證經驗的驗證],選用撒苔亦忻的(甘松)、忽咱則(枸杞)、木香、阿咱的答剌黑提(丁香)、羅亦那(大黃)等13味天然藥物的有效成分配伍組成的複方製劑,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
2、寧夏回族特色藥物——張氏秘傳正骨膏
寧夏吳忠市張氏正骨第三代傳人張寶清先生,自幼隨父張成仁學習回族傳統醫學正骨術,幾十年來扶危幫困,濟世行醫,為數以萬計的骨傷患者解除了痛苦。張氏秘傳系列回藥對治療各類骨折、燙傷、骨不連、壓瘡等傷科疾病獨具特色,自製的“回藥張氏正骨膏”,在回族“四性學說理論”的指導下,經過近200年的臨床實際使用,以其用藥方法簡單、安全可靠、療效確切,深受患者好評。
綜上,在堅持回族醫學理論(四性學說)的指導下,以“回回體質假說”內涵和外延為基本理論框架,建立起回族特色科研體系,針對寧夏回族優勢病種進行防治,開發寧夏回族特色藥物,是回族醫藥發展必由之路。而“回回體質假說”的內涵是連線“四性學說”和臨床研究的紐帶,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