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詞源
sì nán ㄙㄧˋ ㄣㄢˊ
(1).四件困難的事情。《商君書·說民》:“欲有六淫,惡有
四難。從六淫,國弱。行
四難,兵彊。”
朱師轍 註:“
四難謂嚴刑、
峻法、
力農、務戰。” 高亨 註:“
四難當是指務農、力戰、出錢、
告奸四件事。” 漢 阮瑀 《文質論》:“故言多方者,中難處也;術饒津者,要難求也;意弘博者,情難足也;性明察者,下難事也。通士以四奇
高人,必有
四難之忌也。”《三國志·魏志·杜恕傳》:“然孤論難持,犯欲難成,眾怨難積,疑似難分,故累載不為明主所察……若使善策
必出於親貴,親貴固不犯
四難以求忠愛,此古今之所常患也。”
(2).指難於並得的良辰、美景、
賞心、樂事四者。 宋 秦觀 《寄題趙侯澄碧軒》詩:“風流公子
四難並,更引清漪作小亭。”參見“ 四美 ”。
中醫“四難”
《素問·玉機真藏論》:“形氣相失,謂之難治;色夭不澤,謂之難已;脈實以堅,謂之益甚;脈逆四時,為不可治。必察
四難,而明告之。” 王冰 註:“‘形盛氣虛,氣盛形虛,皆相失也。’‘夭,謂不明而惡。不澤,謂枯燥也。’‘脈實以堅,是邪氣盛,故益甚也。’‘以氣逆故疾。’上四句是謂
四難。”
《素問》是中醫奉為經典的《黃帝內經》重要組成部分。它提出的形氣相失、色夭不澤、脈實以堅、脈逆四時四種難治之症,也並稱為“
四難”。但是由於據今人考證,《
黃帝內經》成書於漢代,只是託名於岐伯與黃帝,所以這種並稱應該晚於成書於先秦的《商君書》中的“
四難”。
國畫“四難”
詳解
畫有
四難:畫人難畫手,畫獸難畫狗,畫花難畫葉,畫樹難畫柳。這是前人在創作實踐中所遇到的難題,但是究竟難在哪裡?
畫人難畫手。人的面目不一定比手容易畫,但大家對面目特別注意,連小孩子畫的人,面目都不會錯。手的姿勢變化很多,五指的具體組織,都很複雜,可是生長在自己身上,時刻可以看到,反而熟視無睹,不去細察。古畫人物面目多數畫得很好,然而畫手出洋相的也不在少數。我以為在創作時如備一面
鏡子,自己對鏡一畫,也可以解決一些問題。
畫獸難畫狗。狗固然難畫,畫
虎豹也不見得容易。古人所以特別提出狗難畫,原因與手的難畫同一道理。狗在眼前,反而疏忽,畫不真實。可是一般人對狗最熟悉,稍有錯誤立刻看出。
虎豹不常見,畫差了也少有人指摘。現在各地有動物園,對猛獸,非但可以細心觀察,還可以大膽寫照,不過“
虎落平陽”,山君已經垮了台,現在囚在牢籠中,更像一隻偎灶貓。要描寫它的山林威風,古人摹擬和想像的方法,還有可取。其實畫動物不僅是畫像皮毛,更主要在描摹它的神態。
畫花難畫葉。在畫面上
花朵是主,但紅花雖好,全靠綠葉扶襯。葉在
章法上、氣勢上都有重要性,提出葉比花難畫,完全對的。學畫花卉,應先了解它的生理結構和特徵。
花朵可以勾好,較易著手,葉卻要多多練習,用筆要“寫”,不是描,要一氣呵成,一筆下去,不能稍有修改,或簡直不能修改。花卉從真到美,主要在畫葉方面(當然在畫面上還有其他許多必要條件)。“畫花難畫葉”,說明花卉畫要重視畫葉。
畫樹難畫柳。
柳樹,株乾向上,而枝梢下垂,形勢相反,運筆方向有矛盾,如果連乾帶枝,一氣呵成,一定畫不好。枝和乾要分兩起畫,先儘量畫乾,筆筆向上沖,俟乾已畫成,另換一支適宜的筆,由上勾下,勾出全部柳條。勾時要特別注意柳條的結頂,即乾與枝的轉折處,也即一樹的頂端。結頂分枝要相成相破,有疏有密,有層次,有生髮。畫有葉柳較易,畫無葉柳難,可於葉落後,對柳多多觀察,隨手勾寫。主幹要蒼老,垂條要裊裊多致,柔和爽朗,既不紊亂又不呆板者乃佳。畫竹要“
胸有成竹”,畫柳卻不能胸有成柳,這是由於竹和柳結構不同。所以一切表現方法,都要從實際出發,靈活運用。
套用真理
寫物象,本無所謂誰難誰易,沒有生活體驗,僥倖求似,反而不似,就覺得難畫。實則,一般對生活不熟悉畫得錯誤的很多。不能用“不是自然主義”來文飾自己的錯誤。至於有計畫的
誇張,是另一問題。但
誇張也要以物象的特徵為基礎。
佛學“四難”
【
四難】 [出法華經文句] 一值佛難謂
眾生因無始惑業。輪迴六道之中。四趣不得見佛聞法。固不在言。設得人身。若生在東西北三洲者。佛不出現於彼。皆不見佛。得生南洲。而或居邊地。或著邪見。佛雖出世。如是等人。亦不得見佛。而況佛不常出。值遇良難。故經雲。諸佛興出世。懸遠值遇難。此舉人之值佛難也。(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羅道。餓鬼道。畜生道。
地獄道。四趣。但除人天也。)二說法難謂如來出世。本欲便說大乘之法。蓋緣機器不純。不得已而
權說三乘之法。委曲調停。方堪入實。所以歷四十餘年。更三百餘會。最後至於
法華會上。
方顯真實。故經雲。正使出於世。說是法復難。此舉大法之難說也。三聞法難謂
一乘圓頓之法。微妙甚深。難解難入。非利根上智之士。聞則惑耳驚心。生疑起謗。如
法華會上五千等。雖梵音盈耳。猶乃退席而去。故經雲。無量無數劫。聞是法亦難。此聞法難也。四信受難謂
一乘圓頓之法。唯談
中道實相之理。乃是果佛所證。
非彼三乘所知。然如來出世。直欲人人信受此法。以致四十餘年漸次調停。後至
法華會上。佛初為上根之人。作法說。唯身子得悟。次為中根之人。作譬喻說。唯四大弟子得悟。又次為下根之人。作
宿世因緣說。千二百聲聞方始得悟。故經雲。能聽是法者。斯人亦復難。此舉信受難也。(法說者。作三乘
一乘而說。譬喻說者。作
三車一車而說。故文句雲。上根已悟。中下未了。故須作喻。還譬上法也。宿世因緣者。如為陳如明系珠緣而領解。阿難引空
王緣而授記之類。四大弟子。即須菩提。
迦旃延。迦葉。目犍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