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名稱來歷
1930年,境地由原義、安樂、德安、長舂四個里合併設鄉,得名“四里”,沿用至今。
政區沿革
明清時期,境內設有原義里、安樂里、德安里、長舂里。1930年,撤上述4個裡,置四里鄉,屬桂陽縣。1949年更為貴臨鄉,1956年恢復四里鄉,1958年改為四里人民公社,1984年恢復鄉建制,2012年3月,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四里、六合2鄉合併,建四里鎮。
政區劃分
2012年3月,轄四里、梅家、安樂、石盤、船形、排樓、陰泉、美麗、竹山、蛟龍、雷塘、均真、長沖、社溪、李家、芙塘、譚家、東塘、六合、陽家、石龍、源頭、龍源、白田、油井、西汾、河田、立新、饒家、芹溪、田心、復成、岩龍等33個行政村,和四里圩、六合圩2個居民社區。設2個居民小組,334個村民小組。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境內以丘陵為主,平均海拔高度228米。
氣候
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冬季無嚴寒,夏季酷暑時間。1981~2010年平均氣溫16℃,一月平均氣溫3℃,極端最低氣溫-8℃;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達36℃。無霜期年平均200天。年平均日照數18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400~1700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有鐵礦石,主要蘊藏於長沖、李家、譚家一帶,品位高、儲量多。
人口統計
2012年3月轄區總人口5.31萬人。總人口中,男性28408人,占53.5%;女性24691人,占46.5 %。2011年人口出生率9.6‰,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長率5.6‰。
經濟概況
農業
耕地面積3.26萬畝,人均0.6畝,其中水田2.4萬畝。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2011年種植水稻4.3萬畝,生產糧食1.8萬噸,人均338千克。主要經濟作物為烤菸、玉米、花生。2011年種植烤菸0.56萬畝,生產烤菸0.16萬擔;玉米0.3萬畝,產量0.1萬噸;花生0.26萬畝,產量0.04萬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3.95萬頭,年末存欄2.04萬頭;牛飼養量0.10萬頭,羊飼養量0.16萬隻,家禽飼養量18.02萬羽。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943元。
工業
2011年工業總產值3.6億元。有工業企業88家,從業人員3034人。
商業外貿
2011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1.57億元,比上年增長15.3%。有商業網點71個,從業人員192人;農村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0.89億元。
財政金融
2011年財政總收入252萬元。2011年末境內有金融機構3個,各類存款餘額2.62億元,各項貸款餘額0.76億元。
社會事業
基礎設施
交通運輸省道214線從北到南貫穿全境。
郵政電信2011年末有郵政所2個。有電信、聯通、行動電話服務網點8個,固定電話用戶1452戶,行動電話用戶2.3萬戶,網際網路用戶570戶。
供水2008年建自來水廠1個,年供水18萬立方米。2011年末有村自來水廠12個,用戶4100戶。
供電2011年末有變供電站2座,年供電農業599萬度、工業2100萬度。
園林綠化2011年鎮駐地有花壇1個,綠化面積300平方米。
體育2011年末有各類體育場所12個,籃球場8個,健身器材10套(台)。
廣播電視1996年9月建成四里鄉有線電視台,後改成廣播電視站。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戶6210戶,入戶率66%。
文化藝術
2011年末有鎮文化站2個,有村級農家書屋16個、藏書2.86萬冊,各類文化隊伍7支。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有幼稚園16所,國小15所,在校學生2635人,專職教師139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級中學1所,在校學生1002人,專職教師59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有鎮衛生院2個,村級醫療衛生機構45個;專業從業人員75名,其中執業醫師9人、執業助理醫師42人。2011年完成診療3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36戶,人數2154人,支出201.6萬元。有農村五保戶293戶,334人,支出52.1萬元;有敬老院1個,五保之家1個,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3人。民政部門資助大病救助127人次,支出資金25.4萬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