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道水村隸屬雲南省紅河州彌勒縣西二鎮,地處西二鎮,距鄉鎮政府所在地15.00 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65公里。東鄰路龍村,南鄰茂卜村,西鄰糯租村,北鄰華寧縣。轄18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806戶,其中農業人口2996人,勞動力1793 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793 人。全村海拔1300 米,年降水量950.00 毫米,適合種植玉米、烤菸等農作物。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45.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85.00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 種植業、畜牧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四道水村
- 行政區類別:鄉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州
- 面積:17.84 平方公里
- 人口:2996人(2010年)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5.00 ℃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新村建設,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663.73 畝(其中:田786.07 畝,地 3,877.66 畝),人均耕地1.56 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擁有林地 510.00 畝;荒山荒地 6,020.00 畝,其他面積 1,060.00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全村有406戶通自來水,有60戶飲用井水,有349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772戶通電,有25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0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3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31戶。
該村到鄉鎮道路及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0.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 輛,拖拉機 8 輛,機車 236 輛。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17 戶;裝有太陽能農戶88戶;建有小水窖249口。全村有8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4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1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該村農戶住房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7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45.00 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69.20 萬元,占總收入的46 %;畜牧業收入375.80萬元,占總收入的 42 %(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1509 頭,肉羊 245 頭);工資性收入 51.200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985.00 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畜牧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1.2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4人,在省內務工64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 種植業、畜牧業 ,產品主要銷售往省外。2009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 560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5.1 %。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806戶,共鄉村人口2996人,其中男性1544人,女性1452人。其中農業人口2996人,勞動力1793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是漢苗族混居地),其中苗族397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400 人,參合率13 %;享受低保52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5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15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85戶。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5所,校舍建築面積4,100.00 平方米,擁有教師8人,在校學生246人,距離鎮中學15.0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6 人,其中小學生174 人,中學生7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748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215.41 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 。年末集體總收入2.80 萬元,有固定資產15.7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政務。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9個,下設2個黨小組,共有黨員49人,少數民族黨員10人,其中男黨員3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18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37人。
新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上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總投資17萬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交通落後,自然條件惡劣,產業結構單一,農民增收難。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新農業、畜牧業,改善交通條件。
地圖信息
地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