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維城市理論及套用研究

四維城市理論及套用研究

《四維城市理論及套用研究》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何依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維城市理論及套用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何依
  • 依託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四維城市指三維的城市空間中加入時間維度,是在時間作用下,由歷史累積所呈現出的時空關係,反應了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歷史文脈。對四維城市的研究就是從時間的視角,以歷史遺存(跡)為線索,在其空間表征的基礎上,認識城市空間的形成邏輯,顯示城市空間的文化特徵,引導城市的保護與建設。.首先,本項目從城市空間的社會本質特徵出發,首次提出四維城市的概念,並建立四維城市的理論框架;第二,探索基於時間矢量的城市空間演化規律,即長時段的山水格局、中時段的城市形態及短時段的建築物,尋找其中的時間軌跡和空間結點;第三,構建城市歷史空間的辯識方法,包括空間解析度和語境解析度的評價體系,基於結構、功能、物態、文脈識別的認知地圖分析;第四,結合相關案例,將研究成果用於城市規劃實踐,為我國城市遺產保護提供理論指導和技術支撐。尤其對城市歷史空間的計量和轉譯研究,對長期困擾在該領域的原真性與完整性問題,具有一定突破性意義。

結題摘要

中國城市文化遺產保護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歷史城市經歷了大規模的舊城改造後,破碎化、模糊化已成為普遍現象,還有沒有整體保護價值?又如何整體保護?這在以物質本體為保護對象的文物語境中是無法解決的。本項目引入時間維度,建立了四維城市的理論體系,包括:理論建構,演化分析,識別方法,套用實踐四個部分。 1.理論建構。提出了四維城市的概念,以歷史原型規定為基礎,以歷史要素更替為線索,探索歷史格局與肌理演化規律,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尋找整體關聯性和過程真實性,並賦予那些非原型、非本體的歷史信息以文化意義和保護價值。 2.演化分析。分用別長時段、中時段、短時段對應地理時間、社會時間、個體時間,在四維城市中,歷史事件組成了城市空間密碼;社會形態構成了城市空間型制;地理景觀決定了城市空間風貌。 3.歷史城區。中國的歷史城市是否還存在歷史城區?歷史城區又是如何存在的?本項目通過歷史格局轉譯,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建立了整體性的關聯。在四維城市中,結構性要素轉換為時間要素,功能性存在轉化為紀念性存在,體層面轉化為底層面,但是歷史始終是在場的,在這個意義上,歷史文化名城不能放棄“城區”而退守到“街區”。通過太原歷史城區識別和寧波歷史城區整合兩個案例,證實了歷史城區格局轉譯和識別原理。 4.歷史街區。歷史街區內大量的大雜院是否還有保留價值?如何確認大雜院的價值?本項研究通過建築肌理類推,在原型與類型之間找到了真實性的關聯。在四維城市中,大雜院作為原型規定下的各種類肌理,是傳統民居對現代生活的適應性改造,在這個意義上,保留並整治類肌理,避免大拆大建複製“假古董”,關係到歷史街區的真實性。通過南華門歷史街區修復案例,證實了歷史街區肌理類推和修復原理。 本項目針對中國歷史城市保護的現實問題,結合歷史文化名城制度,將理論研究和技術方法建立在“歷史城區”和“歷史街區”兩個重要的法定空間層面,填補了我國城鄉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的理論不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