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絞羅,以四根經絲為一組左右相絞而形成較大孔眼的羅。也有花羅和素羅兩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經絞羅
- 釋義:以四根經絲為一組左右相絞而形成較大孔眼的羅
四經絞羅,以四根經絲為一組左右相絞而形成較大孔眼的羅。也有花羅和素羅兩種。
四經絞羅,以四根經絲為一組左右相絞而形成較大孔眼的羅。也有花羅和素羅兩種。...
在中國古代,四經絞羅是最好的夏季服裝面料。蘇州是羅的故鄉,織羅技藝高超,素有“吳羅”之稱。2013年吳羅織造技藝列入第六批蘇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承單位蘇州聖龍絲織繡品有限公司、家明緙絲廠。歷史傳承 1972 年...
羅,質地輕薄,絲縷纖細,經絲互相絞纏後呈椒孔形,織物緊密結實,又有孔眼透氣。適於製作夏季服飾,刺繡坯料和裝飾品。文物實證 湖北江陵馬山楚墓發現保存完好的羅織物,大部分採用普通四經絞羅。但其中用於龍鳳虎繡的地織物,經分析...
這件夾衫的主要面料是褐色四經絞素羅。四經絞羅在漢唐遺址中多有發現,是我國傳統的一種羅織物,需要用特殊的羅機子來織造,元代這種羅織物已逐漸少用。有趣的是,這件衣服的衣領和前襟處所用的卻是另一種有固定絞組的絞經組織,...
根據提花與否,羅還分為素羅和花羅:素羅有二經絞羅、三經絞羅、四經絞羅;提花羅有菱紋羅、平紋花羅、二經浮紋羅、三經絞花羅等,但現代花羅品種很少。花羅由於織造時無法用筘打緯,工藝比較複雜,明清以後逐漸消失。直到上個...
宋代以四經絞作底紋、平紋起花的花羅,在寧夏西夏陵區 108號墓、江蘇武進縣村前鄉宋墓、江蘇金壇南宋周墓、福州南宋黃墓均有出土。地紋為四經一組的絞羅組織,花紋為平紋羅組織,紋樣有四合如意紋等。經緯密度比漢代杯紋羅要稀疏...
聯珠膺獵紋,這件出土於慶州白塔的聯珠膺獵紋屬於遼代晚期繡品,原是包裹經折的經袱。該繡品用紅色的四經絞羅作繡地,以,上下各有兩條聯珠直帶作欄,中間為一個黑地白珠的團窠聯珠圓環,聯珠之中是一個面形方正、鬍鬚往兩邊外翹...
指經紗起絞的素織物羅,經絲一般有弱捻,緯絲無捻,素羅根據絞經的特點,可分為二經絞羅、三經絞羅及四經絞羅等品種。 出處 播報 編輯 晉 郭璞 《建木贊》:“皮如蛇纓,葉有素羅。”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猛然...
四經綾羅,經緯密48×40根/cm,經直徑0.2mm拈,緯直徑0.4mm無拈,繡牡丹,芙蓉,山茶,荷花,花紋,單位17×4.5cm襟里平紗,經緯密47×40根/cm,經直徑0.1-0.2mm,緯直徑0.1-0.2mm均無拈,小襟邊寬:1.5cm,四經絞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