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

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

本書屬於比較哲學的工作,它涉及德國、中國與韓國的倫理學思考。在這三個個案中,朱子學作為共同的參照系統,與康德後期的倫理學有類似之處,即均預設理性與情感(或性與情)二分的主體性架構。反之,張栻等湖湘學者、劉蕺山、李退溪與成牛溪將孟子的“四端”或《中庸》的“喜怒哀樂”視為與“七情”異質的形上之情,此點與現象學倫理學的基本方向不謀而合。

本書第一、二章首先藉由梳理康德早期倫理學經由席勒倫理學到現象學倫理學的發展過程及其內在理路。此一發展涉及倫理學的基本問題:我們對於道德價值的“領會”(Erfassung)究竟是什麼性質?此一問題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意義,因此上述的思考為我們之探討中、韓儒學中的相關問題提供了極有用的參考架構。在中國儒學的發展當中,《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選擇了南宋朱熹與湖湘學派關於“仁”的辯論(第三章),以及晚明劉宗周對於孟子的“四端”與《中庸》的“喜怒哀樂”之獨特詮釋(第四、五章)為探討個案。在韓國儒學的發展當中,《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則選擇了朝鮮儒者李退溪與奇高峰、李栗谷與成牛溪關於「四端」與「七情」的辯論(第六、七、八章)為探討個案。

基本介紹

  • 書名: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
  • 作者:李明輝、黃俊傑
  • ISBN:9787561758885
  • 類別:圖書> 哲學> 倫理學
  • 頁數:424
  • 定價:49.8 元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05-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叢書名:儒學與東亞文明研究叢書
本書目錄,作者介紹,

本書目錄

序言
導論:“四端七情”問題與德國倫理學之發展
第一章 康德的“道德情感”理論與席勒對康德倫理學的批判
一、康德的“自律倫理學”及其“道德情感”理論
二、席勒對康德倫理學的批判與修正
三、康德對席勒的回應及這場爭論的意義
第二章 德國現象學倫理學對康德倫理學的批判及其理論意涵
一、席勒與德國現象學倫理學
二、謝勒對康德“形式倫理學”的批判
三、謝勒的“情感先天主義”與“人格主義”
四、謝勒的價值倫理學對於“四端七情”問題的意義
第三章 朱子的《仁說》及其與湖湘學派的辯論
一、朱子的《仁說》與今本南軒《仁說》的作者問題
二、朱子與南軒所預設的不同義理方向
三、關於“以愛言仁”與“萬物與我為一”的討論
四、關於“以覺訓仁”的討論
第四章 劉蕺山對朱子理氣論的批判
一、蕺山之學的特色
二、蕺山之學非“氣本論”
三、朱子論理氣關係
四、劉蕺山對宋儒理氣觀的繼承與批判
五、對“情慾解放”論述之商榷
六、劉蕺山論理氣關係與心之地位
七、劉蕺山對朱子理氣論的批判
第五章 劉蕺山思想中的“情”
一、問題之提出及其背景
二、蕺山對朱子性情觀之批判
三、蕺山論《孟子》與《中庸》之關係
四、蕺山論喜怒哀樂與七情
五、蕺山“情”論之哲學意義
第六章 李退溪與奇高峰關於四端七情之辯論
一、“四七之辯”的思想史背景
二、退溪、高峰“四七之辯”的緣起與經過
三、退溪與高峰的理論預設與詮釋角度
四、退溪、高峰“四七之辯”的哲學意義
第七章 李栗谷與成牛溪關於四端七情之辯論
一、栗谷、牛溪“四七之辯”的緣起與思想背景
二、牛溪對於退溪“四七論”之繼承
三、栗谷對於朱子理氣論之繼承
四、栗谷對退溪“理氣互發”說的批判
五、栗谷的“理通氣局”之說
六、栗谷與牛溪關於“理氣互發”的爭辯
七、退溪與栗谷在“四端、七情”問題上的根本分歧
第八章 李退溪與王陽明 317
一、退溪對陽明學的批判與陽明學在韓國的地位
二、退溪對陽明“心即理”說的批判
三、退溪對陽明“知行合一”說的批判
四、退溪與陽明:對手抑或同道?
結論:“四端七情”問題的哲學意義
一、“理”能否活動?──李退溪對朱子理氣論的詮釋
二、“四端七情”問題與比較倫理學
附錄一 張栻《仁說》
附錄二 退溪、高峰“四端七情”論辯資料選注
1) 《與奇明彥》
2) 《高峰上退溪四端七情說》
3) 《答奇明彥論四端七情第一書》
4) 《高峰答退溪論四端七情書》
5) 《答奇明彥論四端七情第二書》
6) 《高峰答退溪再論四端七情書》
7) 《答奇明彥論四端七情第三書》
8) 《退溪與高峰書》
9) 《高峰答退溪書》
10)《四端七情後說》
11) 《四端七情總論》
12) 《退溪答高峰書節略》
13) 《退溪答高峰書節略》
附錄三 栗谷、牛溪“四端七情”論辯資料選注
1) 《與栗谷論理氣第一書》
2) 《答成浩原壬申》
3) 《與栗谷論理氣第二書》
4) 《答成浩原壬申》
5) 《答成浩原》
6) 《與栗谷論理氣第四書》
7) 《答成浩原》
8) 《與栗谷論理氣第五書》
9) 《答成浩原》
10) 《與栗谷論理氣第六書》
11) 《答成浩原》
12) 《答成浩原》
13) 《答成浩原》
14) 《與成浩原》
15) 《聖學輯要·修己第二·窮理第四》
16) 《答安應休》
參考書目
中日韓人名索引
西方人名索引
概念索引

作者介紹

李明輝,原籍台灣屏東,一九五三年出生於台北市。政治大學哲學系學士,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其後獲得“德國學術交流服務處”(DAAD)獎學金,赴德國波恩大學進修,於一九八六年獲得該校哲學博士。
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客座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目前為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一所研究員、台灣大學合聘教授、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合聘教授。
著有:《儒家與康德》、《儒學與現代意識》、《康德倫理學與孟子道德思考之重建》、《當代儒學之自我轉化》、《康德倫理學發展中的道德情感問題》(德文本)、《儒家在現代中國》(德文本)、《孟子重探》、《四端與七情:關於道德情感的比較哲學探討》、《儒家視野下的政治思想》;譯作有:《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導讀》(H.M.Baumgartner)、《通靈者之夢》(康德)、《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康德)、《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康德)等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