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法界觀(四種法界)

四法界觀

四種法界一般指本詞條

即華嚴宗之宇宙觀。又作四種法界、四界。華嚴宗有五位祖師,分別是初祖杜順和尚(開宗演教,文殊應化現般若)、二祖智儼大師、三祖賢首國師(善巧話誘,集華嚴之大成)、四祖清涼國師(福慧圓滿,七帝之師)、五祖宗密大師(顯真體、融事理,光耀遍閻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四法界觀
  • 即為:華嚴宗之宇宙觀
  • 又名:四種法界、四界
  • 出自:《 佛學大詞典 》 
四法界】 《 佛學大詞典 》
華嚴宗認為全宇宙系統一於一心,若由現象與本體觀察之,則可別為四種層次:
(一)事法界,指差別之現象界。事,為事象;界,為分齊之義。即宇宙各種事物皆由因緣而生,各有其區別與界限;而世俗認識之特徵,則以事物之差別性或具特殊性之事物,作為認識之對象,此稱情計之境,雖有而非實,不屬佛智範圍。
(二)理法界,指平等之本體界。理,為理性;界,為性之義。即宇宙之一切萬物,本體皆為真如,平等而無差別。故宗密之注華嚴法界觀門謂,理法界,即無盡事法,同一理性之義。此現象之共性,皆為空性;理,即是本心、佛性、真如。然達此境界尚未顯真如妙用,故並不完全。
(三)理事無礙法界,指現象界與本體界具有一體不二之關係。即本體(理)無自性,須藉事而顯發;而一切萬象,則皆為真如理體之隨緣變現。此即理由事顯,事攬理成,由此顯出理與事互融無礙之法界。據大乘起信論義記卷上所載,如來藏隨緣成阿賴耶識,此即理徹於事;亦可依他緣起無性同如,此即事徹於理。然尚非佛智之最高認識。
(四)事事無礙法界,指現象界本身之絕對不可思議。即一切諸法皆有體有用,雖各隨因緣而起,各守其自性,事與事看似互為相對,然多緣互為相應以成就一緣,且一緣亦遍助多緣。以其力用互相交涉,自在無礙而無盡,故稱事事無礙重重無盡。又作無盡法界。
若總觀以上四法界,則稱為四法界觀;若分別觀之,則逐一稱為事法界觀乃至事事無礙法界觀。關於四法界之修行次第,即依序由最初之事法界觀而入理法界觀,次觀事、理無礙而入理事無礙法界觀,最後觀事事無礙重重無盡,成就事事無礙法界觀。其中之後三者,或謂相當於華嚴宗初祖杜順所作‘華嚴法界觀門’中真空、理事無礙、周遍含容等三觀。華嚴宗四祖澄觀則於前述之後三觀加上三觀所依之事法界觀,成立四法界觀。
華嚴宗又以四法界來分別小、始、終、頓、圓等五教,即:(一)小乘教,此教僅闡明差別之事法,而未立真如之理,故屬於事法界。(二)大乘始教,復分為二:(1)相始教,此教但攝真如於百法中之六無為,故亦屬於事法界。(2)空始教,此教專說平等之空理,故屬於理法界。(三)終教,此教立真如之隨緣不變,故屬於理事無礙法界。(四)頓教,此教立‘離言真如,速疾頓悟’之法門,故亦屬於理法界。(五)圓教,此教宣說法界緣起事事無礙,故屬於事事無礙法界。[華嚴經旨歸、華嚴法界玄鏡卷上、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卷一、五教章通路記卷十九](參閱‘三觀’706、‘四法界觀’1718、‘法界’336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