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為詩:旅美華人離散詩精選

四海為詩:旅美華人離散詩精選

《四海為詩·旅美華人離散詩精選》是近年來第一部海外華裔詩人的詩歌總集,包括23位詩人的詩歌,詩歌具有與西方作家迥然不同的個性特徵和民族特色,同時又有異鄉風情,反映著母國文化和他國文化在差異與碰撞中通過生活和歲月的砥礪、磨洗,以及內心的千迴百轉,逐漸形成的協調與合鳴。

基本介紹

  • 外文名:Poetry Across Oceans Anthology of Chinese American Diaspora Poetry
  • 書名:四海為詩:旅美華人離散詩精選
  • 作者:米家路
  • 出版日期:2014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7842211
  • 出版社:北嶽文藝出版社
  • 頁數:456頁
  • 開本:32
  • 品牌:北嶽文藝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名人推薦,

內容簡介

1.第一本海外華人詩集,精選北美漢語詩人佳作,填補海外漢語詩歌的缺漏和空白。
2.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前副主席、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著名教授樂黛雲傾情作序
3.第九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2010年度詩人獎”獲得者、著名朦朧派詩人歐陽江河題詞。
4.著名詩人翟永明、于堅、柏樺、臧棣等聯合推薦。

作者簡介

米家路,原名米佳燕,重慶人,四川外語學院英美文學學士(1985),北京大學比較文學碩士(1991),香港中文大學比較文學博士(1996),任美國新澤西州新澤學院副教授。

圖書目錄

沈睿
嚴力
馬蘭
哈金
孟浪
張耳
呂德安
王屏
雪迪
張真
法鐳
明迪
麥芒
星子
阿九
周琰
凡子
楓雨
綠音
米家路
何襪皮
倪湛舸
王敖

後記

中國百年新詩肇始於20世紀初漂洋過海的留學生文學創作(胡適、郭沫若、李金髮、聞一多、徐志摩等)。 自1970年代末改革開放以來,百萬大陸學子負笈海外留學深造,其中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漢語詩人。 而對1980年代初到現在的三十年海外詩歌創作面貌,國內國外至今尚未出版一部最為翔實的選集,實乃遺憾之至!從漢語詩歌語系角度來看,如果忽略海外詩歌創作的成就,一部現代漢語詩歌史的寫作將是不完整的,漢語詩歌讀者的文本閱讀經驗則是欠缺的。本詩選採集了二十三位北美漢語詩人的佳作,希望該選集的出版能夠填補海外漢語詩歌缺漏的空白。
為了儘可能地全面展示自1980年代以來北美漢語離散詩歌的風采, 我基本上遵循了一下甄選原則:一是“展示/發掘/提攜,”即著力“展示”盛名海內外詩人的佳作,“發掘”那些一直眷戀詩歌而默默創作的無名詩人,“提攜”新近漂洋過海的後輩詩人, 以表海外詩歌創作的薪火相傳;二是在主題上儘量選擇詩人跨越中西界域對身份、國家、 性別、語言和文化“互為觀照”的詩作, 即一方面從漢語詩人的角度觀看西方/北美,另一方面又從離散的角度去觀看中國,所以甄選的詩歌側重於詩性意識的“跨界性”而非“技藝性”; 三是深廣的涵蓋性:收入選集的二十三位詩人不僅涵蓋了1980年代、1990年代到21世紀前十年負笈北美的詩人, 而且還分別代表了出生1950年代、 1960年代、 1970年代到1980年代這四代海外詩人;四是儘量性別對等,本選集收錄了十一位男性詩人、十二位女性詩人;五是盡最大量地展示海外漢語離散詩歌的豐富性,多元性,異質性和對現實銳利的介入性。
古人曰:四海為家,胸懷何其滔滔! 而今流散海外的異鄉者高傲地吟道:四海為詩! 灌注詩意的胸懷便是存在之家園。 如是故,中國詩歌有福了, 中國詩人有福了!中國讀者有福了! 犀利的漢語之光照亮異鄉人的旅途。

序言

世界性的移民潮是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的重大全球性現象。移民潮帶來的是全球文化的大遷移、大交匯、大融合,而作為這一偉大運動最前沿的精神現象之一就是離散文學的產生、興旺與發達。在離散文學的巨流中,最能反映文化衝突、文化認同、身份危機以及最前沿的日常生
活與精神體驗的又是詩歌。所謂離散文學在族裔文化與所在地區文化的種種矛盾衝突中產生,包含著極其豐富複雜的跨文化生存的生命體驗和精神閱歷,而詩歌往往是其中最隨意、最精煉、最集中突出的部分。
這部《四海為詩》由原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畢業生、現任教於美國新澤西學院的米佳燕(米家路)用數年功夫編選,是近年來第一部流散海外的華人詩歌的總集,包括23位詩人的400餘頁詩歌。正如主編者米家路所說,這些詩灌注著海外飄零者詩意的胸懷,而悠遠的祖國文化和犀利獨特的漢語之光正是他們存在的家園。過去,境外華人的詩歌也不在少數,但從此次新的合集中可以看出一些新的鮮明的特色。例如過去的詩歌多寫鄉愁、回憶,流露出深深的依戀和憂愁,今天選集裡的詩歌則除此而外,更多對於母國文化的反思、解構與改寫,表現出離散主體的具有生命的創造力,因而呈現出更多播散、移植、混種和變形。這些詩歌反映著兩種文化在差異與碰撞中通過生活和歲月的砥礪、磨洗,以及內心的千迴百轉,逐漸形成了兩種文化的協調與合鳴。同時,離散造成的模糊、朦朧和遠距離,又形成一種獨特的意境和美感,而漢語華文又始終是他們的精神家園,是他們與祖國親人聯繫的紐帶和載體,這一切都使《四海為詩》中優秀的詩歌離而不散,有了特殊的生命的依託。
總之,負載著母國文化卻置身於異國他鄉的文化氛圍這一情境,造就了一大批燦若星辰的離散文學巨匠,如祖籍印度,現居英國的薩爾曼·拉什迪;祖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現居英國的奈保爾;原籍南非,現居澳大利亞的庫切;原籍中國,現居巴黎的高行健等等,他們都是借用母國與現今所在家園的母題和經歷,來表達自己對人生和社會的看法。《四海為詩》的詩人們和他們一樣,都是人在異國他鄉,卻吮吸著母國的歷史和文化資源,寫的是異國生活,卻有著在全球化文化視野下對異地文化的清醒的審視。他們在兩種文化的比較體驗中,開闊了視野,拓展了精神的疆域,在文化殖民和反殖民的鬥爭中陶冶了自己。這就使得他們的作品,具有了與西方作家迥然不同的個性特徵和民族特色,同時又有異鄉風情和他種文化影響滲透在字裡行間,這就不能不引起讀者的興趣和批評界的關注。事實上這樣的文學已經不是簡單地可以歸屬為東方或西方的文學,而是一種越界的或跨界的文學,它既是邊緣的也是中心的,這是一種新形態的世界文學,它屬於全人類。《四海為詩》帶給國內詩歌讀者來自大洋彼岸的清新的泥土的氣息和生機蓬勃的姿態,它展示的前景光輝燦爛,不可限量。
是為序。
樂黛雲
北京大學比較文學著名教授
中國比較文學學會會長
國際比較文學學會前副主席

名人推薦

這是一部編選極其內行的詩集,所精選出來的人數、詩歌數量及水平,我以 為當令人(尤當令詩歌專家)連連讚嘆。此外,我還要說,這是一部非常特別珍貴的一流詩歌選集——它來自北美的23位當代中國詩人。
——柏樺(著名詩人,西南交通大學藝術與傳播學院教授)
《四海為詩》書名即能表達詩集內容:漢語之光放之四海皆詩。這本海外華人的精粹詩作(主要是旅美詩人)能夠讓我們看到現代漢語在異域發揚光大和超越地域性進入人類普遍性的詩歌經驗。同時也能讓我們從中讀到更多優秀的中國詩人一流詩歌的文本,在詩集編選和詩歌水平上都讓人信服。值得關注和推薦。
——翟永明(著名詩人,第十一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
詩人離開故土,來到異鄉寓居或紮根,這對他使用的母語來說,會是一個巨大的懸念。如何適應異鄉,會激發出很多母語的潛力。某種意義上,這種母語的適應本身,對詩歌的母語來說,就是一個難得的經驗。米佳燕編選的這本詩集,可以說既及時又適時。正是由於這三十年的積累,我們的詩人在異域的寫作,從一種語言的旅行狀態,自信成一種以四海為家的胸懷。
——臧 棣 (著名詩人,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八十年代以來,中國一些優秀詩人移居海外,為現代漢詩的寫作提供了另類經驗,可謂文采斐然。但這些作品一直缺乏必要的選本。任教於美國新澤西學院的詩人和詩歌評論家米家路是一位值得信賴的編者,他本人的詩歌實踐、閱歷以及他置身其中的審美生態環境都保證著這本詩集的質量。 這部詩集正是如此。一方面是異國經驗激發的新鮮靈感,另一方面是在漢文明的傳統中覺悟到的普遍性。這些回到中國的詩使文明的語言邊疆更為廣闊。值得賞讀!
——于堅(著名詩人,雲南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兼“西南聯大新詩研究院”院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